慎言

作者:王廷相
慎言

中国明代哲学专著。王廷相著。初刻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主要版本有明《王氏家藏集》本、明《王浚川所著书》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侯外庐编《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本等。十三篇,计有《道 体》、《乾运》、《作圣》、《问成性》、《见闻》、《潜心》、《御民》、《小宗》、《保傅》、《五行》、《君子》、《文王》、《鲁两生》等。作者自序说:“予自 知道以来,仰观俯察,验幽核明,有会于心,即记于册。 三十余年,言积数万。信阳无涯孟君见之曰:‘义守中 正,不惑非道,此非‘慎言其余’乎?”遂以《慎言》名之。

章节列表

升序↑

王廷相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孔氏谈苑

孔氏谈苑

笔记。旧题宋孔平仲著。此书记事以北宋为主,偶亦及唐代传闻,而内容则较杂,自朝野逸事、士大夫言行至民俗民谚、异闻传说均有涉及,其中亦有关于宋代文人诗词创作(如“王曾赋梅花诗”、“王介甫江宁夹口诗”、“范文正赋有将相器”等条)与诗歌主张(如“作诗如杂剧”、“作诗贵圆熟”等条)者。《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此书“颇病芜杂”,且有“不合当时体制”者,“必非孔氏真本”,而疑为不知典故者“摭拾成编”而成。本书有四卷及五卷两种不同传本,两者内容相同而有异文。《郡斋读书志》卷五著录五卷本,《皕宋楼藏书志》卷六二著录四卷本。四卷本讹脱较多。四卷本有《宝颜堂秘笈》与《四库全书》本,五卷本则有《艺海珠尘》与《丛书集成初编》本。

看山阁集闲笔

看山阁集闲笔

笔记。清黄图珌著。十六卷。共分人品、文学、仕宦、技艺、制作、清玩、芳香、游戏八部。文学部又分文章、诗赋、词曲、诗书、法书、图画六章。《词曲》章是有关曲学的理论著作。分为词采、词旨、词音、词气、词情、词调、曲调宜高、有情有景、词宜化俗、赠字、犯调、曲有合情、南北宜别、情不断等十四条。此所谓“气”,实指作品的内在精神,作品艺术魅力之源;它又“得之于造物”,“出之于鲜花活卉”,即源于自然,取自活生生的现实人间。“词情”条强调“情景相生”。“词宜化俗”主张对口头语言的撷取、提炼和加工,需达到化俗为雅的效果。《看山阁集闲笔》只有清乾隆十年刻《看山阁集》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只摘录《词曲》一章独立成书,径题《看山阁闲笔》。

真仙直指语录

真仙直指语录

古代内丹术书。元玄全子集。二卷。收集道教全真派多位大师的语录,阐述修心养性、内炼丹道的道理。上卷五章,分别为:《马丹阳语录》、《刘长生语录》、《谭长真语录》、《丘长春寄西州道友书》、《郝太古语录》;下卷只有《尹和清语录》一章。收入《道藏》第九九八册。

龙虎铁连环

龙虎铁连环

王度庐著,武侠小说,书中主角为飞环女(徐飞环),全书共分九回。侠女徐飞环(飞环女)受养母龙门女侠赛隐娘之命,带白虎钢飞环去惩办恶少岑山玉。但徐飞环天真单纯,不辨善恶,终于上了岑山玉的当,并爱上了他。岑山玉始乱终弃,骗取了白虎钢飞环,后又布下陷阱将徐飞环抓获,企图将其杀害。危难之时,众豪杰拔刀相助,赛隐娘也飞身赶到,将徐飞环救出。徐飞环惩办了岑山玉后,随母漂泊江湖 。注:该小说应有后续故事,但未写完。龙虎铁连环原是一对两只环。本片更像是铺垫,后续的故事应有,赛隐娘病殁,飞环女飘零一身,幽情万绪,又携带着白虎钢飞环,去会青龙钢飞环 。

云仙笑

云仙笑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大连市图书馆,近春风文艺出版社据以整理出版。全书分五册,册演一完整故事。每册有三字简称篇目,又各有八字工整的全称篇目。存目如下:《拙书生 拙书生礼斗登高第》;《义团圆 裴节女完节全夫》;《平子芳 都家郎女装奸妇,耿氏女男扮寻夫》;《胜千金 一碗饭报德胜千金》;《厚德报 张昌伯厚德免奇冤》

洛神赋

洛神赋

辞赋名篇。三国魏曹植作。《文选》、《艺文类聚》见载。此赋当作于黄初四年(223)。曹植入朝后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联想起洛水神女宓妃的传说,受到宋玉《神女赋》的感发,虚构人神相爱的悲剧,以寄托情志。赋文围绕人神相爱的主线,分成六层。先写发现洛神的经过;其次写洛神的体态容貌美,这是全文描写最为精采的部分,作者从姿态美、容貌美、情态美、服饰美、行为美五个方面毕呈神女的魅力,为相慕作了铺垫;其次写君王对洛神的爱慕;其次写洛神受到感动而深切地爱慕君王,将人神相爱推向高潮;其次写洛神被迫离去的悲剧;最后叙述离开洛川,照应首段。此赋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感甄说,见《文选》李善注引《记》:甄逸女本为曹植所求,后为曹丕所得,谗死后,曹丕将其枕赍曹植,植过洛水有怀而作《感甄赋》,魏明帝改为《洛神赋》。后世多不取此说。二是寄心君王说。赋文云“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本文的主题当是以“人神道隔”的悲剧,曲折地表达求试不可、壮志难酬的不幸身世。赋文描写细腻而生动,如写神女之美,广比博喻,多面烘托,穷形尽貌。此赋为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最能体现曹植“文才富艳”的创作特色,其影响巨大。晋代书法家王献之曾书写过《洛神赋》,画家顾恺之也有传世的《洛神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