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庸正说

作者:赵南星
学庸正说

《大学》《中庸》注本。明赵南星撰,三卷。南星字梦白,号侪鹤,别高清都散客。高邑(今河北元氏)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天启(1621—1627)中,因忤逆宦官魏忠贤而削籍谪戍代州,病卒。崇祯初追谥忠毅。所作有《赵忠毅集》、《味檗斋文集》等。其说《大学》一卷,说《中庸》二卷。每节衍为口义,逐句阐发,而又以不尽之意附载于后, 体例类近讲章。其解《大学》不从王守仁知本之说,而从朱熹格物之论,并补传一章也为之训解。其论《中庸》,不以无声无臭虚论性天,而始终归本于慎独。

赵南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潘黄门集

潘黄门集

晋潘岳撰。一名《潘安仁集》。诗文别集。一卷。初刊于明万历年间。诗文赋合收。潘岳与陆机齐名,注重形式。诗以写哀吊内容见长,善叙哀情及用精美的辞藻描写景物。其文与陆机时称“潘陆”。内容单薄,题材狭窄。今存作品除《寡妇斌》、《悼亡诗》等善叙哀情之名篇外,还有诔、哀辞、祭文等二十余篇。作品多是抒发愁思情怀之作。其清绮哀艳之风,别具一格。语言华美明畅,文笔轻敏灵浅。《潘黄门集》为明末人张溥所辑。《隋书·经籍志》著录《潘岳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南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潘岳集》,不注卷数。《宋史·艺文志》著录《潘岳集》7卷。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

三吴水利录

三吴水利录

水利志。明归有光编撰。四卷。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南京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历官知县、通判、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作者认为吴中水患,要在淞江,而淞江治则太湖水顺畅入海。因采集宋人郏亶书二、郏乔书一、苏轼奏疏一、单锷书一、周文英书一,附金藻论一等三吴水利书七篇。并作者《水利论》二篇,及禹贡三江图、淞江下三江口图和叙说。总二万八千余字。为研究太湖水利较系统的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言苏松水利者,是图固未尝不可备考核也”。凡此等论著多未经过工程实践检验,议论空泛。而对宋赵霖、元任仁发等人经过施工并有一定成效的论著,则置之不录,为该书不足。有《四库全书》本。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

太上中道妙法莲华经,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十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以元始天尊于大罗天中为诸真人演说道法十七品,普度众生。大旨乃因果报应之说,旨在劝人行善戒恶。宣称众生持诵此经,可以除病消灾;奉持「五戒十善」,积功累德,即可脱离三途五苦。如作恶则「常沉苦海」。经名「妙法」,意谓道教法力无边,「莲华」喻其洁白无瑕,又寓意九色莲花为济度凡人超离苦海,以达彼岸之「慈航」。此经中名词术语,如七宝、轮回、因缘、须弥山、忉利天、狮子吼,四大天王、勇猛精进等等,皆出自佛经,其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

明宪宗实录

明宪宗实录

二百九十三卷。述宪宗在位期间史事,起天顺八年(1464)正月,终成化二十三年(1487)八月。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以刘吉为总裁纂修,四年八月成书。因刘吉与宪宗末年大学士刘珝及吏部尚书尹旻不和,故记事中多有曲笔。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唐中印土沙门输迦波罗译,佛从诸波罗密平等三摩地起说咒,并坛法,印法。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

简称《华严经大意》。佛教著述。唐李通玄造。一卷。介绍“八十华严”各卷的主要内容或大意。文字极为简略,每卷只用约二十字左右。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