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蠡测

作者:蒋悌生
五经蠡测

六卷。明蒋悌生(生卒年月不详)撰。悌生字仁叔,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洪武初举明经,任本州训导。此书乃作者为避元末战乱,潜遁蓝田深谷中修研经籍,时有所得,辄笔录而成。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书名为五经而实只四经,是因此书在蒋悌生时并未定稿传世,直到明嘉靖十七年,浮梁闵文振纂修州志,始得书稿于其后人,序而刻之,其时原稿已残缺不全,《礼记》部分已全佚。今所见传本中说经之文或大写或夹注,有些只有经文或章句之目而无训释,体例散乱,正说明此书为草稿而非定稿。悌生解经虽以宋人为主,却并不墨守宋学,对前人成说多所订正,又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尤为后人所称道,认为他名虽不及熊朋来,书则实在朋来上。但由于书稿成于穷山,所见书籍有限,考据引证非其所长,成为该书主要缺陷。取名“蠡测”,含义也正在于此。今存有明嘉靖十七年蒋世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蒋悌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高布赛克

高布赛克

《高布赛克》于一八三〇年三月六日在《时尚》杂志上首次发表,篇名为《高利贷者》,同年编入玛门、德洛奈-瓦莱版《私人生活场景》时,易名为《行为不端的危险》。一八三五年编入《十九世纪风俗研究》中的“巴黎生活场景”,篇名改为《高布赛克老爹》。一八四二年收进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重新列入“私人生活场景”,篇名又改为《高布赛克》。本篇以雷斯托伯爵的家庭悲剧为故事线索,但主要因塑造了一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而闻名于世。高布赛克虽仍以收取抵押品的高利贷方式聚敛财富,却已大大不同于莫里哀笔下愚蠢的放债人。他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俨然是金钱势力的化身。他和与他类似的十来个金融家控制着法国的银行、商界、政府信用机构、司法界甚至整个社会,成为“无人知晓的国王”,人们“命运的主宰”。作者一方面揭露这个人物的贪婪、吝啬,同时也承认他的才干和力量,但和纽沁根、杜·蒂耶之类银行家相比,高布赛克的剥削方式毕竟属于相当原始的类型。

袋鼠

袋鼠

主要讲的是作为诗人和作家的萨梭默斯与妻子哈里埃特从英国本土来到遥远的澳大利亚所经历的事情。在澳大利亚他们结识了退伍军人俱乐部的袋鼠、杰瑞、杰兹,以及社会主义者斯特劳瑟斯。萨梭默斯的魅力和思想征服了他们,他们都想拉拢他加入他们的团体,与他们一起干一番事业。袋鼠在战争中为军队工作,战后成了一名著名的律师,澳大利亚的现实令他不满,他发誓要改变澳大利亚,企图做这个世界的救世主、拯救者。袋鼠的名字叫本·库利,由于他的两只小眼睛靠得很近,又长了一个大肚子,所以人们都称他为袋鼠。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

太上赤文洞神三箓,原题「梁贞白先生(陶弘景)集,唐太史令李淳风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卷首有贞观六年(632)李淳风序,称此书乃齐梁古籍,符箓精妙。书分三箓:一曰《八卦内吉凶应箓》,有八卦神符八道,谓服符念咒,可召神真来告吉凶。又有「祖师入夜梦游诸境玉女迷魂法」,载十二种咒诀,谓诵咒可使人梦游诸境。 二曰《太上玄妙通神箓》,载五方诸圣咒、五方神咒、五方神印。谓念咒用印,可以行诸种法术,隐形通神。 三曰《太上玄妙千金箓》,内载十二时符,谓服食此符,启请神真,书写都箓、纳真等符,可与神对语。或求神营卫,或乞判吉凶,或求禄求财,凡有所求,无不应验。

女才子书

女才子书

十二卷。清徐震撰。徐震字秋涛,别署烟水散人,浙江嘉兴人。约生于顺治、康熙年间,康熙末年尚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所著小说有 《女才子书》、《珍珠舶》、《乐田演义》、《合浦珠》等多种。《女才子书》又名《美人书》、《情史续书》、《女才子传》,短篇小说集。每卷记一个女子,共十二人事。每卷有偶句题目,述事用文言,近于唐传奇笔法。卷一写杭州豪公子妾冯小青才貌双全,为大妇所妒,幽怨而死;卷二写杨碧秋守节,被人逼作尼姑,后遇其子登科团圆事;卷三写张小莲与朱生相爱,几经曲折终成良缘事;卷四写崔淑被休,后嫁杨汝元享荣华富贵事;卷五写张畹香善于持家处世,得免贫穷灾祸事;卷六写陈霞如与表兄崔襄婚爱事;卷七写卢云卿学卓文君守寡又嫁事;卷八写郝湘娥尽节,奸人崔平仲得冥报事;卷九写王琰贞节自守事;卷十写谢彩与丁七郎婚后双双成仙事;卷十一写妓女郑玉姬与吕隽生相恋成婚事; 卷十二写宋琬与谢骐私奔,历经波折终归美满事。故事不出才子佳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青年对婚姻自由的追求,但又有宣扬贞节观念的矛盾,寓含劝惩说教。有清初刻本。清顺治间刻本,题《美人书》。清乾隆大德堂刊本。道光味根斋刊本,题《女才子传一名情史续书》。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逸老堂诗话

逸老堂诗话

诗话。明人俞弁撰。二卷。弁字子客,余未详。此编成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以室名名书。有明人写本, 未署撰人, 后经卢文弨、黄荛圃等人收藏、题跋,但知其姓,近人丁福保考明作者名字。内容杂记诗坛轶事,亦有考评诗句多条。“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斑驳可喜。”关于该书的写作情况,作者自序云:“性疏懒,平居自粝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繙阅披校,竟日忘倦……扁一室曰‘逸老堂’,日居其中铅椠编帙,未尝去手,意有所会,欣然笔之。久而成帙,勒为二卷,藏诸箧笥,因名曰《逸老堂诗话》。”此书内容,论诗、考证、品评、谈史皆有,以名物考证为多。作者反对“世人但知宗唐,于宋则弃不收”的倾向,意在纠正复古派之偏颇。宋代以后,论者多以白居易诗好用俚语,求老妪能解,失于粗俗,因此而“蔑裂弗视”,作者称此为“妄言”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

纪传体断代史书名。“二十四史”之一。宋薛居正等撰。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新五代史》相别,改今称。开宝六年(973)成书。一百五十卷。分《梁书》二十四卷(本纪十卷,列传十四卷)、《唐书》五十卷(本纪二十四卷,列传二十六卷)、《晋书》二十四卷(本纪十一卷,列传十三卷)、《汉书》十一卷(本纪五卷,列传六卷)、《周书》二十二卷(本纪十一卷,列传十一卷)、《世袭列传》二卷, 《僭伪列传》三卷, 《外国列传》二卷,志十二卷。记事上起后梁开平元年(907),迄后周显德七年(960)。据五代实录与范质《五代通录》等修撰。文献颇备,事实较详。后《新五代史》出,书渐湮废。清乾隆时,邵晋涵等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旧文,旁及《册府元龟》与百余种宋人著作,照原篇目编排成今本,乾隆武英殿本删去原附辑录出处与校语,对原文也有所改易。今人陈垣有《旧五代史辑本发覆》。张万起有《新旧五代史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