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蔀通辨
作者:陈建
十二卷。明陈建撰。其学以朱学为宗,反对王守仁的心学。主要着作有《皇明后信录》、《经世宏词》、《陈氏文献录》、《西涯乐府通考》等。当时王守仁心学盛行。他“忧学脉日紊”,乃取《朱子年谱》、《行状》、《文集》、《语类》及朱熹与陆九渊兄弟往来信札,逐年编辑,并对以往《朱陆编年》二编进行修改,稿本修改六七次。终于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成书,题名《学蔀通辨》。全书分为《前编》、《后编》、《续编》和《终编》,每编又自分上中下。他在此书的《总序》中认为,自陆九渊以来,引释入儒,阳儒阴释之风很盛,到王守仁师徒更是推波助澜,加之王守仁等人造作朱熹“早异晚同”说,致使儒学正宗的朱学受到佛学“异说”的遮蔽,而失其正。造成“儒佛混淆”,“朱陆莫辨”的学术“蔀障”。故他愤然究心通辨,要专明一实,以扶三蔀。此书的《前编》辨驳朱、陆“早异晚同”说,以明朱、陆“早同晚异”之实。他认为,朱子早年尝出入禅学,与陆九渊是未会而同,故朱、陆之学早年并非异而是同。朱子中年时方认识陆九渊,其学说多去短集长,疑信参半。朱、陆晚年相互指斥,“冰炭之甚”,陆九渊卒后朱熹“排之尤明”。《后编》批评陆、王心学“阳儒阴释”。他站在朱学的立场,批评陆、王心学为“佛禅”、为“援儒入佛”、“借儒以掩佛
章节列表
升序↑陈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曼丽
庐隐的第2个短篇小说集。1928年由古城书社出版。收入1927年9月以前四、五个月里写的18篇,如《房东》、《风欺雪虐》、《曼丽》、《憔悴梨花》、《一幕》、《时代的牺牲者》、《雷峰塔下》、《寄梅窠旧主人》、《月夜孤舟》、《愁情一缕付征鸿》等。自序中说是她“从颓唐中振起的作品,是闪烁着劫后的余焰”。作者想走出社会来,重新估定人生的价值;这是时代的震荡,因此取材较以前宽了一些,感情也蕴蓄深挚了一些。在形式上,不炫奇弄巧,写得流利自然,但词藻过多,结构也有些散漫。茅盾发表在《文学》第3卷第1期的《庐隐论》中说: “《曼丽》集中除了几篇小品而外,大多数表示了作者颇想脱落那《或人的悲哀》以来那件幻想的sentimental的花衫,而企图从新估定人生的价值。于是在《时代的牺牲者》,在《一幕》,在《憔悴梨花》,这几篇里,庐隐把婚姻问题和男女问题不当作单纯的恋爱问题而当作社会问题提了出来。在《风欺雪虐》和《曼丽》中,庐隐给我们看‘恋爱失败后转入革命的女子’,以及大革命时代一个女子的幻想和失望。在《房东》里,庐隐怀疑了近代的‘都市文明’,感染起‘怀乡病’来。这些,都是《海滨故人》集子里没有的。这些,虽然观察得并不深刻,意识也不大正确,可是这些到底表示了作者颇想从她自己的‘海滨故人’的小屋子里走出来。”
台湾府赋役册
人丁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丁。外加康熙三十、三十五、四十、四十五、五十等年编审增出人丁二千七丁,共人丁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七丁(每丁征银则例载在各「厅县」),共征银八千八九百六十一两六钱五分二厘。续于乾隆元年「钦奉上谕事」案内,奉旨:『台湾人丁悉照内地之例,每丁征银二钱,以乾隆元年为始,永为定例。钦遵』;饬行遵照在案。
长物志译注
明·文震亨撰。清·伍绍棠《长物志·跋》中云:“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瀹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而当时骚人墨客,亦皆工鉴别,善品题,玉敦珠盘,辉映坛坫,若启美此书,亦庶几卓卓又可传者。盖贵介风流,雅人深致,均于此见之。”文震亨是有民族气节之士,在明代也是属“贵介风流”的士大夫。 《长物志》一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共十二卷。内容虽多,但主要是围绕造园和园居生活写的。书的编排,条目有序,然非系统的论述。如 《花木》多摘自《群芳谱》等书而简化之,每多不确之处,难与园艺家陈淏子的 《花镜》相比; 造园方面多文人审美经验之谈,与计成之造园学专著《园冶》,更难同日而语。由于文氏具有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有很高的鉴赏力,故书中不乏诸如 “水令人远,石令人古”、“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精辟表述。为爱好造园艺术者可读之书。
重楼玉钥续编
喉科著作。清郑瀚撰,一卷。瀚,安徽歙县人,嘉庆九年(1804) 撰成是编,以补其父郑梅涧《重楼玉钥》一书,但未刊行。一九二九年章洪均整理,入郑氏家传《喉症白腐》一书,又由裘吉生收入 《三三医书》 第三集中,另有单行本行世。
鬼谷子译注
又名《玄微子》,一卷。旧本题鬼谷子(生卒年不详)撰。鬼谷子姓名、里居不详,战国时隐颍川阳城之鬼谷,故以为号。《史记·苏秦传》云:“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刘向、班固整理古籍,并未著录《鬼谷子》一书,可见该书在汉以前就已佚失。《隋书·经籍志》在纵横家类有《鬼谷子》三卷,宋王应麟《玉海》沿袭其说:“周时高士,无乡里族姓名字,以其所隐,自号鬼谷先生,苏秦、张仪事之,授以捭阖至符言等十有二篇,及转丸本经、持枢中枢等篇。”近年来,随着《战国纵横家书》的发现,苏秦、张仪非同一时期人已经确定,《鬼谷子》一书系伪书昭然若揭。清人在修《四库全书》时,亦认为《隋志》有苏秦三十一篇,张仪十篇,“必东汉人本二书之言,荟粹为此,托于鬼谷,若子虚亡是之属。”《鬼谷子》虽系伪书,由于《隋书·经籍志》著录此书,则其成书年代当在东汉以后,隋朝以前。关于《鬼谷子》一书的思想内容,十分落后,有人认为“其术不足道”,但其文奇变诡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现存鬼谷子的主要版本有:子汇本,十二子本,绵眇阁本,明崇德书院本,钱遵王手抄本,守山阁本,卢抱经以述古旧钞补道藏本,乾隆五十四年江都秦氏刊本,三卷。嘉庆十年江都秦氏重刊本,三卷,陶弘景注。明临安高氏刻高金体评本,子书百种本,鲍以文校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丛刊》本,《古书丛刊》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等。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文偈颂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於南宋僧人赵智凤主持镌刻的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中部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变龛。 该龛变像与变文并举,刻佛前生、现世,因地修行、行孝报恩事迹各六组图像,为高浮雕,宣扬佛难舍能舍,难为能为的种种自我牺牲精神。该龛是全国石窟群中最大的一龛,在石刻造像中变像与变文并举是前所少见的,是研究同类题材造像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