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注释
作者:戴圣章节列表
升序↑- 《礼记》简介
- 敖不可长①
-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1)
-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
- 曾子寝疾(1)
-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
- 子柳之母死(1)
- 成子高寝疾(1)
- 晋献公之丧(1)
- 吴侵陈(1)
- 知悼子卒(1)
- 陈子车死于卫(1)
- 卫献公出奔(1)
- 战于郎(1)
- 孔子过泰山侧(1)
- 鲁人有周丰也者(1)
- 齐大饥(1)
- 晋献文之成室(1)
- 季孙之母死(1)
- 阳门之介夫死(1)
-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
-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
-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①
- 发虑宪①
- 玉不琢不成器①
- 虽有嘉肴①
- 古之教者①
- 大学始教(1)
- 大学之教也(1)
- 今之教者(1)
- 大学之法①
- 学者有四失(1)
- 善歌者(1)
-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1)
- 凡学之道(1)
- 善学者①
- 记问之学(1)
- 良冶之子(1)
- 古之学者(1)
- 大德不官(1)
- 凡音之起(1)
-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1)
- 礼以道其志(1)
-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1)
- 乐者,通伦理者也(1)
- 乐由中出(1)
-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1)
- 乐者,天地之和也(1)
-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1)
- 天地之道(1)
-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1)
-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
- 土敝则草木不长(1)
- 德者,性之端也(1)
- 钟声铿,铿以立号①
-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
- 夫乐者乐也(1)
猜你喜欢的书
葵书
十六卷,清王桂撰,刘琦解,李仪鹏释义。写于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是一部研究治军、救灾、勤王、农桑、经史子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奇书。是书初刻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其博大精深,不胫而走。邓州刘琦为之作《溓壁解》,解梁李仪鹏为之笺注并作《释义》。咸丰初年李仪鹏意欲再刻时,礼部右侍郎曾国藩为之写序。书设四纲、十六目、一百六十子目,子目之下或数条,或十数条。刘琦解、李仪鹏释义散附原文之下。其内容,自厚生、正德之常经、整军、勤王之远略乃至经史子集之奥赜,凡益国利于民用者,靡不探究发挥。曾国藩称“其所谓《葵书》也者,以为葵一微物,睠睠向日,匹夫报国,义亦如之。……其文体无所规摹,句锻而字鍊之,征引故实,博极群书。”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省图藏。
还丹歌诀
还丹歌诀,原题「元阳子集」。元阳子似为晚唐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还丹诀二卷」,当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方法类。此书为诸家还丹歌诀之选辑。上卷辑录《古神仙身事歌》、《吴真君歌》、《真晓真人诀》、《魏真人歌》等歌诀十首。下卷为元阳子所撰《还丹金液歌》。诸歌诀宗旨大多相同,皆咏颂外丹。以真铅真汞、华池神水、阴阳合互而结丹为要。
子夜
长篇小说。茅盾著。1933年5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有关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画卷;驳斥了当时托派鼓吹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揭示了旧中国“更加殖民地化”的本质。小说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吴荪甫这一具有鲜明、复杂个性的民族资本家典型。吴荪甫出身封建官僚世家,又曾游历欧美,学得一套近代资产阶级经营企业的本领。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当铺、钱庄、油坊、米厂、电厂,还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大丝厂,而且联合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益中信托公司,以狠毒果决的手段吞并同业的丝厂、绸厂,还一口气吞下了八家中小工厂,幻想建立起自己的资本主义王国。当他遭到以美国金融资本为后台的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包围并屡受挫折时,便一方面向工人转移危机,加紧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与镇压,另一方面则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伯韬斗法,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势力的控制和压迫,最后甚至把自己的工厂、住宅也抵押出去作背水一战,结果完全失败,只得破产出走。全书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这场争斗为主线,并将吴荪甫同时置于办企业、搞公债投机与镇压工人运动这三条火线上,充分展示了他刚毅果决、精明强干而又暴躁狐疑、软弱空虚的复杂个性;生动、真实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及其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小说以宏大而缜密的艺术结构表现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主线突出,支线纷繁,纵横交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浑然一体,富有立体感和节奏感;尤能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多种手段精细地刻画其心理;同时,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明快、细腻、色彩绚烂。全书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显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实绩,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笔梨园
清代白话中篇小说集,现存残本,不知总卷数回数,仅存“《笔梨园》第二本” 《媚婵娟》六回,署“潇湘迷津渡者编辑”, “镜湖惜春痴士阅评”。故事大意是:明嘉靖间徽州有名江武字干城者,娶宋氏女为妻。不到一年,妻子死去。江发誓娶与亡妻貌同者续弦。时值倭冠入侵作乱,民众纷纷逃散,江携仆江升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生意。在扬州,因妓女媚娟相貌很像死去的妻子,两人十分要好。媚娟不嫌江干城贫穷,慷慨侠义,历经坎坷,后做了夫妇,共享荣华富贵。
箧中集
诗集。唐人元结(719—772)编选。一卷。结有《元次山集》已著录。此集成于乾元三年(760)。皆录其亲友沈千远、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元季川等七人之诗二十四首成帙。自序谓“已长逝者遗文散失,方阻绝者不见近作。尽箧中所有,总编次之”,元结编选此书时,有的作者已逝,作品散佚;有的远隔山川,不见近作,编者仅其箧中所有,故名曰《箧中集》。成书于乾元三年(760)今传有明汲古阁本、近人徐乃昌影宋刻本、1958年中华书局《唐人选唐诗(十种)》本等。
韩忠献公遗事
一卷。宋强至撰。强至字几圣,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尚书祠部郎中。本书记宋韩琦事迹。韩琦 (1005—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 (今属河南)人。曾多次出任边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封魏国公,谥忠献。强至曾任韩琦幕僚。故本书叙韩琦遗事颇详。世所传韩琦《重阳》诗:“不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句,即本于此书。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徐缙芳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 《百川学海》(壬集)本; 《丛书集成初编》(史地类)本;《武林往哲遗著后编》又有《韩忠献公遗事》一卷,《补遗》一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