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
作者:申培
一卷,旧题汉申培著。实为明代丰坊的伪作。何楷《诗世本古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都曾驳其书。此书之伪甚为明显,如《汉书·杜钦传》:“佩玉晏鸣、《关雎》叹之”;《后汉书·杨赐传》:“康王一朝晏起,《关雎》见几而作”,注皆称为《鲁诗》说,此书则以为是“太姒思淑女”之作。《礼记·坊记》注引“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以为是卫定姜作;《经典释文》注:“此是《鲁诗》”。而此书却采《毛诗》说以为庄姜送戴妫所作,申培著《鲁诗》,怎采《毛诗》为说?毛奇龄称此书与《子贡诗传》于嘉靖年间传至庐江郭相奎家,原是黄文裕秘阁石本,字用篆体,附以楷体今人,但后人均视为伪作。一是因为只有二十四篇,无卷次,与《艺文志》、《隋书》所载不同;二是与散见于其他书籍的鲁诗说多有不符之处。只是本书引述之处往往各有所本,说明作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现存《明刻汉魏丛书》版本。
申培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剧院风情
《剧院风情》是毛姆自称在十分欢畅的心情下写下的一部自己特别心爱的作品,动用的是他在戏剧界混迹多年的生活素材——别忘了他曾是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剧作家之一。朱莉娅·兰伯特是英国舞台上的一代名伶,她是个天生的演员,舞台上的她光彩夺目、颠倒众生,舞台下的她却陷入跟一个少年仰慕者的危险激情;受尽情欲的折磨与屈辱之后,拯救她的仍旧是她对于舞台艺术的痴心不改,痛苦的人生经验使她对人物的把控更加游刃有余,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她终于在自己身上完成了情欲的救赎。毛姆借由朱莉娅的沉溺与救赎将人生、人性、情欲、艺术打成一片、熔于一炉,表现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
治河图略
元代水利学著作。元王喜撰。一卷。王喜曾任河工,继都实(又译作笃什)、潘昂霄之后据实绘图,详加图说成书,约四千字。绘有禹河之图、汉河之图、宋河之图、今河之图、治河之图、河源之图共十二幅,图末各系图说,据文献资料略述古今黄河水害与水利关系,陈述治理方案。 《治河方略》和《历代决河总论》分别考证历史,结合当时黄河现状,制订上、中、下三策,以备御览,《元史》顺帝本纪和《河渠志》所载治河理论均与本书吻合,得知已被朝廷采纳,用于实践。有《四库全书》本, 《墨海金壶》本。王止峻《元代治河的勋绩》一文(《醒狮》1975、2)可供参考。
东海渔歌
六卷。西林春(顾太清)撰。约成书于光绪间,距今世不远,然杳茫难求。徐乃昌《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旁搜博采,惟顾太清词未备。民国三年(1914),杭州西泠印社活字本《东海渔歌》问世,吴昌硕题签,况周颐序,间缀况氏评语,乃假如皋冒广生钞本刊成。名为四卷,实缺第二卷,附辑自沈湘佩《闺秀诗话》之五首为补遗。民国二十五年(1936)日本《支那文学研究》刊出铃木虎雄《顾太清的天游阁钞本》一文,世人始知东土藏有《东海渔歌》抄本六卷。民国三十年竹西馆聚珍本《东海渔歌》四卷刊行,盖合西泠本三卷及朱彊村钞本一卷而成。近南京大学《全清词》编纂研究室从日本觅得《东海渔歌》抄本六卷,存词三百馀首,较竹西馆本多出约百首。
姜斋诗话
古代诗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号姜斋) 撰。共3卷,包括《诗译》、《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外编》和《南窗漫记》。其中以卷2内编的理论价值最高。此书对江西派及明代诗文多所批评,尤其对前后七子的复古学古主张批评更烈。又以“意”论诗文,主张“以意为主”,“意”为作品之“帅”。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笺注本。书中共收入王夫之诗论150条,计有《诗译》16条,《夕堂永日绪论内编》48条,《南窗漫记》32条,以及虽多谈经义但也涉及诗论的《夕堂永日绪论外编》54条。
东北史纲
史学专著。傅斯年等编。1册。1932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出版发行。第一卷,古代东北部分,由远古到隋代以前时期。内容含渤海岸及其联属内地上文化之黎明、燕秦汉与东北、两汉魏晋之东北郡县、汉魏晋之东北属部、汉晋间之东北大事。“九一八”后,感时之作,论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驳斥帝国主义御用文人对东北史的歪曲。《东北史纲》一书共分五卷,于五卷前有《卷首·引语》和《论本书用“东北”一名词不用“满洲”一名词之义》。第一卷《古代之东北》(傅斯年),第二卷《隋至元末之东北》(方壮猷),第三卷《明清之东北》(徐中舒),第四卷《清代东北之官制及移民》(萧一山),第五卷《东北之外交》(蒋廷黻)。萧一山撰《清代东北之官制及移民》,但因印刷延误,违背当局的对外妥协政策而未获出版。目前,方壮猷,徐中舒所撰二,三卷可能已经失传,蒋廷黻所撰第五卷部分留存。
天顺日录
明李贤撰。李贤 (1407—1466)、字原德。河南邓州人。宣德八年 (1433) 进士,英宗复位后为翰林学士。所书一卷,以随笔形式记录天顺朝时作者参与的朝中诸事。其内容涉及官员的任免,灾荒的赈济,军事行动的制订以及朝臣之间互相攻讦、争权夺利,并反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等等。书中详载了许多英宗朱祁镇与李贤的对话和英宗对内官、外戚干预朝政、贪赃枉法的措施,为研究明代进入中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行政保存了诸多史料,并可与其它史书相印证。又书中对皇帝的饮食起居、宫中祭祀,内官出猎不获,强敛于民,锦衣卫借官差敲诈勒索,动辄千万计的史实有具体记述。特别是天顺初年,皇帝恩准庶人出宫,随其嫁娶,并置房屋、奴仆、器用的记载: “此时庶人年五十六、七,……庶人入禁时方二岁,出见牛马亦不识。”读来令人感叹、凄凉。这些其它史书所少见的内容,为了解英宗皇帝和天顺宫廷内的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书中也有与史实不符之处。本书曾被几种丛书收入,后 《丛书集成初编》选此书影印,并与另两书合订一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