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
作者:扬雄
儒学类著作。亦称《扬子法言》西汉扬雄撰。十三卷。《汉书·扬雄传赞》云:雄“好古而乐道,其志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法言》摹拟《论语》,分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等十三目,书末有《法言序》。全书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认为“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法言·寡见》)。主张“书非经,非书也;言非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法言·问神》)。提出“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排斥)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问道》)。该书通行本有晋李轨注和北宋司马光集注本二种。《四库全书》收录。
猜你喜欢的书
杜布罗夫斯基
《杜布罗夫斯基》是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所写的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杜布罗夫斯基出身于一个并不算十分富裕的俄国地主家庭,父亲几乎用尽一切努力满足其在军校中的各种生活、交际费用,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少尉。然而父亲却因土地纠纷得罪了家乡一位退役上将,后受到陷害含恨死去,致使家道中落。 杜布罗夫斯基在父病故后烧掉了属于自己的农庄,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一心为父报仇雪恨。但当他有机会杀死仇人时,却发现自己爱上了仇人的女儿玛莎,原本充满仇恨准备狠狠鞭笞仇人的他,却最终由于爱情的力量宽恕了仇人。由于情人玛莎被迫嫁与他人,心灰意冷的杜解散了部属,只身离开俄国。杜布罗夫斯虽身为强盗头子,但本质上仍是阔少爷心性。他劫富不是为了济贫,遇艳便放弃了复仇。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贵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
三分傻气
张伯苓的一生可谓传奇:早年参加清朝海军,亲历甲午海战;而后将余生献给教育事业——只为教育兴国,只做南开一件事,却在我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书是一本张伯苓的精选文集,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张伯苓开创的教育宏业,又从日常小事上展现他的不凡人生、卓越品行。阅读本书,你能窥见张伯苓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
谈天
明宋应星撰。1673年于江西分宜学署写成。现已残缺,只剩下《日记》六章。内容主要是据古代天象观测记载批判天人感应说。指出“儒者言事应以日食(蚀)为天变之大者”,但汉景帝当政的“二十六年中,日为之九食”,而王莽执政的“二十一年之中,日仅两食,事应果何如也?”根据记载和自己的观察说明日蚀现象“纯魄(月)与日同出,会合太阳之下(掩蔽了太阳),日方得食”。断言太阳本身也不断发生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这一观点为后来王夫之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思问录·外篇》)的“日新说”所进一步发挥。书中关于天体运行的说法现在看来已陈腐,其中对日心说的怀疑亦欠妥。有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崇祯年间刻本重新整理的标点本。
宋元诗会
宋、元诗总集。一百卷。清陈焯辑。陈焯字默公,桐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壬辰(1652)进士。《国朝书人辑略》卷二九有传。其书前六十卷为宋,得四百八十多人,录诗三千一百五十多首;卷六十一至六十五录金人一百三十多人,诗四百五十多首;后三十五卷为元,得作者二百六十多人,录诗三千七百首。此书旨在辑录散篇零什。盖自明中叶以后,宋、元诸刻,月销日亡,辑者恐自兹日益散佚,乃广为搜求辑录。其所辑之诗和一些诗的作者,在当时已鲜为人知。辑者对传播和保存宋、金、元诗起了作用。辑者改正了潘是仁《宋元诗》、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中的一些明显错误,对于入辑诗人,考其里居出处,可资考证。然其疏漏之处亦颇多:如徐致中、徐玑本为一人,今分而为二;王浍、程自修、冉琇、元吉、孟鲠、张金娥等为金人,今入于宋;《和陆放翁见寄》、《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乃姜特立诗,今入于姜夔。所辑诗不注出处,亦为本书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其搜辑之功仍不可没。本书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程仕刊本、《四库全书》本。g
瑶峰集
乾隆四十二年,已是五十岁的王尔烈邀约家乡诗友十余人重游千山,他在《游千山约》中写到“盘餐唯资果腹,何事珍馐”。出于这样朴实的基调,千山诗会特别成功,王尔烈不仅本人得到了“高山天作帝王州,长白尊居望莫由”的诗句,他还把诗友们的六十几首诗汇成一册《同游千山诗录》,后经著名学者金毓黻苦心搜集,得以传世。《瑶峰集》就是金先生专门为王尔烈所编,并被列入《辽海丛书》之中。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
唐迦湿蜜罗国沙门宝思惟译
具画像法,护摩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