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集说
作者:佚名
十卷。宋陈友仁因无名氏书本增修。陈友仁生卒不详,字君复,浙江湖州人。宋之遗民。《周礼集说》前有陈友仁序,称其友得书于霅(今浙江吴兴),编节条理与东莱吕祖谦《读诗记》、东斋《书传》相似,名氏则未闻,故携以归。训诂未详的,增贾氏、王氏之疏说,辨析未明的,附以前儒的理论。原本十二卷,其《地官》二卷已佚。《周礼集说》卷首《总纲领》一篇,《官制总论》一篇,《凡例》一篇分条阐说,极为赅洽。每“官”之前,又《总论》一篇,所引《注》、《疏》及诸儒之说,撷其精粹,对王安石《周官新义》采摘尤多。《考工记》后附宋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资料详全。陈友仁增修《周礼集说》诠释无穿凿附会,经文客观中肯,属上乘之佳作,对周礼研究有颇高之参考价值。版本有:元初刊本;元邱葵辑本;明李辑刊本;明成化年间张瑄刊本;浙江祥符田勤甫刊本。
猜你喜欢的书
杨格非传教文选
杨格非, 英国基督教新教伦敦会传教士。又名笃信。生于威尔士。曾在贝德福德神学院学习。1855年被按立为牧师。同年即清咸丰五年来中国。在上海从事传教活动。1860年获准进入太平天国占领的苏州和南京,企图以基督教义影响太平天国的政策。1861年到武汉开教,创立圣教书会。后深入湖北、四川、陕西、湖南诸省传教,设立福音堂百余所,被称为“华中宣教之父”。曾用中文翻译《新约》和部分《旧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在汉口创办博学书院。曾获爱丁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对中国的期望》、《中国的呼声》等。
宋中太乙宫碑铭
宋吕惠卿撰。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宋神宗1071年于开封建中太一宫,1073年命吕惠卿撰铭,述太乙五福神。
文素臣
冯玉奇著。编辑本。1939年大中书局出版。1941年8月上海广益书局再版。1946年7月再版。三册,1938年,他看了移风剧社周信芳演《文素臣》,十分欣赏。后来应友人之请,又把文素臣的情节,按原本剧本酌量增删,编成《文素臣》一书。本书是一部长篇武侠言情小说,是民国著名作家冯玉奇的代表作。明成化年间,皇帝昏庸无能,景王暗中勾结一班江湖匪盗,意图篡位。他们将江南*才子文素臣视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案件连环爆发。英雄豪杰,温婉女儿,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共同演绎侠骨柔情的传奇故事。
于少保萃忠全传
《于少保萃忠全传》是明代的一部演义小说,又称《大明忠肃于公太保演义传》、《旌功萃忠录》。共十卷四十传。小说以于谦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在注重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作了一定的虚构和夸张,是当时集纳历史演义、神魔小说和传记文学于一身的新的小说形式。作者以爱憎分明的笔触描写了于谦刚正不阿的一生,也绘出了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历史演变和百态众生图。
荆溪林下偶谈
四卷。宋吴子良 (1197—约1257)撰。吴子良,号荆溪,临海 (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官至湖南运使太府少卿。著有《荆溪集》。此书凡四卷,所言均为论诗文之语。记事、议论、考辨相杂,每则之前皆有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后人曾辑录其中作品评论和诗歌部分题为《吴氏诗话》,单独刊行。书中论文,主张“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强调应“行于自然”,反对“蹈袭前人”,主张“文虽奇,不可损正气,文虽工,不可掩素质”。论诗,主张既要讲究“如在目前”,又要讲究“语不多而味甚长”,并引入了 “境界”、“襟度”、“想象”等概念。今观此集,吴子良所论多属散谈,然却也涉及了为诗、为文的一些关键问题,有时确有精辟之见,对后人的研究和诗歌创作均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此书有《四库全书》本、《唐宋丛书》本、《祕笈》本,并被收入 《丛书集成初编》。
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
全一卷。唐代法成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载于阗国等之佛教历史。即于阗国第七世毗左耶讫多王时代,僧伽婆尔陀那罗汉以预言方式讲述于阗国佛教之兴废,乃至像法灭尽等事。本书仅为藏文原本之部分汉译,乃伯希和于敦煌所发现者,为研究古代西域之珍贵资料及研究西藏原本之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