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圣大训

作者:杨简
先圣大训

理学。南宋杨简著。6卷。收集孔子遗言,辑成55篇,各为之注,借以抒发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认为先圣真传在于“心即道”,心者虚明无体,广大无际,无思无为而万物毕照。对先秦以来诸儒百家依托、伪称孔子的怪诞言论,尽行考订斟酌,削除伪佞琐屑、文义互舛者,而求存其正大。对保留和研究孔子的思想及宋代心学思想发展的源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本、《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

猜你喜欢的书

九经字样

九经字样

字书。唐玄度撰,1卷。书成于唐开成(836—840)中。大和七年(833),唐玄度奉敕复定九经字体,他以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参照《说文解字》及其他字书,正其乖误,补其遗漏,纂录为《新加九经字样》,通称《九经字样》。全书依《五经文字》体例,以类相从,分为76部,共421字。又设“杂辨部”以收录“偏旁上下,本部所无”之字,并引文注解“经典相承、与字义不同”之字。全书系用直音法,不标反切,均用同纽之字注音,并标明四声。如无同音字可注,则用“某平”、“某上”字样就四声之转以表其音,这一点,与《五经文字》不同。《九经字样》与《五经文字》相辅而行,刻在石壁九经之后。对于校定经书中的字体,刊正讹谬,有一定作用。五代开运(944—947)中,田敏合二书为一编,后又有印板,据陈振孙《书录解题》中所记,他曾得到过这种刻本,为家藏书籍中最古者。宋代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的合刻本。明嘉靖乙卯(1555)地震,二书同石经皆遭损缺。清人马日璐依宋刻本刊印成书,即今流传的扬州马氏丛书楼刻本。此书尚属完善,但其间传写失真及校者意改之处,往往有之。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

经名:太上洞玄灵宝福日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言齐戒日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天尊劝人修斋。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

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显宗实录]。李棩(1641年—1674年),即朝鲜显宗(조선 현종),字景直,朝鲜王朝第18任君主(1659年—1674年在位)。李棩生于清朝盛京(今中国沈阳),是朝鲜孝宗李淏与仁宣王后张氏的嫡长子。在朝鲜仁祖立孝宗为王世子后,李棩成为王世孙,孝宗即位后,立李棩为王世子。顺治十六年(1659年)继承王位。任内党争渐起,围绕慈懿大王大妃赵氏(庄烈王后)为孝宗和仁宣王后服丧的问题,先后发生了“己亥礼讼”和“甲寅礼讼”,其最终结果是南人党取代西人党执掌政权。康熙十三年(1674年)去世,享年三十四岁。死后庙号显宗,谥号纯文肃武敬仁彰孝大王(清朝赐谥“庄恪”),葬于崇陵。

菩萨总持法

菩萨总持法

《菩萨总持法》,又名《破相论》、《契经论》、《破二乘见》,中国禅宗僧人所撰典籍,着者不详,一卷。 本文献在内容上与托名菩提达摩所撰的《观心论》有类似之处,因此,两者可能有密切的关系。但在本文献中对「三时说」及「参斗陆升乳糜」等譬喻提出独特的解释,还出现「见性」、「了了见性」及「顿悟」等禅宗南宗特有的术语。因此,对本文献在中国佛教史及中国思想史上地位,有进一步认真研究之必要。关於这一点,可参见田中良昭:《〈菩萨总持法〉与〈观心论〉三》(载《驹泽大学佛教学部研究纪要》第45卷,1987年)。总之,本文献与同卷连写的《修心要论》,都是研究中国初期禅宗的重要资料。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

净慈慧晖禅师语录,六卷,宋慧晖说,明总下语寄言,了广编,日本东谷妙光序,附塔铭,内题灵竺淨慈自得禅师录。青原下第十四世,嗣天童觉。

遗教经论

遗教经论

全一卷。印度天亲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此论乃释论‘遗教经’之书。分七科释之,以阐述菩萨所修之教法。依此论释,遗教经乃属大乘部。注疏有遗教经论记三卷(观复)、遗教经论住法记一卷(元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