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脸
《春雪》开拍了。如果是话剧的话,可以满不在乎地演下来,可一拍电影,竟是这样沉不住气。原因我自己明白;《白杨座》演出的对象只是市内的为数不多的观众,而电影却是面向全国范围内无数的观众。不知道谁要看。我一想到电影拍好,首次上映的日子即将临近时,就觉得好象那片不祥的乌云漫延开来,心中感到不安。在别人看来,或许会误认为是一种艺术的恐怖。
梦幻居画学简明
画学论著。清郑绩著。五卷。分凡例及论山水、论人物、论花卉、论翎毛、论兽畜等。提出“画虽小技,当究用笔用墨,炼形炼意,得气得神”。就山水画的述古、论形、论忌、论笔、论墨、论景、论意、论皴、论树、论泉、论界尺、论设色、论点苔、论远山、论题款、论图章等基本技法入手,强调“形象乃为画学入门之规矩也”,然后,才能谈“从有法归无法”。又从述古、工笔、意笔、逸笔、尺度、点睛、肖品诸方面,论及人物画,指出“写山水点景人物,以山水为主,人物为配”;而“写人物补景山水,则以人物为主,山水为配”。强调在一幅画中,或意笔,或工笔,不应有“一幅两家”的现象,认为“此近俗流弊”,“殊不合法”。又以述古、树木、草木、藤本等论花卉,提出“写花草,不徒写其娇艳,要写其气骨”。强调“色墨并用,工意兼全”、“练笔毋失花情,写生善用墨气”。以述古、山禽、水禽,论翎毛,在叙述传统基本方法之后,指出“须平日多看生鸟,胸有成见,执笔乃得传神也”。以兽类、鳞虫论兽畜,强调“不徒绘其形似,必求其精神筋力。盖精神完则意在,筋力劲则势在。”书后有作者同治五年(1866年)所作跋。《画论丛刊》据绍兴周氏藏钞本收录。
上清修身要事经
《上清修身要事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为道法辑要,从早期上清诸经中辑出道法三十种,有拘三魂制七魄法、辟恶梦法、得吉梦法、安眠法、祝鬼魅法、见不祥之物法、施用神策及神杖法、救助日月蚀法、解殗秽法、理发沐头法、沐浴法、斋食先祝法、 按摩头面法、祝鬼卫灵法、叩齿法、审察耳鸣吉凶法、施五方符法、存思三真法、仙禁七伤法、仙相十败法、上清法服法、游行山泽祝法等等。以上道法,皆为六朝隋唐上清派道士修身之术。
珠花簃词话
此词话前半由浙江图书馆所藏《宋人词话》辑出,後半由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词人考略》辑出。
佛教律学入门
虚云老和尚讲述,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关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弥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萨十重四十人轻戒,广见经律,总之皆以五戒为根本。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净,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大般若经纲要
大般若经纲要,十卷,清葛䵻提纲并缘起,通门序并后序,张立廉序,附纲要义同文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