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同子瞽说

作者:苏伯衡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共28篇。瞽说者,盲人之说也,谦词。空同子乃作者别号,后李梦阳亦号空同子,当区别。是书仿诸子文体,多托物寓意之词。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擢翰林院编修,乞省亲归。宋濂以翰林承旨致仕,荐苏伯衡以自代,以疾辞。后聘主会试,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逮治,卒于狱中。著有《空同子瞽说》、《苏平仲集》等。此书仿诸子文体,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表述自己的见解。收入《苏伯衡文集》 十六卷中。

苏伯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王龙溪先生全集

王龙溪先生全集

明王畿著,20卷。是集为其子王应斌、王原吉合编。凡语录8卷,书、序、杂著、记、说9卷,诗1卷,祭文、志状、表、传2卷。其门人萧良幹初刊,丁宾重刻增《大象义述》1卷、传、志、祭文1卷。王畿师从王守仁,虽宗良知学说,但又与佛教学说相融会。

康熙绛州志

康熙绛州志

四卷, 清刘显第修,陶用曙纂。显第,字泽远。辽东东宁卫(今辽宁辽阳)人。贡生。康熙二年(1663)任。宏才多干,百废俱兴,严禁火耗,减轻百姓负担,优礼士绅,政绩甚多。用曙,生员。正文七门六十二目十一附目。图四幅。起修于康熙八年,成于九年并刻印。记事止于同年。星野门论星象不必与地域区分强行联系。坊乡目中有后述,记本地民无世业,人口凋敝,户不盈甲,甲不盈里,是绛州难以雄邑称也。水利目中记兰村西北山上有间歇泉,定时涌出。职官门先置官秩目,序历代设官变化。田赋目记知县刘氏代民捐马工和粮食银两,并有作者小记,论赋役宜轻不宜重,宜公平不宜有诡。人物门乡贤目特详,记韩云、韩霖兄弟。由于乾隆《绛州志》中删去韩霖事,所以此志所载尤足珍重。霖之著述目录详见光绪和民国年所修之志。艺文门中记霖五言绝句八首,为各志所无。还有马中锡《一间轩赋》,为其《东田集》中所无,注文云系马氏为都御史时所作。有康熙九年刻本。北图、南京地理所、中科院图藏。

麻疹专论

麻疹专论

麻疹专著。全书4章。李聪甫著。此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兼采西医论说,将麻疹分为前驱、发疹、落屑3期叙述。全书分病源、症状、诊断、护理、预防及类症等15节,列举48首方剂,选录病案8例。1940年由唤民书局出版,1957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予以再版。

雌木兰替父从军

雌木兰替父从军

简名《雌木兰》。杂剧剧本。明徐渭著。明祁彪佳《远山堂剧品》以此剧入“妙品”,说:“腕下具千钧力,将脂腻词场,作虚空粉碎。汤若士尝云:‘吾欲生致文长而拔其舌。’夫亦畏其有锋如电乎?”明王骥德《曲律》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木兰》之北,与《黄崇嘏》之南,尤奇中之奇。”又说:“客问今日词人之冠,余曰:‘……于南词得二人:曰吾师山阴徐天池先生——瑰玮浓郁,超迈绝尘。《木兰》、《崇嘏》二剧,刳肠呕心,可泣神鬼。惜不多作!”明徐复祚《曲论·附录》说:“村老曰:‘余尝读《四声猿》杂剧,其《渔洋三挝》,有为之作也……。余三声,《柳翠》犹称彼善,其余二声及其书绘,俱可无作。’”《曲海总目提要》说:“木兰事情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近人任二北《曲海扬波》记《渔阳诗说》说:“元曲之当行者无论已。近如徐文长《渔阳三弄》、 《木兰从军》……,激昂慷慨,自是天地间一种至文。”近人吴梅《中国戏曲概论》说:“王定柱云:‘青藤佐胡梅林幕,平巨寇徐海,功由海妾翠翘。海平,翠翘失志死……。《木兰》吊翠翘也……。’余谓文人作词,不过直抒胸臆,未必影射谁某,琐琐附会,殊无谓也。”此剧写木兰替父从军、立功疆场的故事,热情讴歌了木兰立地撑天、激昂慷慨的壮志英怀,对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一个巨大冲击。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清新激越,生动流畅。

御制诗

御制诗

《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撰。弘历所著之诗甚富,号称一生写有十万余首诗。其古今体诗以编年为次。已刻者凡四集。《初编》四十四卷,目录四卷,所收自乾隆元年(1736)至乾隆十二年(1747)有诗四千余首;《二集》九十四卷、目录六卷,所收自乾隆十三年(1748)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作之诗,共八千余首。均为大学士蒋薄所校刊。《三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所收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作之诗,共万余首。为大学士于敏中所校刊。《四集》一百卷,目录十二卷,所收自乾隆三十七年 (1772) 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诗作共九千七百余首。乃协办大学士尚书梁国治、侍郎董诰所校刊。总计收诗三万余首。乾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又雅爱巡游,故国内各地多有其题咏、对联和手迹。然其诗多为君臣唱和与题赠大臣之作,艺术价值不高。其五言古诗与七言歌行成就较高,颇有汉魏风致。亦有一些关心民生疾苦,抒发政治感受之作,写得清近、沉婉可人。

大乘起信论别记

大乘起信论别记

全一卷。唐代法藏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系就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中选择要目解释而成。计分三十五章。另据湛睿之起信论义记教理抄卷十五、顺高之听集记卷十三本、凤潭之起信论幻虎录卷四等所载,本书并非法藏所作,而系他人伪造者。本书之末注有顺高之听集记四卷、宗性之要文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