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辨录

作者:高拱
问辨录

十卷,明高拱著。批评程朱理学思想的专著。此书取《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其说不免有有意推求之处,但又确有所见,足以备参考而广见闻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郑汝谐《论语原意》,颇与朱子异同,而朱子于汝谐之说反有所取。朱子作《周易本义》,与《程传》亦有异同。世未尝以是病朱子。卷一关于《大学》,卷二关于《中庸》,卷三至卷八关于《论语》,卷九至卷十关于《孟子》。书中多方面批评朱熹。反对朱熹“理属精纯,气或偏驳”的理气为二论,指出“气具夫理,气即是理;理具于气,理即是气,原非二物,不可以分也”(卷八)。对朱熹的“性即理”说,“未敢以为然也”。在他看来,“理者,脉络微密、条派分明之谓。

猜你喜欢的书

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1.《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分别就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诙谐与梦、潜意识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2.《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3.《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诊验医方歌括

诊验医方歌括

清代坐啸山人著,成书于1644-1911年间 。坐啸山人,生平履历不详。该书以歌谣的形式,将中医的诊疗经验和医方融为一体,便于读者记忆和实践。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各个方面,如望闻问切四诊法、脉诊和舌诊等,还总结了大量经过临床验证的方剂和针灸疗法。书籍内容分为诊断和治疗两部分,在诊断部分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各种诊断方法判断病机及其所在部位;治疗部分则汇集了众多名医的临床经验,提供了方剂和针灸疗法的介绍。作者用简练的文字,使得这些疗法易于在实践中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金末元初全真派道士长筌子注。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此书是《太古经》注本。原经约出于唐宋间,分作三章,论述修真养性之道。认为无动无为是万物之本,不视不听是谓太玄。修道者养其真火,固其真水,则可长生。经云:「长生之道,不视不听,不华不荣,积精全神。寂寞无为,乃得道矣」。是为经文旨要。长筌子注文主要发挥全真道内丹心性修炼,主张修道者应抱元守一,清净无为,积精全神。其说与经文大旨相符。《正统道藏》另有长筌子《太上赤文洞古经注》一卷,其内容与本书大致相同,但文字略有不同,盖系同书之不同版本。

仪礼要义

仪礼要义

五十卷。宋魏了翁(1178-1237)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大学生,佥书枢密院事。治学反对佛老学,推崇朱熹理学,独穷经古学,自为一家,为南宋名儒。开门授徒,学生争相报名。曾在靖州建鹤山书院。着有《九经要义》、《经外杂钞》、《师友雅言》、《鹤山全集》。《仪礼要义》是《九经要义》之一篇。《仪礼要义》每篇名物条目,以西汉郑玄、唐贾公彦《仪礼注疏》为主,并以保持《注疏》之原为宗,进行删繁取精,录于下方,体例与《周易要义》略同。《仪礼要义》可视为郑贾注疏之提要,为读郑贾注疏之门经,于初学者最为有功。版本有宋淳祐十二年(1252)魏克愚徽州刊本;清补罗书屋抄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振绮堂景宋钞本;江苏局本;清初汲古阁钞本;《五经要义》本。

时时好念佛

时时好念佛

时时好念佛,一卷,清果能述并序。

大乘起信论广释

大乘起信论广释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原著五卷。是对《大乘起信论》的论释。敦煌遗书藏本。因卷一佚亡,故本疏科分不清,但全书逐一疏释《起信论》文句,委曲详尽,并常依唯识宗观点评论《起信》。澄漪在《大乘起信论略述序》中评论本书谓:“包含事理,网罗邪正。无执而不口改,有疑而不皆遣。”《广释》完成后,昙旷又撰有《大乘起信论略述》二卷。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中第五卷末有题记:“大历八年(773)六月十七日,齐奉道写。”证之大历九年六月一日昙旷自序《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可知本书抄写于昙旷在世时,较为可贵。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有卷五一件,题记谓:“大历八年六月十七日,马奉芝写。”或即中村不折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