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全鉴
作者:墨子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章 亲士——用贤亲士,才能成就霸业,治理好国家
- 第二章 修身——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
- 第三章 所染——影响的好坏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
- 第四章 法仪——天下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有必须遵循的法则
- 第五章 七患——仓之备粟、库之备兵、城之备全、心之备虑乃国之必“备”
- 第六章 辞过——只有节制各自的欲望,才能使国家因“节俭”而昌盛
- 第七章 三辩——追求音乐越繁复,治理天下的功绩就越少
- 第八章 尚贤(上)——尚贤乃为政之本,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 第九章 尚贤(中)——明小物而不明大物,社稷长存需尚贤
- 第十章 尚贤(下)——崇尚贤能是百姓的利益所在,也是政务的根本
- 第十一章 尚同(上)——遵循上天的意志,不可独断专行,才能治理好天下
- 第十二章 尚同(中)——“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的根本
- 第十三章 尚同(下)——治国之道的关键是统一百姓的是非观念
- 第十四章 兼爱(上)——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则治,兼相恶则乱
- 第十五章 兼爱(中)——对症下药,只有“兼相爱,交相利”,社会才能安定
- 第十六章 兼爱(下)——古代贤王的治国之道,广大百姓的最大利益
- 第十七章 非攻(上)——强权者不可打着“正义”的旗号四处掠夺
- 第十八章 非攻(中)——劳民伤财的战争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最终会自食恶果
- 第十九章 非攻(下)——攻战是弊极大、利极小之事,必须加以非难
- 第二十章 节用(上)——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华美而只在乎实用
- 第二十一章 节用(中)——要称霸天下就要尽力地做爱民利民的事情
- 第二十二章 天志(上)——顺从天意的,就是仁义政治;违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
- 第二十三章 天志(中)——追求法律的公正和平等,行义便会符合天志
- 第二十四章 天志(下)——天的意志是判断人世间一切行为的准则
- 第二十五章 非乐(上)——凡事应该利国利民,乐之为物,而不可不禁而止
- 第二十六章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
- 第二十七章 非命(中)——人定胜天,事在人为,与天斗,其乐无穷
- 第二十八章 非命(下)——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努力奋斗掌握自己的命运
- 第二十九章 非儒(下)——满口仁义道德,不如日行一善
- 第三十章 大取——兼爱天下,尽利苍生
- 第三十一章 小取——明是非、审治乱、明同异、察名实、处利害、决嫌疑
- 第三十二章 贵义——万事莫贵于义
- 第三十三章 公输——不尚空谈,不辞辛苦,维护正义
- 第三十四章 备高临——城池防守战术之一,破解居高临下攻城法
- 第三十五章 备梯——城池防守战术之一,破解云梯攻城法
- 第三十六章 备水——城池防守战术之一,破解以水攻城法
- 第三十七章 备突——城池防守战术之一,破解从城墙突入攻城法
- 第三十八章 杂守——打好防御战,立足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的书
H庄园的一次午餐
《H庄园的一次午餐》(Sad Cypress)又译作:柏棺,丝柏的哀歌,孤女含冤,哀悼的紫柏树,阿加莎·克里斯蒂著。该书主要讲述了由波洛调查的H庄园里的一场谋杀案。
王文忠集
元代诗文别集。6卷。王结撰。据《元史》本传,王结有集15卷,但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结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王文忠集》(或简称为《文忠集》)6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词,卷4为杂文9篇,卷5为《与临川吴先生问答》,卷6为《善俗要义》。王结被称为“非圣贤之书不读,非仁义之言不谈”,他的诗文也正体现出这一特点。他的诗以古体见长,大抵春容和平,无钩棘之态。他的文章明白畅达,不事雕琢。《与临川吴先生问答》5篇,是与吴澄论学的书信,可以略见他的学问根基。《善俗要义》33条是王结在顺德路总管任上所作,宗旨是用以化导闾里,“凡教养之法,纤悉必备。虽琐事常谈,而委曲剀切,谋划周密,如慈父兄之训子弟。”(《四库全书总目》)统观他的诗文,一般都较缺乏文彩,但以“词必轨于正理,学必切于实用”为其特点。
古今事文类聚
类书。又称《事文类聚》。南宋祝穆、元富大用、祝渊等编。七集、二百三十七卷。仿照《艺文类聚》、《初学记》体例编成。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三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前、后、续、别四集是宋祝穆编。共四十八部,八百八十五目。每类下先是总论,记录群书要语,或是叙述内容梗概,或是讲解历代沿革,其次是辑古今事物,最后录诸家文集。引文完整且注书名及出处。但由于编辑无计划,其中不免重复。元富大用依照祝氏体例,增补有关官制的材料,编成新、外二集,共二十二部,二百二十四目,每类前增加了历代沿革一项。祝渊又补大用之阙遗,编成遗集,十九部,一百一十八目。有元泰定三年(1326)庐陵武溪书院刻本、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积秀堂重刊七集本。
汉语讲话
王力关于汉语概论方面的书。原名 《中国语文概论》,抗日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0年改名为 《中国语文讲话》,由开明书店编入 “开明青年丛书” 重印。1954年经修订后由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联合组成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55年再度修订,内容有较大的改动和补充,更名为 《汉语讲话》,转到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后收入《文集》 第3卷。全书共5章: 第1章 “绪论”,讲 “汉语的特性” 和“汉语的亲属及其方言分类”; 第2章“语音”,包括 “汉语与四呼”、“汉语与四声”、“各地语音的异同” 和 “古今语音的演变”; 第3章 “语法”,包括“词在句中的位置”、“词是怎样构成的”、“各地语法的异同” 和 “古今语法的演变”; 第4章 “词汇”,包括“词汇与语音的关系”、“词汇与意义的参差”、“各地词汇的异同” 和 “古今词汇的演变”; 第5章“文字”,包括 “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形声字的评价”。
医断与斥医断
医断,医论著作。日本鹤冲元逸编于日本延享四年 (1747年)。编者汇集其师吉益东洞之医说辑成此书。内容包括“死生”、“元气”、“脉候”等37篇论述,多有独特见地。如文中云: “阴阳者天地之气也,无取于医矣。”又认为《素问》、《灵枢》、《难经》 乃后人托名之伪作。此书问世后,因学术见解不同,吉益东洞又一弟子烟惟和继作《斥医断》,评述该书之误。 斥医断,日本畑惟和(柳安)撰于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年)。作者针对《医断》悖理之处予以辨斥,认为鹤冲元逸所编吉益东洞《医断》,摈医经、弃阴阳、变古今不移之道,乃异端之说。全书共43论。现存日本宝历十二年(1762年)刻本和其他多种刻本,后收入《皇汉医学丛书》。
易象意言
南宋蔡渊撰。一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蔡氏此书,既有师承朱熹之学,阐说《周易》义理;亦有家传其父蔡元定之说,兼述《易》数。《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渊,蔡元定之子,而从学于朱子。故是书阐发名理,多本师传;然兼数而言,则又西山之家学也。其中惟不废互体,与朱子之学颇异。考互体之法,见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侯筮,遇《观》之《否》,曰‘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预注:‘自二至四有艮象,艮为山也。’是周官太卜,旧有是法矣。顾炎武《日知录》曰:“朱子《本义》不取互体之说,惟《大壮》六五云卦体似兑,有羊象焉。不言互而言似,此又创先儒所未有,不如言互体矣。”然则朱子特不以互体为主,亦未尝竟谓无是理也。渊於师说可谓通其变而酌其平矣。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渊《周易经传训解》外又有《卦爻辞旨》,论六十四卦大义,《易象意言》,杂论卦爻十翼,《象数馀论》,杂论《易》大义,并成於开禧乙丑。今悉散佚,故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书名而不能举其卷数。惟此书载《永乐大典》中,尚首尾完具,犹当时秘府旧本。今录而传之,俾论《易》者知蔡氏之学不徒以术数见,而朱子之徒亦未尝全弃古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