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
作者:李贽
一称《李氏焚书》。中国明代哲学著作。明李卓吾作。六卷。书约成于明万历四年至三十年(1576—1602)间。由门人汪本钶编印。分书答、杂述、读史及诗四个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儒家的经典及道学的假面目进行批判。提出童心说,认为童心即是真心。指出道学家的一言一行以及作文均属虚假。贽为明代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文学家,自云“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乃名《焚书》。初刊于1588年。作者后又作《续焚书》(也称《李氏续焚书》),初刊于1618年。中华书局于1960、1961年分别重新校点出版,1975年又据明顾大韶编《李温陵集》本作了校改、增补,合为一册出版。
猜你喜欢的书
顺治清源县志
清和羹修,王灏儒纂。羹,字鼎实,号涵庵。直隶内丘(今属河北)人。副贡生,顺治十五年(1658)任清源知县。考邑志《文渊阁书目》卷二十“新志”著录,后嘉靖、隆庆间又有抄本,羹上任,即嘱灏儒据嘉隆间之抄本补缺增订校正,于顺治十八年成书并付梓。康熙时知县储方庆,江南宜兴人,在任职期间,又补刻重印,故记事最晚止康熙十七年(1678)。储增入艺文,其所作《梗阳宫余》、《九日清泉寺登高》、《八景》诗及《东湖记》、《白龙神庙记》文。是志凡沿革、星野、疆域、形势、山川、风俗、景致、古迹、陵墓、城池、公署、学校、坛壝、铺堠、祠庙、寺观、屯镇、楯樾、街市、桥梁、渠堰、户口、丁役、田赋、物产、灾异、职官、宦绩、选举、褒崇、人物、艺文三十二目,附目二。沿革云,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县,以西北有清源水云。风俗云,成化弘治间轻生好讼,近年民知务本,士知勤学。古迹载梗阳、陶唐、涂阳、鹅诸城、屠岸贾故里。寺观载宋金元建二十三座。户口目载洪武三千八百三十三户,而顺治则剩二百四十一户。艺文皆明清人之作。有顺治十八年刻康熙年间补刻重版本。省图、北图藏。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札妙诀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登坛符朮妙诀。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南期。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三种著录有《上清八素真经服日月皇华》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为太上述师弟传授经诀告盟仪式,包括筑坛、诵咒、埋符、存思、奉法信等。
洞真三天秘讳
经名:洞真三天秘讳。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修行法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恒”字缺笔,或是避宋真宗名讳。劝人唤三天、三师、七星魂魄、诸将军名,并述驱邪、诵咒、卧斗之法及十诫。
韩湘子全传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全书三十回,明杨尔鲁编写。现存金陵九如堂刊本,题“钱塘雉衡山人编次”, “武林泰和仙客评阅”。卷首有序,署“天启癸亥(一六二三)季夏朔日烟霞外史题于泰和堂”。另有叙乐堂、武林人文聚、步月楼等刻本。 解放后,中国书店于一九八七年五月,影印出版《绣像韩湘子全传》 (分二册);同年十月,春风文艺出版社把《韩湘子全传》、 《吕仙飞剑记》、 《吕祖全传》三书合刊出版,书名《八仙全书》。尔曾字鲁圣,号夷白主人,浙江杭州人。又或题“雉衡山人”、“烟霞外史”,皆为尔曾别号。书成于天启年间,叙韩湘子修道成仙度韩愈一家升天的故事。云韩湘子几经磨难,先是汉丞相之女所化之白鹤。数百年后被钟离、吕祖度脱,托生到昌黎韩姓家,取名湘子。湘子幼年丧父母,由其叔韩愈抚养成人,聘卢英为妻,受课于钟离、吕祖,终出家成仙。玉帝命湘子度脱韩愈,湘子借祈雪、祝寿,化仙鹤、倾刻花等一系列仙术点化韩愈,愈仍不悟。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全面深入论述了戊戌变法的背景、经过、结果及其意义和教训。尤其对其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作者独特的见解。
四朝闻见录
宋叶绍翁著。五卷。全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零九条,每条各有标题。记叙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朝章国政、名物制度以及时人轶事,尤其是对韩侂胄由得幸到被诛的缘由经过,记述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书中还记载了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陆游、杨万里、张孝祥、吕祖谦、辛弃疾、陈亮、叶適、刘克庄等人的一些事迹。此书成于南宋理学盛行之时,叶绍翁师承叶適,又与真德秀善。然《四库全书总目》称其“非攀援门户者比”,“所论颇属持平”。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亦云“足知其是非之公”。今有《知不足斋丛书》、《浦城遗书》、《丛书集成初编》、《四库全书》等本以及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的点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