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陵子

作者:陈仲子
於陵子

一卷。旧本题齐陈仲子 (生卒年不详)撰。据王士祯 《居易录》记载: “万历间学士,多撰伪书以欺世,如 《天禄阁外史》之类,人多知之。今类书中所刻唐韩鄂《岁华纪丽》,乃海盐胡震亨孝辕所造。《於陵子》,其友姚士粦叔祥作也。”《於陵子》总计十二篇,一曰 《畏人》,二曰《贫居》,三曰 《辞禄》,四曰 《遗盖》,五曰 《人问》,六曰 《先人》,七曰 《辩穷》,八曰 《大盗》,九曰 《梦葵》,十曰 《巷之人》,十一曰《未信》,十二曰《灌园》。该书前有元邓文原题词,称前代《艺文志》、《崇文总目》所无,惟石廷尉熙明家藏,又称得之道流,其说自相矛盾。书中有王鏊一引一跋,但在鏊文集中没有收录,其书系伪作无疑。现存该书的主要版本有:秘册汇函本,《廿二子全书》本,《百子全书》本,《子书百家》本,《子书四十八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陈仲子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湘绮楼文集

湘绮楼文集

八卷。清王闿运(1832—1916)撰。王闿运,字壬父,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清著名文学家。太平军起义时,曾依附曾国藩军中。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宣统间赐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王闿运治《诗》、《礼》、《春秋》,宗法《公羊》。诗文模拟汉魏六朝,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著有《湘军志》、《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诗集》等。《湘绮楼文集》八卷:卷一为赋;卷二为奏疏、上书;卷三为论、议、序;卷四为颂、箴、铭;卷五为传;卷六为诔哀、祭吊、碑;卷七为墓志铭;卷八为行状。其文于经史、诸子多有论及,且不拘一格,舒卷自如,直契心源,独开生面。《湘绮楼文集》有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蒸阳刻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长沙墨庄刘氏刻本、民国十二年 (1923年) 上海广益书局排印本。

鄱阳集

鄱阳集

十二卷。宋彭汝砺撰。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第一。历官权吏部尚书,出知江州。彭汝砺为官耿直,敢言人所难言,曾陈十事,指谪朝政利害,风节凛然。史称汝“砺词命雅正,有古人风,而诗笔亦谐婉可讽。”明瞿佑《归田诗话》曾极推其诗词“情致缠绵”。王士祯在《居易录》中,曾引其梅花诗中“潇湘此日堪肠断,随处幽香著莫人”句,来考证朱淑真词耶律楚材诗内“著莫”二字的出处。其诗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汝砺曾著易义、诗义、奏议、诗文五十卷,大多佚失。《鄱阳集》乃诗集十二卷,本集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周彦、高泽履刻本,并增辑《补遗》一卷,和 《四库全书》 本存世。

山谷论书

山谷论书

一卷。书论。宋代黄庭坚撰。散见《山谷文集》和《山谷题跋》。内容包括甚广,整理绎绪,大要有三:(1)认为“墨池笔冢,非传者之妄也”,故异常重视字内功夫,并从用笔、用墨、读帖、临摹等方面予以阐发。用笔主张“悬腕”、“高执笔”,提倡“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读帖强调要“观之入神”、“会之于心”;临摹认为“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不能学魏晋人用字多破体;用墨主张不宜过浓,也不宜过淡。此均经验之谈。其中“高执笔”为后人学大草及草书开了新门径,山谷于此成尤存巨功。(2)“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胸中有万卷书”。他认为,要使书艺脱俗,仅凭字内功夫犹难奏效,须求之于字外。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品道德,所谓“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二是渊博学识,所谓“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并认为苏轼书所以能脱俗,就在于“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这是唐代张怀瓘“先文而后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与苏轼所说的“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的观点尤相契合,体现出宋人所重的文人趣味。三是触物感悟。他认为:“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亦即以自然为法。并认为自己草书,是“得江山之物”,用笔“少进”乃“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的结果。(3)“凡书百病,惟不可俗。”他论书专重“韵”,“韵”乃“俗”之反,于此提出品鉴书法的三个标准,即不俗、韵胜、字中有笔。所谓不俗,是指书法要体现书家的完美人格和渊深学养。所谓韵胜,是指书家精神世界与字的结体得势高度统一。所谓字中有笔,既指全幅体势新巧,抖擞峻拔,亦指笔画别出心裁,欹正相生。这些见解对后世书论颇有影响。

秋灯琐忆

秋灯琐忆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内容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这是一对情深意笃、才情清绝、心性淡远的夫妻,他们意趣高雅,性情相契,尽管生活贫寒,却整日涵泳于琴棋书画中,陶然忘忧。他们既是一对夫妻,又是两个韵友。《秋灯琐忆》是一种“忆语体”,也就是回忆录的意思。文辞极美,叙事传情栩然哀切,辄催人泪下。据说秋芙天生体弱,却生具慧根,悟性奇高。凡古琴、绘画、诗词、书法等雅业,触手便通,让人讶异难解。有道家的高人说她是昙阳转世,蒋坦认为是真的。秋芙曾写过这样两句诗“空到色香何有相,若离文字岂能禅。”其境界之高,似非凡人气象。秋芙从小笃信佛法,诵经礼佛二十年,三十多岁的时候,终于西去了,真正是“人间不许见白头”。秋芙死后,蒋坦也全心礼佛,夕梵晨钟,忏除慧业。蒋坦向佛陀许下这样的心愿:如果自己能够往生西方,愿意和秋芙并肩而坐,听弥陀说法。如果还要堕入娑婆人间,则愿意和秋芙世世永为夫妇。四十二岁左右,蒋坦也死了。他是因为兵乱饿死的。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唐宋间。南宋《秘目》着录「生天得道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经文乃元始天尊为诸仙讲说,仅二百余字。谓世人若能屏去众缘,永除染著,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使五脏清凉,六腑调泰。然后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安寂六根,净照八识。如此可致「得道成真,自然升度」。

马头观音心陀罗尼

马头观音心陀罗尼

马头观音心陀罗尼,一卷,梵字,日本佚名题记,一〇七二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