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子
作者:申不害申不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印度文明史
《印度文明史》以印度文学、宗教、社会制度的发展为主线,讲述了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1400年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古印度光辉灿烂的文明盛景。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先民创造了富含哲理、独*无二的哲学,向世界输出了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与此同时,它是“有名的没有历史的国家”,以万恶的种姓制度闻名于世。本书作者常磐大定将印度文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吠陀时期、梵书时期、全印时期、佛教时期和婆罗门教复兴时期,按时间顺序细细梳理印度文明的发展脉络,将神话传说、社会发展、宗教演变、文学创作和社会制度变革等种种因素整合在一起,详细解读彼此的关联和影响,剖析印度文明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药治通义
中药学著作。12卷。日本。丹波元坚(亦柔)撰。成书于1836年。本书论述用药的方法和原则,方剂的配伍与组成,汗、吐、下、清、温、补等治疗要旨,各种剂型,药物分量,外治法以及药物的服用,贮藏等多方面内容。全书百余篇文章,每篇均首引历代医家的原文,附以作者的按语,是一部关于中药治疗理论的专著。本书于1884年载于丛书《聿修堂医书》中,也见于“皇汉”医学丛书中,1955年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重印有“皇汉”医学丛书本。
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撰人不详。盖为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内称本篇为「天枢院录事罗照先」所奉真师密诰。其内容有三:一为真师批准净明院周演教真公等人九祖六亲之仙职;二为祖师降旨传付后学灭邪符咒;三为祖师降旨传付神仙辟谷服柏叶方。全篇似为道士扶乩所得神仙秘诰。
太虚集录
古哲有言曰:修炼有三乘,(天仙地仙水仙也。)而炼法惟三则。三则惟何?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念即志,志乃主宰内外者,故又名曰主人翁。)此三句是双修家(性命双修之家也)彻终彻始、片时片刻,莫可或遗者,(遗忘也)其功法增减,第可自审而维持之。(秉性有明暗,体质有厚薄,阴阳有偏胜,境地有忙闲,天时有冬夏。)丹书所载,无非培命口诀,而行贵得中,又炼须合时。盖一年有二至,一月有朔望,一日有子午,体有自然气机,(机者动之兆,升降之先觉者也。)现有不同景象,(静观其机,吉凶可卜,及其已现,吉凶已定,窃欲挽回,还于机兆时以意维之,俟其已现酌加增损乃妙。)而火候寓焉。究其秘要,不过升降放收而已;其利弊,不过勉强自然、通泰塞执,与夫确遵疑间焉而已。
老子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常道不可道,常名不可名也。常道常名谓道也。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是也。道在天地之先,而万古不变,故曰常也。既有天地之后,万变不穷,其道可道,其名可名,然变而非常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河上公注云:无名者谓道,有名谓天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欲,谓禁遏其欲也。常禁遏其欲,以观道妙,然万物皆有欲。出生入死,故又常以己之有欲。观万物之归趣也。河上云:徼』,归』也。观世俗之归趣。陆云:『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河上云:两者,谓有欲无欲也。澧谓:于其禁遏,名之曰无,于其本有,名之曰有也。】
北平录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遣徐达、李文忠分道出塞,追击王保保以及袭破应昌府的战事。但记载颇为简略。此篇载明初太祖命将北征之事。纪事简略,惟详于徐达、李文忠所上二表,太祖封爵诸臣诏谕及君臣鉴戒之语。似后人摘钞明太祖实录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