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全图

作者:佚名
孟子全图

明万历刊本《孟子全图》是一本关于儒家“亚圣”孟子的圣迹图册,现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圣迹图册是古代儒、释、道三教为宣扬各教中“圣人”行迹而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加以绘制的通俗性编年史式的石刻、木刻等图书。我们根据万历本《孟子全图》一书末页的书肆牌记可知,该书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系福建建阳安正堂刘双松主持梓印。安正堂系建阳书林刻书名坊,书坊创建者为刘宗器,主持《孟子全图》刊刻的刘双松是其后人。安正堂刻书历史悠久,相关资料表明,该坊的刻书史从明宣德四年(142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清康熙年间。检索瞿冕良先生《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安正堂”条的刻书目录,我们发现,明万历二十六年刊刻的《孟子全图》不在该目录之中。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扭曲的人性之材

扭曲的人性之材

本书主体是伯林关于观念史的八篇文章,讨论了著名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维柯、赫尔德、费希特和迈斯特等对人类历史的看法,梳理了乌托邦、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的意义和影响。通过追溯各种意识形态从起源到极端形式的发展,引出对于人性的深层思考。作者援引康德的名言“人性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之物”,提出了如下哲学上的疑问:人类的重要问题是否都有且只有一个真正的答案?人类追求的真正价值是否不可能有冲突?

健全的思想

健全的思想

副标题为《和超自然观念对立的自然观念》。法国霍尔巴赫著。1772年假托米拉波(Jeam Baptiste de Mirabaud)所写,出版于阿姆斯特丹,封面署“伦敦”。1774年被巴黎法院判决销毁,但以后却多次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主要是揭露和批判宗教迷信,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认为宗教“是一种使人的有限理智去掌握他不能理解的对象的艺术”。并认为一切宗教都是无稽之谈,神学是研究人感觉不到的事物,在这一领域里理性的规律反被当作错误的,健全的思想反被认为是荒唐的思想。宗教不断地蹂躏着人类的理性。因此坚决驳斥有些启蒙思想家所谓人民需要宗教的观点,要求彻底消灭宗教。该书在作者的无神论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译本由王荫庭从俄译本转译,商务印书馆1966年出版。

绿野堂遗稿

绿野堂遗稿

诗文集

负曝闲谈

负曝闲谈

长篇小说。清末蘧园撰。三十回,未完。《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县府衙门、皇宫朝廷等;地域包括江浙、上海、广州、北京;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晚清腐败的社会风气和黑暗政治。书中有关上海维新党在妓院谈革命、讲哲学的情节,以及清政府军机处活动和太监王公大臣贪贿弄权的描写,在晚清小说中比较突出,文笔也较爽健灵活,但整个小说缺乏内在的主线,内容不够协调、统一;艺术描写不够有力,人物形象单薄;有的则夸张失实,缺乏说服力。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实录》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档册及《朝鲜李朝实录》等鲜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历史的诸多核心问题,对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述评。全书结构严谨,评论精当,用词古雅,引文考究,是研习清史者重要资料。从明末农民起义到努尔哈赤起兵,再到多尔衮挺进中原,一统天下,清朝时期的中国,曾威震四海,但也故步自封。在这里,有文武兼具的创业之君皇太极、从少年天子到千古一帝的康熙、风流天子乾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特色鲜明的人物,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清朝历史,尽在此书。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明建邺憨山道者德清注解老子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