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句解

作者:朱申
孝经句解

一卷。元朱申 (生卒年不详)撰。该书注释极其浅陋,如“子曰”释“孔子言曰”。当为乡塾课蒙之本,不足以说是“诂经”之书。卷首题《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经句解》。而书中以今文章次标列其间,其字句亦不据从朱熹《孝经刊误》本,糅杂无绪。注释浅肤,完全是乡塾启蒙讲章一类。如“曾子侍”下注:“曾子,孔子弟子。名参,字子舆。侍孔子坐。”由此可见其一斑。有 《通志堂经解》本。

章节列表

升序↑

朱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万灵节之死

万灵节之死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我该如何驱除往事的记忆?”六个人都在想着罗斯玛丽,她已死去将近一周年……罗斯玛丽·巴顿似乎是个什么也不缺的女人:她年轻又美丽,是一大笔遗产的继承人,拥有养尊处优的生活,数不清的仰慕者和老实古板却深爱她的丈夫乔治。她生活中仅有的麻烦好象只有偶尔的疾病和令人讨厌的表兄维多罢了。然而,在一年之前的万灵节她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她服毒自杀,死在众亲友面前……

文木山房集

文木山房集

诗文别集。清吴敬梓撰。四卷。敬梓有《儒林外史》已著录。此集成于乾隆五年(1740),原作十二卷, 现存四卷。约三万九千字。赋一卷,四篇,诗二卷一百三十首,词一卷,四十七阕。后附其子吴烺《春华小草》诗、《靓妆词抄》各一卷。所记如《小桥旅夜》、《风雨渡扬子江》、《早春过治山园亭追悼周羽士》、《丙辰除夕述怀》等, 多言怀、登临、 吊古、述往、思来诸作,笔端情愫,曲折深入,横发截出,力洗纨绮习气。诗如《观海》、《雨》、《石城晚泊》等,亦如出水芙蓉,娟秀欲滴。敬梓言论风采为一时馆阁所推重。有乾隆间刻本,民国二十年(1931)、上海亚东图书馆铅印本,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铅印本,(附敬梓所作《金陵景物图诗》等二十四首,及胡适作敬梓年谱)。

古本康平伤寒论

古本康平伤寒论

东汉·张机原著,日本大塚敬节校注。据云此书原为唐卷子本之旧,约在大宝以前抑或天平以后东传日本,叶橘泉谓“殆系叔和撰次之真本”。叶氏以及陆渊雷、大塚敬节等人竟谓此本有不少地方胜于宋本《伤寒论》。陆渊雷还说,“伤寒论传世诸本,以予所见所闻,当以康平本为最善尔。”据叶橘泉序,康平本中间有嵌注,有旁书,又有缺字以□示之。又“太阳病”之为“大阳病”、“四逆汤”之为“回逆汤”,“真武汤”之为“玄武汤”等,均可为自来注家怀疑莫决之答案。又仲景自序前后文气之不同,注家颇有疑非一人之手笔者,但不能决其疑,读是本,始知自序原文至“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为止,“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云云,为叔和之附注。大塚敬节说,本书犹有晋代之遗型。不过范行准对本书是否为古本旧貌提出了五点置疑:①《伤寒论》注解始于金人成聊摄,北宋以前未闻《伤寒论》有旁注者,而此书之成在日康平三年,适当中国北宋嘉祐五年(1060),其中有注与旁注,实属可疑。②历代目录书皆云《伤寒论》若干卷,而此书独不分卷帙。③日本诸目录书未载此书。④日本医家中西惟忠曾对《伤寒论》一书析出孰为原文,孰为后人窜改以及注文,但未闻其据康平本者,此书或属好事者据中西惟忠之说托为康平本。此本没有多少胜于赵本之处,与《千金》、《外台》等书的《伤寒论》部分更不相侔,这说明此本可能是从宋本出而非唐以前原文。除此之外,范氏仍然肯定其书有实用价值,如《伤寒论》中吾人有所疑之处,此本大多析出为注文,为旁注,怡然顺理,涣然冰释,等。本书现有1947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铅印本、1947年苏州友助医学社铅印本。

金仙证论

金仙证论

炼丹医学著作。不分卷。原题华阳柳师撰,撰年不详。此书系从道家著作中辑取有关炼丹论述而成。全书列序炼丹、正道浅说、炼己直论、小周天药物直论、风火炼精赋、禅机赋等18篇。书中强调“神乃心中之元神,神炁即肾中之元炁” 的重要性。现有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重刻本。

囚绿记

囚绿记

现代散文集。陆蠡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列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六集之一。全书分为3辑,收1938年至1940年间在上海“孤岛”时期所写的散文11篇和《序》。这是作者短暂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本散文集。作者生性宁静澹远,诚实内向,但在战乱年代里,“天天被愤怒所袭击,天天受新闻纸上的消息的磨折”(《池影》),而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于是他把这些“心灵起伏的痕迹”,“吞吐的内心的呼声”,“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序》)。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发展内心剖析、哲理探究的写作倾向,从生活实感中提取人生经验,对日常生活现象体味甚深,把自己的人格色调表现出来。例如,在《私塾师》一文中,他写出蒙师的落伍和穷困,觉得“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对这类小人物的命运寄予理解和同情。在《独居者》中,他透过人物乐观的表象发现痛苦的心灵。在《囚绿记》中,从被囚禁的一枝常春藤上发现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习性,藉此歌颂了“永不屈服于黑暗”、执着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精神品质。他的散文从小处落笔,力求微中见著,以诚挚谦逊、厚实蕴藉的人品文风而获得读者的好评。

雪花飘飘

雪花飘飘

小说。作者杨朔。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出版。矿工的儿子曹百岁和母亲一起寻找父亲,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母亲被折磨死后,小百岁当了地主的羊倌。他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落入地主手中的游击队长,奔向解放区,投入了革命队伍,见到了离别多年的父亲。解放后他在北京一个学校里努力学习。作品反映了劳苦大众在旧社会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盼望解放,与共产党心连心的真挚感情。故事曲折动人,语言流畅自然。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