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岩

- 姓名:王香岩
- 别名:名普耀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王香岩,清末医家。名普耀。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业精岐黄,博览医籍,深得历代诸家要旨。行医四十余年,理论、经验俱富。尝将平生临证心得,经试效方,命弟子笔录整理成医论二十余篇,汇为《医学体用》,1924年刊入《三三医书》。其论秋燥,于喻昌之外,颇多发挥。谓燥从火化者,非清火不愈;燥从热化者,非济阴不解;燥从寒化者,非辛润不可。另有吐血、虚损劳瘵、癍疹痧㾦诸症论治,均条分缕析,辨证精细。
王香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长夜
《长夜》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她的后期作品之一,作品中并没有出现侦探的角色。 故事讲述了迈克尔和富家女艾丽相恋结婚,然而结局出人意外。吉卜赛庄,美丽宁静的山庄,却被传言是一所遭受了诅咒的住所。这里曾发生过诸多的不幸,没有人能逃过悲惨的命运。然而英俊潇洒的穷小子迈克尔还是一眼看中了这里。他奢望成为这里的主人。富家小姐艾丽在这里爱上了他,她是一个生而甜蜜的姑娘。他们像一对金童玉女,在这里结婚,在这里定居。然而最终艾丽死于意外,真凶让人诧异。
禁治产
故事很简单,结尾却很令人意外和震撼。一切似乎在作者的笔下,在读者的眼里,善良正直的,一定会得到大团圆的结局。因为作为法官的包比诺是一个清廉的法官,最后经过认真调查发现,交际花侯爵夫人告早已分居的其夫侯爵是疯子要求禁治产是一场骗局,被事实中高尚的侯爵感动了,并紧紧握着侯爵的手保证:绝对不会让侯爵禁治产的。没想到,在写好报告准备递交的时候,被法院院长叫到了办公室。
江西诗派小序
诗话著作。宋刘克庄撰。该书一卷,十九则。前十八则分别论述被吕本中列入《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山谷(黄庭坚)、后山(陈师道)、韩子苍(驹)、徐师川(俯)、潘邠老(大临)、三洪(朋、刍、炎)、夏均父(倪)、二谢(逸、薖)、二林(敏修、敏功)、晁叔用(冲之),汪信民(革)、李商老(彭)、三僧(饶节、祖可、善权)、高子勉(荷)、江子之(端本)、李希声錞)、杨信祖(符)等二十三人加吕紫微(本中)共二十四人诗。末则为“总序”,云:“吕紫微作《江西宗派》,自山谷而下,凡二十六人,内何人表颙、潘仲达大观有姓名而无诗,诗存者凡二十四家。王直方诗绝少,无可采。馀二十三家,部帙稍多,今取其全篇佳者,或一联一句可讽咏者,或对偶工者,各著于编,以便观览。”又谓以吕本中本人“继宗派”,庶几不失其初意。书中论黄庭坚称:“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崑体,故优人有挦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已,非必锻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后出,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蒐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于宋诗发展演变轨迹之勾勒及黄庭坚所以成为江西诗派宗祖之论述,极为精要,颇为后人所称引。有《历代诗话续编》本。
春秋随笔
二卷。顾奎光撰。顾奎光字星五,无锡(今属江苏)人,清代文学家。顾氏博学多识,诗、古文俱有名于时。乾隆十一年进士,历任泸溪、桑植知县,堪称循吏。除此书外,顾氏还有《然疑录》一书行世。此书乃其读《春秋》之心得。不载经文,偶有心得则录之,故名“随笔”。此书长于议论而疏于考证,如其谓“春秋”例从义起,非义从例生;谓“春秋”有达例、有特笔,但应从大处着眼,不能苛细缠绕;又批评说《春秋》既云为贤者讳,又可责贤者备,既曰隐公为摄,又曰桓公为篡,此乃自相矛盾,皆深中《春秋》家迂阔之弊。又如其谓春秋灭国自齐桓始,然齐桓之前已有郑灭虢、桧,晋灭魏、霍之事,失考之甚。又如鲁庄公取哀姜,顾氏谓因其色美;敬嬴因雨而不克葬,《公羊》以为咎征,已是附会,而顾氏乃借以明天道,此皆臆度穿凿之说。如此之类,不胜枚举。现存《敷文阁丛书》本。
华严五教章复古记
凡三卷或六卷。宋代可堂师会(为华严四大家之一)与其弟子善熹撰。又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华严复古记、五教章复古记、复古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册。本书系依据晋水净源所重校之‘华严五教章’而作解释,为宋朝华严宗四大注疏之一。撰者师会幼学华严,精通华严经孔目章,早期着有注华严同教一乘策一卷、华严五教章焚薪二卷等,直至六十五岁时方撰本书,然至断惑分齐章时,因疾而逝世,后由弟子善熹继其遗志完成之。本书之首附有善熹之序,谓师会当时,五教章之注释书多误解华严宗二祖智俨与三祖法藏之教义,故本书乃行古义之训释,而冠书名以复古二字。宋代希迪作评复古记一卷,论释本书,认为本书内容随文释义,虽有发挥之说,然于性相融会之义不解,故有失章意之处。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
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唐智威撰《大乘四法经论广释》的注疏。先以五门科分总述:一明造论所以;二立所宗;三解归乘;四显归分;五辩归藏。后释经题。最后释经文。本书未为中国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出土后,日本《大正藏》将首残尾存之斯216号以其尾题本名收入第八十五卷,将首尾均残之斯2817号误定名为《大乘四法经释》收入第二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