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文

- 姓名:陈克文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广西岑溪县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86
- 民族族群:
陈克文(1898-1986),1898年出生于广西岑溪县的一个自耕农家庭,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 中学毕业后,陈克文考入广东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后经同乡好友甘乃光介绍加入国民党,先后在粤军总政部和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做事。1925年,甘乃光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邀请陈克文任主任秘书。北伐胜利后,陈克文抵达武汉,参与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还曾短暂代理过农民部部长一职。 1935年5月,陈克文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负责“总务、文书事项及捐款案件”,行政院参事是简任官,属于高级公务员。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克文随国民政府先迁武汉,后至重庆。1940年6月12日,陈克文位于重庆枣子岚垭的寓所被日军炸毁,此后一家搬到城外歌乐山龙井湾。 陈克文还曾担任过立法委员、立法院秘书长等职。他与知名学者梁实秋是好友,两家在重庆北碚结邻而居。1952年之后,陈克文的相关记载较少。 陈氏是文人出身,有记日记的习惯,其公开出版的《陈克文日记:1937—1952》,记载了七七事变、迁都重庆、艰苦抗战、胜利还都、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陈克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德国费希特著。1808年发表。该书是费希特在法国军队占领下的柏林公开发表的讲演,目的在于鼓励德国人民振作起来抗击法国的侵略,但在法军压境之际,只能用一种委婉的措词表述。作者认为德国民族精神是建设新国家的重要因素,德国民众应该在这种自由活泼的民族精神之下团结起来,为一个统一的祖国而战斗。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复兴德意志民族的道德,教育人民认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自由的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语言有一种异常的可塑性,能表现深刻的思想,是德意志民族的创造力的充分证据。宗教改革证明德意志民族的伟大,要是没有自由的民族的感情就不可能提出宗教改革这样伟大的思想事业,也不可能完成这个思想事业。德意志民族的哲学是深刻思考的哲学,别的民族不可能有这样的哲学。该书表现出作者的爱国热情,反映出人道主义思想。
鄱阳集
四卷。宋洪皓(1088—1155)撰。洪皓字光弼,鄱阳 (今江西波阳县) 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累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被金扣留。副使龚投归刘豫,而洪皓独不屈节,遂流窜冷山,居雪窖中。陈王固新甚敬礼之,使教诸子八人。后兀术杀固新,迁浩云中。至绍兴二十年(1143)始归国,留金十五年。后为秦桧所嫉,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奉郎,内徙至南雄州卒,谥忠宣。《四库全书总目》称:“皓大节凛然,照映今古。虽不必文章为重,然其子适、迈承籍学家并掇词科、著述纷纶,蜚声一代,渊源有自,皓实开之。”著有《松漠纪闻》、《帝王通要》、《姓氏指南》等,传称尚有文集五十卷,今皆不传。《鄱阳集》四卷,乃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次而成。今有《四库全书》本。
御定小学集注
六卷。宋朱熹撰,明陈选注。陈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六年 (1340)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是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凡内篇四:曰《立教》、曰《明伦》、曰 《敬身》、曰 《稽古》; 外篇二: 曰《嘉言》、曰《善行》。书中叙古《蒙求》亦太多,兼难读,非启蒙之具。认为《古乐府》及杜甫《诗》可取;又有乙巳与子澄书,称《小学》见比修改,共定著六篇。淳熙十二年始改定义例,又越二年乃成。
周易原旨
元代保巴(蒙古族)著。八卷。前六卷对 《易经》六十四卦、《彖》、《象》、《文言》的注释,后两卷注 释《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书中主张“太极” 是最高的哲学范畴,太极为“理”,为“道”,“太极,理也, 无外,故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太极又为“神”、为“一”、 为“心”,太极即性。认为太极是运动变化的:“太极动而 生阳生阴,阴变阳和,而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为注释《易经》、 《易传》,发挥易学和理学伦理思想的著作。原6卷。与《易源奥义》(1卷)、《系辞》(2卷)统名《易体用》。后将《系辞》并入,遂成8卷。有并予以改造发挥,提出了忠君济民的政治道德学说。
柳永词集
词集,柳永著。本书主要收集了柳永的《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雪梅香·景萧索》等诗词作品。柳词中最富于反封建传统思想的是那些后人所谓的“淫冶讴歌之曲”,它们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争取恋爱自由和个性自由的要求。宋初词人们同五代花间词人一样有许多描写男欢女爱的作品,未曾受到统治者的指责。柳永的这类作品一再受到指责的原因,便在于表现了反传统的倾向。柳词中所描绘的不少市民妇女形象都是不受封建道德规范限制和妇德约束的,不同于传统诗词中温柔贤惠、逆来顺党、听天由命的妇女,它本身即具有反封建意义,故能深深感动市民群众。
八识规矩略说
八识规矩略说,一卷,明正诲略说并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