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迪耶

贝迪耶
  • 姓名:贝迪耶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法国
  • 出生地:巴黎
  • 出生日期:1864年1月28日
  • 逝世日期:1938年8月29日
  • 民族族群:

约瑟夫·贝迪耶(Joseph Bédier, 1864年1月28日-1938年8月29日),1864年1月28日生于巴黎,家族源自印度洋留尼汪岛(他终生称其为旧名"波旁岛")。1881年获文学能力证书后,他凭借奖学金进入巴黎路易大帝高中(1881-1883),后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887年通过文学教师会考后,赴德进修一年,随后在弗莱堡大学任法语文学教授(1889-1891)。1891年是其学术生涯低谷期——因未完成博士论文,即便有加斯东·帕里斯等学者支持,仍未能获得蒙彼利埃大学教职,最终在卡昂大学文学院任教至1893年。1903年,贝迪耶在米歇尔·布雷阿尔等学者支持下,以21:13票击败竞争对手,荣膺法兰西公学院"中世纪法语文学"讲席教授。其学术代表作包括获法兰西学术院奖的《特里斯丹与伊瑟》校勘本(1900)和博士论文《中世纪民间文学与文学史研究》(1893)。作为新派语文学家,他开创性的研究方法引发学界论战,尤以1910年与皮奥·拉伊纳关于已故导师帕里斯学术遗产的公开论辩最为激烈。20世纪初,贝迪耶突破中世纪文学研究边界,通过频繁访美(1909-1936)建立国际声誉。德雷福斯事件中,他虽支持德雷福斯阵营,却与对立阵营的布吕纳介保持友谊;一战期间积极撰写反德文章。1920年接替罗斯丹当选法兰西学术院院士,1929-1936年任法兰西公学院行政长官,任内主持了学院400周年庆典(1931)等重要活动,并推动新建科研大楼(1935)。1891年与参议员之女欧仁妮·比扎雷利结婚,育有三子。1938年8月29日在德龙省逝世,终年74岁。

贝迪耶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最后的将军

最后的将军

「他忍辱後退了一小步,日本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没有德川庆喜的自我克制,就没有明治维新的灿烂花朵……。」 德川庆喜少年时代接受严格的武士教育,但随著西方船舰的叩关,欧风自然影响了他。他接受欧洲文明,敬佩华盛顿,崇拜拿破仑;生活上他偏爱西餐,喜欢照相,性情执拗,爱好女色……。 卷入幕末的政治漩涡之後,德川庆喜逐渐适应,以其辩才无碍的天份、缜密的思虑,在整个「倒幕勤王」的大势中,入主德川家。虽然成为第十五代将军的他,终究无法力挽狂澜,振兴式微的幕府,但身处历史变局的德川庆喜,却能在关键时刻选择自我克制向後退了一小步,自此,在德川庆喜这位最後将军的身影下,日本终於得向前迈进一大步,走向灿烂的未来……。 「明治维新」是日本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也是英雄豪杰各领风骚、各显本领的时期。司马辽太郎的生花妙笔,刻划豪杰们的心路历程,震撼人心值得一读。

北辕录

北辕录

地理笔记。南宋周煇撰。1卷。记载了淳熙四年(1177)敷文阁待制张子正充贺金国生辰使,右监门卫大将军赵士褒为副使,率团出使金国的经过。使团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发,至盱眙军(治今江苏盱眙)过境,由金国的泗州(治今江苏盱眙北)经南京开封府(今属河南),再北上至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参加了金国皇帝的生辰祝贺仪式活动后,返回临安,往返凡96天。本书叙述了一路上所经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使团的吃住招待,车船接送等情况,尤其对京城中都的建筑风貌、官场礼仪等更有细致描绘。为后人研究金朝文化及宋金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有《续百川学海》本、《古今说海》本等。

六壬论命秘要

六壬论命秘要

凡论人富贵贫贱寿夭,只看身命,更以干支用神,相生相合则命吉,如克害则命凶也。如身命旺相遇酃神良将生扶合助而不来刑克害者,必主其人有富贵福寿。若休囚无气,更遇凶神恶将克制,必主其人非夭即贫,无造化之人也。大忌身命空亡及入墓,盖空亡只主一身作事无成,多谋少遂,难立家计;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明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一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又名《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岳武穆尽忠报国传》、《精忠传》、《精忠全传》、《岳王志传》。八卷八十则。题“鳌峰熊大木编辑,书林清白堂刊行”。熊大木,名福镇,字大木,号钟谷,福建建阳人。成书于明嘉靖年间。写岳飞出身,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卒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详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近代词人逸事

近代词人逸事

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性落拓。官两淮盐大使。罢官,避地东淘,杜小舫观察爱其才,时周给之。小舫之词,多出其手定。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小舫方署臬使,不时见鹿潭。既失望,归舟泊垂虹桥,夜书冤词,怀之,仰药死。小舫为经纪其丧。婉君闻之,亦以死殉。余从嫂黄亦家泰州,亲见婉君死状,言之甚悉。是亦词人之一厄也。鹿潭遗诗宗源瀚序,略及其事,而不能详云。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一卷,唐不空译。说梵本十万偈十八会之大要。常称曰十八会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