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真

义真
  • 姓名:义真
  • 别名: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相模(神奈川县)人
  • 出生日期:781
  • 逝世日期:833
  • 民族族群:

义真(781~833)日本天台宗僧。又称修禅和尚。相模(神奈川县)人。初师事比睿山最澄,延历二十三年(804)随最澄来华。归返日本后仍常侍于最澄之侧,致力于建设延历寺。最澄示寂后,成为大乘戒坛之戒和尚,而以天台法华宗义集为其宗旨,为延历寺第一世座主。天长十年示寂,世寿五十三。[显戒论缘起卷上、续日本后纪卷四]

义真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四大魔头

四大魔头

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侦探小说。本书是由一系列发表在杂志上的小故事串接而成,因此故事情节略显松散,也是波洛系列中颇为罕见的“跨国罪犯”题材。深夜,一个不速之客,立在波洛卧室的门口,从头到脚裹着尘土。那人一张瘦削的脸,对视片刻,就摇摇晃晃地倒下了。他是谁?是惊吓过度还是筋疲力尽?更重要的是,那个在纸上画了一遍又一遍的数字4是什么意思?为揭露“四魔头”的真相,波洛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一帮国际阴谋集团的犯罪分子斗智斗勇……

云台编

云台编

三卷。唐郑谷撰。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光启进士、诗人,官至县尉,右拾遗。五岁启蒙,受知于李明、马戴,马戴称许他“它日必垂名”。七岁能吟诗,司空图赞许他“留为一代风骚主”。郑谷于咸通年间在长安时诗名甚著,与许裳、张乔等被称为 “咸通十哲”。著有 《云台编》、《宜阳集》。其诗主张“要纵横得意新”(《读古文许昌薛尚书诗集》),但后世往往批评他诗格的浅俗。《云台编》又名 《郑守愚文集》。据郑谷自序说:“乾宁初年,随唐昭宗避乱华州,愚居于云台道舍,于朝谒闲暇时将其诗编成三百首,分上、中、下三卷,题名为《云台编》。”现存有宋蜀刻本,《四部丛刊绫编》据此影印,题名 《郑守愚文集》。明嘉靖十四年 (1535)严嵩又据宋本覆刻。清人席启寓 《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云台编》三卷。《豫章丛书》中有 《唐人集》,将 《云台编》与卢肇 《文标集》合刊,又增加 《拾遗》一卷。

苦茶随笔

苦茶随笔

现代杂文集。周作人著。上海北新书局1935年10月初版。收作者1934年10月至1935年5月间所写文章48篇。1987年7月岳麓书社根据1936年4月第2版校订重印,并据《苦雨斋序跋文》补入原本未收入的《苦茶随笔小引》一文,新编了索引。周作人在《后记》中说:“《夜读抄》的读书的文章有二十几篇,在这里才得其三分之一,而讽刺牢骚的杂文却有三十篇以上,这实在太积极了,实在是彼劳无用的事。”“以后应当努力,用心写好文章,莫管人家鸟事,且谈草木虫鱼。”在《论语小记》(初载1935年1月10日《水星》月刊第1卷第4期)一文中,周作人认为中国的隐士与西方的隐士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是“宗教”的,前者则是“社会或政治”的,既是政治上失意后的退路,又是政治上新的进取的准备。并说:“我从小读《论语》,现在得到的结果除中庸思想外乃是一点对于隐者的同情。”在《关于写文章》(初载1935年3月2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44期)、《关于写文章二》等文中,作者针对有人批评他“近来写文章不积极,无益于社会”,说:“我不想写祭器文章,因为不相信文章是有用的”,重申了“文学无用论”的观点。在《半农纪念》、《隅卿纪念》等文中,作者对朋友的死表示了深深的悼惜,认为“中年以后丧朋友是很可悲的事,有如古书,少一部就少一部”。在《日本管窥》(初载1935年5月13日《国闻周报》第12卷第18期)等文中,周作人谈及日本问题,分析了日本国民的忠君思想,以及他们“由君臣主从之义发生的武士道”。书中还收有作者为俞平伯《古槐梦遇》、李广田《画廊集》等9本书所作的序跋,以及阅读《论语》、《东京散策记》等书所写的读书笔记。

唱论

唱论

乐学论著。元燕南芝庵撰。不分卷,共三十一节,每节不标题目。内容除简略地列举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作曲家和古典戏曲的主要体制外,大部分是关于宋元两代戏曲声乐理论和歌唱方法。其音乐美学思想,注重歌唱中的抑扬顿挫的格调、停声待拍的节奏,并提出“声要圆熟,腔要彻满”的美学命题。认为“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换,萦纡牵结,敦拖呜咽,推题丸转,捶欠遏透。”指出歌唱时,高低转折,要圆转自如。要使其声扬,必先使其抑;要使其声抑,必先扬其声;一腔顶着一腔唱,下句起音,要顶着上句尾声唱;行腔时,要讲究有板有眼,不失尺寸;发声落音,应极为厚实,要求在拖长的唱音上加上美的装饰音;要以情感贯注入声调的表达;歌唱时要有圆润如明珠般的格调,使人在听觉的美感中产生视觉美感。又要求歌唱时要注重蓄气吐气,使唱音刚柔如意,长短合度。其歌唱美学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有元杨朝英选编的《乐府新编阳春白雪》附录本,元陶宗仪著《南村缀耕录》收录本,明臧懋循编《元曲选》附录本。近人任讷辑《新曲苑》本,《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收录。

学林

学林

宋代笔记。10卷。王观国著。《学林》书名,系取《汉书·叙传》“正文字惟学林”之语。宋人引述此书,或称《学林》,或称《学林新编》,后世传本则通称《学林》。本书是较为专门的学术笔记,以考辨文字的形体、音韵和字义为主,博引《十三经》、《史记》、《汉书》及前人诗文,广采《说文解字》、《玉篇》、《广韵》、《经典释文》等注疏笺释之说,资料搜集详备,论述得失,考证异同,往往有独创的见解。本书虽然大致属文字学著作,然所引例句例字,往往出自前代诗文名篇,其中有不少条目,已越出文字训诂的范畴,具有鉴赏评论性质。故对今人理解、赏析这些作品,具有参考价值,也有许多可以作为诗话的补充材料。中华书局“学术笔记丛刊”1988年出版田瑞娟的点校本,以《湖海楼丛书》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并把每则加上编码标目置于卷首。

红楼梦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作,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内容以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朽、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它是我国十八世纪上半期形象化的历史,是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社会生活的写照。作品语言优美生动,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尤三姐、晴雯等。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但作品当中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后四十回续作,安排以宝玉“中乡魁”,贾家“延世泽”为结局,更削弱了原书的反封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