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澄

最澄
  • 姓名:最澄
  • 俗姓:三津首
  • 性别:
  • 国籍:日本
  • 出生地:近江(滋贺县)人
  • 出生日期:767
  • 逝世日期:822
  • 民族族群:

最澄(767~822)日本天台宗开祖。近江(滋贺县)人,俗姓三津首。其先人为归化日本之汉人。十四岁出家,游学南都(奈良),后于东大寺受具足戒。喜好山林,因而入比睿山,且作发愿文。专研佛教各宗之经论,而特崇一乘思想。后创建根本中堂,称比睿山寺,号一乘止观院。其所举行之法会,桓武天皇及各寺高僧皆列席参与,因而名声大振。曾发愿书写大藏经,并修法华十讲,又于高雄山寺讲说天台宗教义。


延历二十三年(804,唐贞元二十年),为深研法华一乘教义,由翻译僧义真伴随,与空海同行来华。从天台宗九祖湛然之弟子道邃、行满受天台教义,从天台山翛然受牛头禅,并从道邃受大乘菩萨戒,后又从顺晓受密法。翌年返国,于高雄山寺设灌顶台传密教,为日本秘密灌顶之始。二十五年,获准设天台宗年分度者(按年限定诸宗、诸大寺之出家人数),于华严、律、三论、成实、法相、俱舍等南都六宗之外,新增天台法华宗二人,正式独立日本天台宗。后与南都诸宗学僧对论法要,尤以法相德一撰佛性钞,判法华为权教,师着照权实镜一卷及守护国界章论破其说,最为著称。又因认为大小乘戒不应合并一起,为此作山家学生式,上表请建大乘圆顿戒坛,遭僧纲与南都诸大德反对,乃撰显戒论三卷、显戒论缘起二卷驳之,然直至其示寂后,日本天台宗方获准在比睿山设立大乘戒坛。弘仁十三年于比睿山中道院示寂,世寿五十六。终其一生,可谓一本新兴之精神,与旧宗之弊害对抗。以所创天台宗为圆密一致,故主张四宗(圆教、密教、禅、戒)合一,对日本镰仓时代禅宗之兴起,有深远之影响。清和天皇追赠‘传教大师’谥号。世称睿山大师、根本大师、山家大师、澄上人。著述甚多,号称二百八十余部,或谓四百余部。现存有一百六十部,然其中部分真伪不详。著作有法华秀句三卷、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一卷、唐决集一卷等,均收于传教大师全集五册。[睿山大师傅、最澄大师一生记、内证佛法相承血脉谱、三国佛法传通缘起卷二、卷三]

猜你喜欢的书

集外诗存

集外诗存

新诗集。穆旦著。本辑共收入作者创作于1934年至1976年间的诗作八十五首,其中若干组诗如《时感四首》、《诗四首》、《饥饿的中国》等,均以一首计。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

明杂剧剧本。简名《玉梳记》或《对玉梳》。贾仲明撰。旦本。叙松江府上厅行首顾玉香与扬州秀才荆楚臣相厚。楚臣金尽囊空,被鸨母赶出家门。有贾客柳茂英以20车棉花遣鸨母,但求与玉香一夕之欢。玉香不从,使人找回楚臣,赠以金珠钗珥,使其应举;又将己之玉梳,折而为二,各持一半,以作他日相认之信物。楚臣至京,一举状元及第,授句容县令。玉香为避柳茂英缠逼逃出,欲寻楚臣。柳枉费棉花20车,不得一近玉香,恼羞成怒,持刀来追。至黑林子,遇玉香,逼欢不从,欲杀之。楚臣为催冬日粮草下乡过此,闻呼救声,使人往救,方知为玉香。擒柳送府治罪。携玉香归署成亲。各出玉梳,令巧匠以金对嵌,复合为一。此剧第二折柳茂英于妓院求欢于玉香,玉香并未严辞相拒,而是讲了许多妓女黑心贪财,使子弟们家叛宅乱的话,以绝柳念,在同题材剧中别具一格。唱词多用比喻,亦贴切新颖。现存主要版本有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本、顾曲斋本、《柳枝集》本。

甲乙日历

甲乙日历

编两卷,祁彪佳撰。彪佳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宏吉,号世培;浙江山阴人。明天启壬戌(二年)进士,选福建兴化府推官。崇祯初,擢御史。甲、乙之际,先以刷卷南畿身与南都肇造,旋出安抚苏、松,转任巡抚;后虽回籍,仍与朝野人士音问相通。迨南都败、杭州潞王降,由于清帅所迫,投水殉节。隆武时,谥「忠敏」。遗著「祁忠敏公日记」,起自崇祯辛未(四年)、止于弘光乙酉(元年)闰六月初六日殉节前二日。辛已(十四年)以前,按年名为「涉北程言」、「栖北冗言」、「役南琐记」……诸篇;壬午(十五年)以后,概以「日历」分岁纪目。本书截取其与南明史事有关之甲申、乙酉两岁部分,故以「甲乙日历」名之。日记为逐日所记之实录,足正诸史之阙失;阅此两年所记,当日南都、苏松、杭州等地实际状况,可见一斑。且作者尝官兴化,与福建郑芝龙一门不无渊源;所记与郑氏昆仲(芝龙与鸿逵)交往情形,赤足为研究台湾郑氏之助。书末,并收王思任纂「祁忠敏公年谱」作为「附录」。

沈馆录

沈馆录

《沈馆录》共7卷。朝鲜人撰。崇德元年(1636),清太宗皇太极亲征朝鲜,第二年正月,朝鲜国王李倧力尽降清,以世子李澂等作为人质留在沈阳城德胜门内(今沈阳大南门),后称“高丽馆”,历时8年。《沈馆录》即在此地由留馆诸臣撰写,记述了李澂作为人质寄居沈阳期间的一段历史史实。上迄清崇德二年 (1637) 二月,下至顺治元年 (1644) 八月清世祖定都北京之前,是研究后金政权与朝鲜外交关系及清政权建立初期满族统治集团及社会情况的原始资料。此书被日本内藤湖南博士称为清初贵重之史料,可与实录相互印证。

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

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

吕思勉著,十五篇。理学兴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其影响覆盖整个东亚。理学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故吕思勉在其上海沪江大学“中国哲学史”课程讲义的基础上,综合理学家的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了这本《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从宋明理学到阳明心学(一部简要的理学思想史)》作为剪裁得宜的入门书,对宋明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思想发展的读本。

再镌槐安国语

再镌槐安国语

凡七卷。日僧白隐慧鹤(1685~1768)着,一诺编。日本宽延三年( 1750)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系慧鹤评唱大灯国师宗峰妙超语录之作,文中‘○’符号下之短语即其揭示宗乘旨要之心得。慧鹤以‘南柯记’中之‘槐安国’为书名,系自谦全书所述纯系梦语而已。内容包括开筵垂示、住大德语要(以上第一、二卷)、住崇福语要(第三卷)、退崇福归大德语要(第四卷)、颂古(第五、六卷,有净居叉手、迦叶荼毗等四十八项)、拈古(第七卷,有临济孤峰、天皇恁么等十项)。慧鹤以碧岩录、从容录之体例为准则,着力发挥卷七之拈古十项,而成为本书之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