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继祖

- 姓名:苏继祖
- 别名:字季培,自号凿空道人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省江油县河西乡人
- 出生日期:1864
- 逝世日期:1933年
- 民族族群:
苏继祖(1864-1933年),字季培,自号凿空道人,四川省江油县河西乡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被举为拔贡,曾任甘肃省敦煌县教谕。后娶"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的长女为妻,经杨锐推荐入湖北总督府任幕僚,张之洞曾派其赴日本考察财税制度,并委任为湖北省樊口税捐委员。杨锐遇难后返乡闲居,民国初年任彰明县视学、县征收局长兼县办"中国文学院"院长。晚年闭门读书,著有《凿空诗集》《凿空文集》各一卷。其诗作如《樊口春晚》展现五言律诗功力,《与清醒子乘快车茶于蛇山归途遇雨》则体现七言律诗特色。宣统三年归乡后,辛亥革命期间曾任四川高等审判书记官,1933年病逝。其人生跨越清末民初,既有传统文人的学养,又具近代知识分子的视野,在蜀地文坛具有一定影响。
苏继祖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死亡草
《死亡草》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死亡草The Thirteen Problems本书是关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另一大侦探马普尔小姐的华丽探案集。
宁坤秘籍
又名《竹林寺女科》。妇产科著作。竹林寺僧撰。三卷。清代刊行。竹林寺位于浙江省萧山县。据传自五代后晋建寺后,寺中僧人有善医女科病症者,逐代相传,闻名于世。其所授妇科著作,均秘不外传,至清初始有传抄的刊本行世。其后,版本多达三十余种,内容、体例,均有较大出入。《宁坤秘籍》为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上卷载月经病、胎产病、产后病凡九十一症,方七十九首。中卷为产后生化汤论。下卷为经验良方,乃为育嗣而设。是书论述颇简,每症条下寥寥数语,后附方药,所论产后诸病,悉以生化汤为治,加减进退,化裁灵活,足资师法。是书流传较广,影响亦大。有乾隆五十一年 (1786) 初刻本,咸丰元年(1851) 重刻本等。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园艺家周瘦鹃的一本散文集。 在《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中,作者借描写花木表现自己爱美的人生哲学,这些隽秀精美的千字短文,通过介绍花木培植和对艺术问题的独到见解而表现出一种对美独有的追求,文章中处处体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 《我是一个爱美成嗜的人》中的散文不以气势磅礴见长,而以婉约多姿取胜。它们不是用小号吹奏的激越的进行曲,而是用小提琴轻奏的优美的小夜曲。
元诗纪事
四十五卷。清陈衍编。由于唐宋、金代诗均有纪事,而元代独无。清初顾嗣立所辑《元诗选》影响颇大。钱大昕想与之同步,故采各家诗文集、笔记与《元史》资料辑为《元诗纪事》。然而,《元诗纪事》似为完稿,亦未见刊本。陈衍有虑于此,故于光绪间即着手于《元诗纪事》的编纂。此书为元诗诗评汇编。凡二十四卷,为初编本。所收之诗,共六百零三人,附歌颂谣谚、杂语等五十二首。此集有光绪间铅字本。民国十年(1921),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足本,凡四十五卷。收元八百余人的诗作或断句。此书卷首有光绪十二年(1888)陈衍自序、凡例。卷一为元文宗、顺帝,卷二为顺帝太子,卷三至二十七大体以时间为序,收入数百元代诗人及作品,卷二十八为割据者,卷二十九为流贼,卷三十为金代遗老,卷三十一为宋代遗老,卷三十二为元代诗人。卷三十三为道流,卷三十四为释子,卷三十五为宫掖,卷三十六为闺阁,卷三十七为女冠,卷三十八为尼姑,卷三十九为妓女,卷四十为藩属,卷四十一为无名氏,卷四十二为乩,卷四十三为仙神鬼怪,卷四十四为梦,卷四十五为歌颂铭谣等。是书对研究元诗极有裨益。有民国《国学基本丛书》、《万有文库》丛书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淮海词
宋人词别集。秦观撰。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3卷本和1卷本两种。宋乾道刻绍熙修本《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有残缺。明嘉靖己亥张綖鄂州全集本《淮海长短句》,3卷,《四部丛刊》即用此本。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淮海词》,1卷。《四库全书》本即用毛本。《彊村丛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附有校记。叶恭绰两种宋本合刊影印本《淮海居士长短句》,3卷,以多种版本逐一加以校勘,考其异同,最为精审、完善。《全宋词》秦观词,据宋乾道刻本、参以他本校补,得词70多首。秦观虽游于东坡门下,其词却能自辟蹊径,卓然名家。得《花间》、《尊前》遗韵,其词多吟咏真挚、纯洁的男女恋情,兼有感伤身世之作。所作婉约、清丽,辞情相称,诵之使人回肠荡气,具有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词 人,对后世影响很大。较著名的作 品有《满庭芳·山抹微云》、《望海 潮·梅英疏淡》、《满庭芳·晓色云 开》、《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 行·雾失楼台》 等。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亦称《普贤愿经》。佛教经典。一卷。偈颂体。内容系颂赞普贤菩萨十大行愿:一、敬礼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旨在说明必须通过修十大行愿才能证入法界缘起。原为《华严经》的一部分。传统认为,《入法界品》是《华严经》最精华的部分,总摄华严入证因果;此经又是《入法界品》最精华的部分,称此经以十大行愿为所诠,以证入华严法界为旨趣,以利益有情广大意乐为入门,以往生净土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