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莱切

斯特莱切
  • 姓名:斯特莱切
  • 全名:利顿·斯特莱切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斯托伊府
  • 出生日期:1880年3 月1日
  • 逝世日期:1932年1月21日
  • 民族族群:

利顿·斯特莱切(Lytton Strachey,1880年3月1日至1932年1月21日),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布鲁姆斯伯里才子,他的讽刺散文风格和与维多利亚时代过去的决裂感有助于定义英国文学现代主义。


贾尔斯·莱顿·斯特雷奇于1880年3月1日出生于克拉珀姆公地的斯托伊府,他的父亲理查德·斯特雷奇将军是一位前殖民地行政官员,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印度度过,他的妻子简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女性,她对谈话的热爱和对法国文学的了解对年轻的莱顿产生了重要影响。1884年,斯特拉奇一家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兰开斯特门69号,斯特拉奇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时光。兰开斯特门的谈话非常活跃和聪明,但斯特雷奇觉得气氛压抑。后来,他回忆起那里的生活,结合了他父母的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世界、他们祖先的衰败的“贵族传统”,以及“知识分子和怪癖”,形成了“斯特拉奇性格”的独特部分


斯特拉奇夫人指导了利顿的非传统教育,其中包括在帕克斯顿学校(1889-1893)四年和在利明顿(1894-1896)两年,利明顿是一所半公立学校,他记得在那里,他因为瘦弱的体格而受到欺负,并第一次体验到同性恋欲望。1897年,斯特雷奇进入利物浦大学学院,沃尔特·罗利爵士(他的一位堂兄的丈夫)是该学院的阿尔弗雷德国王英国文学教授。最后,从1899年到1905年,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那里他遇到了未来的布卢姆茨伯里人克莱夫·贝尔、E.M.福斯特、托比·斯蒂芬和伦纳德·伍尔夫。1902年,他当选为剑桥秘密学会“使徒”的成员,通过该学会,他结识了G.E.摩尔和伯特兰·罗素。斯特拉奇强调审美体验和个人关系是智力的支撑,他提倡同性恋,认为这是颠覆性的个人信条的一部分,在使徒中盛行。


离开剑桥后的五年里,斯特雷奇与家人住在一起,先是在兰开斯特门,然后搬到了他们在汉普斯特德的新家。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弗吉尼亚·斯蒂芬(后来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妹妹凡妮莎关系密切,在他们的兄弟索比去世后,为这个家庭提供了宝贵的支持。1908年,斯特雷奇甚至向弗吉尼亚求婚,弗吉尼亚后来在《远航》(1915)中将他描绘成圣约翰·赫斯特。她拒绝了这份工作,斯特雷奇如释重负,建议她嫁给伦纳德·伍尔夫。 1910年,斯特雷奇受委托撰写了《法国文学中的里程碑》(1912),这是一本对法国文学史的清晰简洁的介绍。也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亨利·兰姆(斯特拉奇经常迷恋的对象)和奥托琳·莫雷尔夫人,她是D·H·劳伦斯和其他许多现代主义作家的赞助人。兰姆和莫雷尔把他介绍给布鲁姆斯伯里以外的一个波西米亚世界


斯特雷奇从法国和意大利旅行回来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他对战争的抵抗是传奇般的。尽管斯特拉奇以他特有的夸张方式表达了这一点(据一个故事说,他说,“我是你们为之奋斗的文明”),但他的反对态度实际上相当严肃。在被判定身体不适合服兵役之前,他根据自己的信仰申请豁免,即“试图通过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整个体系是极其邪恶的;就我而言,积极参与其中是错误的。”


这场战争对斯特雷奇最著名的作品《维多利亚时代的杰出人物》(1918)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本书简要介绍了维多利亚时代四位偶像人物的人生历程:红衣主教曼宁、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托马斯·阿诺德博士和戈登将军。斯特雷奇对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散文中发现的“奇怪的嘲笑力量”印象深刻,而在《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人》中,他的语气是恶作剧式的讽刺,因为他揭露了他认为导致战争的世代虚伪。斯特雷奇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四个研究对象都信仰虔诚的基督教,这本书被(弗洛伊德等人)解读为反对宗教的延伸论证。这本书传达了斯特雷奇现代主义朋友和同时代人共同感受到的与过去决裂的必要感。


《维多利亚时代的名人》使用了精湛的叙事技巧,包括引人注目的隐喻、颠倒的陈词滥调、自由间接话语的实验和对次要人物的巧妙管理,使其成为一部文学经典,也是一部历史经典。斯特雷奇在序言中呼应了现代主义的假设,即作者只能以片段的形式呈现人物,他用一个比喻来表达这个观点,这个比喻让人想起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马洛(Marlow)小说,这些小说关注明暗对比:“如果他聪明,那么(传记作者)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攻击他的主题……他会突然向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隐秘角落投射一束具有启发性的探照灯。”这种将传记作者视为富有想象力的解释者的理解,让人对斯特雷奇在下一页更为正统的陈述产生怀疑,即“揭露案件事实是他的职责”。综上所述,这些陈述似乎是为了引发像马洛在描述吉姆审判时的反应:“事实!他们向他要求事实,好像事实可以解释一切!”


斯特雷奇的第二部传记作品《维多利亚女王》(1921)是一部更传统的传记,尽管在某些方面仍然带有戏谑的讽刺意味。在《伊丽莎白和埃塞克斯》(1928)中,他以惊人的想象力,将一个早期历史时期的人物生活戏剧化,以弥补伊丽莎白相关信息相对缺乏的不足。斯特拉奇对伊丽莎白爱情故事的探索,是通过他自己的性生活来解读的,这也表明了弗洛伊德对他理解性的影响(他的兄弟詹姆斯是弗洛伊德作品的标准版的主编)。斯特拉奇还留下了一本传记散文集,名为《微型肖像》(1931年),以及许多关于文学的评论文章,其中一些(包括一篇关于《奥赛罗》的未完成的长文,写于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被收录在詹姆斯·斯特拉奇于1933年出版的《遗世人物和评论》中。


斯特雷奇于1932年1月21日死于胃癌。虽然他的作品没有受到他那一代文学人物的关注,但它对现代主义批评仍然至关重要。最近的两本专著指出,人们对斯特雷奇的兴趣可能正在复苏,还需要更多的人来阐明这位历史学家,他能够在自己的著作中提炼出文学现代主义的精髓。

斯特莱切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漳州府志选录

漳州府志选录

本书不分卷,选自清光绪四年增刊之沈定均等纂修“漳州府志”。“漳志”原编计有建置、星野、疆域、山川、规制、学校、祀典、秩官、赋役、选举、兵纪、宦绩、人物、列女、民风、物产、古迹、艺文、灾祥、纪遗等二十门,都五十卷。本书所选有关台湾史料,分以志地、志事、志人、志文四目编次:其“志地”一篇,取自“兵纪”中明代卫所、营寨及诸游等记载;一以见澎湖在明代海防上之地位,一以知当年倭寇与“海寇”犯漳之行径(后者与郑芝龙有关)。“志事”一篇,节选“灾祥”所附“寇乱”目下所载;上自明嘉靖二十六年佛郎机“番船”进泊浯屿,下讫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破澎湖、入台湾。“志人”一目,系就“宦绩”、“人物”、“列女”及“纪遗”诸门选集;“志文”三篇,选自“艺文”门。后二目所涉,有关于明季“海寇”(主为郑芝龙旧日之伙伴)事,有关于清初闽中唐玉立国及其后郑氏(成功及其子孙)继续抗争事,亦有关于台湾入清以后事。

船山诗草

船山诗草

诗别集。清张问陶著。二十卷,补遗六卷。卷一为乐府十四章,卷二、三为《戊丁集》、《戊巳集》,卷四为《出山小草》,卷五为《松筠集》,卷六、七为《乞假还山集》上、下,卷八为《扁舟集》,卷九为《骡车集》,卷一○至一三为《京朝集》,卷一四为《奇零集》,卷一五、一六为《己庚集》、《辛癸集》,卷一七为《依竹堂集》,卷一八为《出守东莱集》,卷一九、二○为《药庵退守集》上、下。连同补遗,收编年诗凡三千余首。《诗草》前有释道嵘及自序,后有石韫玉书后;《补遗》前有顾翰序,后有陈葆森跋。《诗草》有嘉庆二十年(1815)石韫玉编次刊本、同治九年(1870)席珍山馆刊李岑、江海清《船山诗注》本,《补遗》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陈葆森据从张立轩处所得遗稿刊行本。今通行本为1986年中华书局据嘉庆本《诗草》、道光本《补遗》排印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附录张问陶研究资料。又《船山诗草选》六卷,黄丕烈选,收诗五百余首,有嘉庆二十二年黄氏士礼居刊本。

存余堂诗话

存余堂诗话

诗话。明朱承爵撰。一卷。承爵字子儋,号舜城漫士,又号左庵,江阴(今属江苏)人。为文古雅,能画,好藏书。全书凡二十九条,均系随笔式杂感,涉及唐、宋、元以及明人诗,无一定门户之见。此编多品鉴,考证唐人诗,间有议论,有一定价值。未见鲜明文学主张, 所论仅限于诗之技巧。此书突出的论述是有关意境的文字,其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如曰:“孙康映雪寒窗下,车胤收萤败帙边。”事非不核,对非不工,恶,是何言哉?”将意境创造明确地概括为诗的最高境界。 有《历代诗话》本。

金台纪闻

金台纪闻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明陆深撰。一卷二十六则。 自序云:“予忝登朝为史官,记载职也。偶有所得,辄漫书之。盖自乙丑之夏讫于戊辰九月,录为一卷,题曰《金台纪闻》”。《金台纪闻》是陆深为官翰林时杂记从正德乙酉年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的笔记小说。则此书撰于弘治十八年(1505)至正德三年(1508)间。收入《俨山外集》内,又有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此书以记载正德乙酉至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友朋论说为主,兼录历史传闻、天文地理、神道人事,及雕板印刷、校点古书等。

百法论显幽钞

百法论显幽钞

百法论显幽钞,二十卷,唐从芳述,存卷一末、二末、七末,日本定胤题记(后二卷)。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

全一卷。译者佚名。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又称观阿弥陀佛色身正念解脱三昧经、度诸有流生死八难有缘众生经、十往生经。乃说明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十种正念法。即:(一)观身正念,常怀欢喜,以饮食、衣服施佛及僧。(二) 正念以甘妙良药施一病比丘及一切。(三)正念不害一生命,慈悲于一切。(四)正念从师所受戒净慧,修梵行,常怀欢喜。(五)正念孝顺于父母,敬奉于师长,不起憍慢心。(六)正念往诣于僧坊,恭敬于塔寺,闻法解一义。(七)正念一日一夜中受持八斋戒,而不破一。(八)正念若能斋月、斋日中远离于房舍,常诣于善师。(九)正念常能持净戒,勤修于禅定,护法不恶口。(十)正念若于无上道不起诽谤心,精进持净戒,复教无智者,流布是经法,教化无量众生。信奉此经者常受二十五菩萨护持。然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十五、开元释教录卷十八视之为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