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

马戛尔尼
  • 姓名:马戛尔尼
  • 全名:乔治·马戛尔尼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
  • 出生日期:1737年
  • 逝世日期:1806年
  • 民族族群:

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英国外交官。曾任英国驻俄公使,1780年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1792年奉英国政府之命,率领包括军事、测量、绘图、航海等700多人的庞大使团,以庆贺清朝乾隆皇帝80寿辰为名,前来中国,要求改善中英贸易制度。1793年经澳门到达北京,两次谒见乾隆帝于热河行宫,要求准许英国派人驻北京照管商务,允许英商在宁波、舟山、天津、广东等地自由通商,在北京商馆贮货发卖; 准许英国占用舟山附近某海岛供英商居住与贮货;拨广州附近一处地方供英商居住,免除英人居住税,英商可自由出入; 减免英商在广州澳门间内河运货税额; 准许英国人在各省传教等。这些无理要求被清廷严厉驳回。1793年10月,他离京沿运河南下,12月到达广州、澳门,并详细考察澳门。1794年1月离开中国。后任南非好望角总督。

马戛尔尼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

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

本书主题为“哲学课”。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佛学传入与玄学的奇妙融合,知行合一的辩论……都将在本书中呈现,构成完备详尽的中国哲学史。本书通过哲学展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的多元性,将中国哲学的脉络抽丝剥茧,梳理得当。中国哲学直到今天还在深刻地影响国人,理解中国哲学,才能理解当下。

拳意述真

拳意述真

孙禄堂编著。出版时间不详,《自序》日期为1923年。全书共八章。第一至六章叙述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三拳系中十九位著名拳师的传略和十七位著名拳师的练拳经验谈。第七章为“形意拳谱摘要”,第八章为“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意”。作者在刊出《八卦拳学》、《形意拳学》、《太极拳学》后,复刊此书,意在阐述“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用法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胜于人者则一也”。亦有将个人体会托诸前人之口,“将太极八卦二拳之特长,纳入形意拳中”(吴图南《国术概论》)附诸形意拳家的情况。书中有不少拳技要诀,值得习者参鉴。

鸣盛集

鸣盛集

明诗别集。林鸿(字子羽)著。有明成化三年(1467)邵铜刻本,原题:“三山林鸿子羽著,郡人邵铜振声校编。”凡4卷,五言古体1卷、五言近体1卷、七言古体近体1卷、七言绝句、词话集1卷。附录载赋2篇,《梦游仙记》1篇。邵铜跋称览其旧稿,慨然兴思,听政之暇,详加校勘,补其阙略。此刻前有洪武年间倪桓、刘嵩序。《四库全书》本即以此为底本。今还存有依据邵刻的抄本行世。另外,《闽中十才子诗》收《林膳部诗》,为5卷。林鸿是闽中诗派的首领。他论诗,惟主唐音。对其诗作的评价,颇有分歧。扬之者如胡应麟《诗薮》:“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辨别。七言律如‘珠玉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沙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定入峨嵋半夜钟’,‘云边夜火悬沙驿,海上寒山出郡楼’,皆气色高华,风格遒爽。”贬之者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论:“林子羽《鸣盛集》专学唐,袁凯《在野集》,专学杜。盖能极力摹拟,不但字面句法,并其题目亦效之。开卷骤视,宛若旧本。然细咏之,求其流出肺腑、卓然自立者,指不能一再屈也。”

禅学随笔

禅学随笔

文学博士铃木大灼﹐京都大谷大学佛教哲学教授﹐生于一八六九年。他可说是当今活着的最伟大的佛教哲学权威(一九六六年已去世)﹐而且毫无疑问的是最伟大的禅学权威。关于佛学﹐他用英文发表的主要著作约有十二部﹐或者更多一些﹔他用日文所写的著作﹐则至少在十八部以上﹐这些都是西方人尚未有机会读到的。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凡十五卷。唐代明佺等撰。又作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大周录、武周录。为东汉至武周有关翻译经论之目录。共收经典三六一六部,八六四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唐则天武后天册万岁元年(695),由佛授记寺沙门明佺等七十名高僧奉敕撰集而成,菩提流志、义净等诸师亦皆参与编纂。内容包括:(一)众经目录,即第一卷至第十四卷,属于正篇;此正篇又分为前十二之别录与十三、十四卷之见定入藏流行目。(二)伪经目录,即最后第十五卷。本录系采自新、旧正目与大小乘经律论、贤圣集传等三件而成。旧目指前人所撰之一切经目录、开皇三宝录、内典录等正目;新目指唐初至武周所译之经论,凡错注、疑伪皆校正而后入目。合三六一六部八六四一卷,然不包括卷十三、十四之见定入藏流行部卷。各卷(第十五卷除外)之末皆列有译者、译时、典据。

禅苑蒙求

禅苑蒙求

《禅苑蒙求》又名《禅蒙求》、《禅苑瑶林》、《禅苑瑶林注》、《禅苑蒙求瑶林》、《雪堂和尚注释禅苑瑶林》,金·错庵志明撰,元·雪堂德谏注。收在《宋史 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 》、《卍虚藏》第一四八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二册。金代高僧释志明为使初心学人知佛祖行业,以为办道修业之圭臬,于是搜集释尊以下至玄冥和尚等五六二祖之行事,模仿唐代李瀚之《蒙求》,在金·正大二年(1225)撰成此书。原书为四言一句之韵文体,总计二二四八字,后由德谏引用《普曜经》、《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人天眼目》、《僧宝传》、《佛祖统纪》、《禅林类聚》、《碧岩集》、《嘉泰普灯录》、《大惠书》、《林间录》、《大慧武库》等书,详为各句作注,于元宪宗五年(1255)由僧人玉溪付梓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