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和森

- 姓名:蒋和森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江苏省海安县人
- 出生日期:1928年7月
- 逝世日期:1996年4月23日
- 民族族群:
蒋和森(1928年7月-1996年4月23日),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家。江苏省海安县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53年任新华社记者。次年调入《文艺报》任编辑。1956年冬至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蒋和森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对唐宋诗词、明清小说等多有涉猎,尤在《红楼梦》研究方面付出了较多心血。曾先后在《人民文学》、《文学研究》等全国性报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红楼梦》的研究论文,并集成《红楼梦论稿》一书,于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该书力求将理性分析与美学鉴赏融为一体,并使论文带有散文诗的抒情色彩,出版后反响强烈,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好评。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概说》一书曾连续重版3次,并被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小川阳一译成日文(改名《红楼梦入门》),于1985年在东京都出版。此外,蒋和森还发表过有关杜甫、陆游诗和其他方面的文学评论多篇,参加过文学研究所集体项目《中国文学史》、《唐诗选注》等书的编写工作,并于1982年应邀赴日本东京、京都、仙台、奈良等地讲学。
除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外,蒋和森还从事文学创作,综学者与作家于一身。学生时代即在上海《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新诗,并于1950年被吸收为上海文艺工作者协会会员。1952年加入北京市文联,曾任理论组组长。1962年加入中国作协。曾载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辞典》。其代表作有长篇历史小说《风萧萧》、《黄梅雨》等,分别于1980年、1985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问世后受到全国各大报刊好评,被誉为“优美动人的史诗”。
蒋和森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董胶西集
汉代文别集。1卷。董仲舒著。董仲舒曾为胶西王相,故称“黄胶西”。董仲舒为西汉大儒,著有《春秋繁露》17卷。文集2卷,今传本1卷,系后人所辑,明代张溥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代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本题作《董仲舒集》,1卷;清代汪灏则题作《董子文集》,亦1卷。此集仅收《士不遇赋》、《贤良对策》(1—3)、《乞种麦限田章》、《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高庙园灾对》、《雨雹对》、《郊祀对》、《山川颂》等8篇,附收《春秋阴阳》(70则)。其中“三策”(《贤良对策》3篇)、“三对”(即《高庙园灾对》、《南雹对》、《郊祀对》)具体阐发了他的“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把人事归结为“天意”;《春秋阴阳》则附会“天人感应”的“实例”,以实其论。《乞种麦限田章》以犀利之笔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指出贫民“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致使贫民逃往山泽而为盗贼,因而提出“限田”、“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政治主张,是该集中最有思想光辉的篇章。
吕祖文集
吕洞宾文集,三卷,前有序四篇,收吕洞宾诗文集一百六十一篇。后序云“有唐真人纯阳吕祖集。共八卷。本传及灵迹三卷。诗歌五卷。不知裒于何人。自宋乾道间。已刊布于世。凡为五七言律若干首。五七言绝句若干首。歌词若干首。或专阐玄旨。或因人规讽。或自况寄情。皆所以发挥妙道。迪启后人。要非徒作。夫仙真以道相授。自黄帝广成子。崆峒问答之后。已有玄言见于载籍。嗣后述作贻世者。代不乏人。”
元艺圃集
元诗总集。4卷。明人李蓘编选。《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总集类。卷首有明万历十年(1582)五月李蓘自序,万历十年八月李蓘再序。李蓘编有《宋艺圃集》,本集是其续编。4卷之中共收入118位元代诗人的625首诗。据李蓘自序,他编选本集时因为家乡地僻少书,所选难以尽括一代之长。而本集选入诸家,也确有不够确当之处,比方未选入杨载之作,再比如收入了某些一般认为不应归于元代的诗人之作,编选次序也颇有可议之处。《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本集似随见随选抄,与《宋艺圃集》相同。但本集却体现出编选者李蓘的眼界颇为不俗。他在自序中曾认为宋诗痼于理,元诗邻于词,这是相当深刻的见解,所以它以去取不苟为其特点。《四库全书总目》说它“以云备一代之诗,诚为不足;以云鉴别,则较之泛滥旁收,务盈卷帙者,精审多矣”,这是十分中肯的评语。本集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十年原刊本。
拜月亭记
全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也称《蒋世隆拜月亭》、《幽闺记》。南戏剧本。四十出。传说元施惠撰。据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杂剧改编。故事发生在金末,蒙古军队进攻中都(今北京),金国兵部尚书王镇的女儿王瑞兰在逃难时与母亲失散,邂逅书生蒋世隆,结为夫妇,后恰与其父王镇在招商店相遇,被迫与蒋世隆分离,随父回家。蒋世隆的妹妹瑞莲也在战乱中失散,被王夫人认为义女,到了王镇府中。王瑞兰思念蒋世隆,焚香拜月,为他祷祝,被瑞莲识破,始知彼此原属姑嫂。《拜月亭》因此得名。后来,蒋世隆和结义兄弟陀满兴福中了文、武状元,奉旨与王镇的女儿结亲。于是,夫妻兄妹团圆。关汉卿原作的结局写了王瑞兰的父亲重武轻文,将她许配武状元,而以义女许配文状元,错点鸳鸯谱,造成纠葛,反映出了女真贵族的爱好和习尚。南戏《拜月亭记》强调的则是由于蒋世隆违背盟约,接受王尚书招赘,因而受到王瑞兰的谴责。在宋元南戏中,这种批判男人负心的戏剧描写是很常见的。
乙酉扬州城守纪略
宏光元年四月二十五日,大兵破扬州。督师太傅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死之。史公,字道邻,顺天大兴人,始为西安府推官有声,历迁安庐兵备副使,升巡抚,丁母忧,服阕起,总督漕运,巡抚淮阳,久之拜南京兵部尚书。当是时,贼起延绥,蔓延遍天下。江北为贼冲,公与贼大小数十百战,保障江淮。江南、江北,安危皆视乎公。公死而南京亡。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难陀缘由
与《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轨》同卷,总不出撰集,及译人名,恐是此土人所集,非西土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