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

- 姓名:张中行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
- 出生地:河北省香河县人
- 出生日期:1909年1月7日
- 逝世日期:2006年2月24日
- 民族族群:
张中行(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河北省香河县人,原名张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又与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三人被称为“未名四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并改名为“中行”;1935年8月,至天津南开中学教书;1938年,任职于民众教育馆,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方思想著作;1942年,民众教育馆解散,去北京大学文学院任助教;1942年6月,办《新闻报》不成,8月日本战败后,重回北大文学院授课;1946年,离开北大文学院,至第四中学教国文,在天津《新生晚报》开专栏“周末闲谈”。1947年,辞去四中教职,至贝满中学教初中修身课,开始以一己之力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1949年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特约评审;1951年,写了《顺生论》第一部分;1964年,五万字的《佛教与中国文学》完稿;1980年,开始编写《文言文选读》;1982年,完成《文言津逮》,9月写成《负暄琐话》第一篇《庆珍》;1983年,开始在《中学语文教学》连载《作文杂谈》;1988年,《禅外说禅》完稿;1992年,《顺生论》完稿;1996年,完成《流年碎影》的写作;2006年2月24日,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安然辞世,享年98岁。 张中行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多部散文集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从而闻名于世,人称“文坛老旋风”。仅数年间就以其深厚学养、精深见识、老辣文笔,奠定了散文大家的地位。
猜你喜欢的书
宁远州志
辽宁地方志。未署修纂人及年月,据考定,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3)冯昌奕、王琨修,范勋纂。宁远,即今兴城。志前附图12幅。凡八卷:舆地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是志为编纂《盛京通志》而作,保留清初该地区一些材料,可供参考。
训子语译注
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训子语》二卷,共十二篇。以同治江苏书局版《杨园先生全集》为底本,以康熙四十三年(1704)海昌范鲲主持刊刻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中华书局2002年版《杨园先生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张履祥诗文选注》等著作。此书为张履祥晚年重要著述,倡导以忠信笃敬为本,以立身行己为要,以及积善与耕读的农士家风,并提出立身四要、居家四要等观念,形成完整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第二,从《清经世文编》等书中广泛搜集张履祥论述子弟教育、读书做人以及进德修业等方面的相关文字十三篇,作为《训子语》的补编,以助读者从更广阔的视角了解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点的结构,全面解读张履祥以修养德行为先、强调立志、倡导耕读相兼的思想理念,重点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
易纬通卦验
旧题东汉郑玄注。二卷。《四库全书》本。又称《通卦验》。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卦气发。朱彝尊《经义考》则以为久佚,今载于《说郛》者,皆从类书中凑合而成,不逮什之二三。盖是书之失传久矣。《经籍考》、《艺文志》旧分二卷,此本卷帙不分。
苏东坡新传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震泽纪闻
明王鏊撰。二卷。收有明初至中叶各类人物传记五十一篇。内容详悉生动。有万历《震川先生别集》本。作者曾孙禹声又著《续震泽纪闻》一卷,并载《震川先生别集》中。
普照国师语录
三卷。又作《隐元和尚语录》。清隐元隆琦撰,性瑫编。隐元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赴日本弘法,创立黄檗宗。故其语录编集住日本时的兴福寺语录、崇福寺语录、普门寺语录、万福寺语录等。收入《频伽藏》、《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