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伯

曹仁伯
  • 姓名:曹仁伯
  • 别名:名存心,号乐山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常熟人
  • 出生日期:1767
  • 逝世日期:1834
  • 民族族群:

曹仁伯(1767~1834),清代医学家。名存心,号乐山,江苏常熟人。钻研《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对金、元、明、清医家注述,亦有心得,行医于常熟、苏州一带,有弟子数十人。撰有《琉球百问》(1824年),为回答其琉球弟子占风仪所提问题的记录,整理而成,论述临床立法处方,旁及针灸、本草等,对拟方用药,医理阐述,均有发挥。《继志堂医案》(约撰于十九世纪中叶),为其临证心得和经验的记录,其治内科杂症,善于剖析病情,推论病源,对湿热夹阴虚等复杂病症尤有经验,每能据病程之火暂,辨邪正盛衰,随机立法,对脾胃说,颇有体会,并善于化裁古方。清代柳宝诒评论曹氏医案,称其“审证的确,用药精当,有以匙勘钥之妙”。

猜你喜欢的书

变形的陶醉

变形的陶醉

《变形的陶醉》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首次出版于1982年。克莉斯蒂娜是奥地利某小镇一个邮局女职员,生活单调,工作枯燥,薪金菲薄,环境寒碜,只能在贫困中度日。忽然某日,阔气姨妈和姨夫将从美来欧,邀请她去瑞士度假旅游,经过姨妈的调理,丑小鸭变成了小公主,于是她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高级衣衫、豪华饭店、乘车兜风……一夜之间,从毫不起眼、乏人问津的大龄剩女,变成了仪态万方、人见人爱的贵族小姐,无数绅士为她着迷。她沉醉在甜蜜的梦里不愿醒来,拼命地跟绅士们跳舞、调情、爬山、兜风、游玩,仿佛是要拼命补偿那早已逝去的黯淡无色的少女时光。可是,她只看到眼前短暂的风光,看不到这风光背后的危险。关于她真实身份的谣言悄悄传播开来,生怕自己秘密会暴露的姨妈急忙打发她走,懵然不知的她这才忽然发现这美好的一切不过是黄粱一梦。穿上原来的旧衣裳,带着原来的小藤箱,自己一个人从饭店搭车去了火车站,悄悄地走了。丢失了水晶鞋的灰姑娘,灰头土脸地回到现实中,母亲的去世更是让她无依无靠。苦闷彷徨中,她结识了穷困潦倒的退伍兵费迪南,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一见钟情。被生活重压无法喘息的他们,打算双双殉情自杀。可是某个机会又让他们心生异念,企图偷窃钱财远走他乡。费迪南为此做了完整的计划书,当克莉斯蒂娜看完计划书之后,故事却戛然而止。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

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感的时刻完成的。我们视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表演家的历史亦复如此,她绝不是不息的创造者。在这歌德敬畏地称之为“上帝神秘的作坊”的历史里,平淡无奇、无足轻重之事多如牛毛。这里,玄妙莫测、令人难忘的时刻至为罕见,此种情形,在艺术上、生活上也是随处皆然。她往往仅仅作为编年史家,漠然而不懈地罗列一个个事实,一环又一环地套上那纵贯数千年的巨大链条。因为绷紧链条也要有准备的时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

视学

视学

中国清代数学家、政治家年希尧撰。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阐明透视原理的一部著作,是18世纪画法几何的一部代表作。 年希尧早年留心视学,后供职清宫,在北京与一位懂得透视原理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结识,学习了透视知识,并对从郎世宁那里得到的一本有关透视的书,进行潜心研究,补充了大量图形,在此基础上,积30余年心得,终于写成《视学》一书,并于1729年出版。本书论述透视原理与方法,书中绘制了许多透视立体图,而且提出了许多平面视图及其画法,有二视图、三视图,其画法有量点法、双量点法、截距法和仰望法等,书中用量点法作出图形的平行透视图及其角透视图,利用几何体二视图及视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作出透视图,用轴测图上中心光源阴影作图,这是其主要贡献。书中图例精美,亦为中国版画史上罕见佳作。这部著作出版之后,年希尧并不十分满意,又于1735年作了修订后再版,使这部著作的内容更加丰富,水平也更高。 《视学》堪称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本画法几何学著作。它比法国数学家蒙日于1799年出版的有名著作《画法几何学》一书早70年。这部著作在国内只有两部再版本,而在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一残本,在英国有一部抄本。

宋明理学史

宋明理学史

现代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1987年出版。自述编撰原则在“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历史事实和思想资料进行辨析、研讨”(《后记》),力求“以理学发展的角度对宋明时期的哲学和思想史进行总结”(《绪论》)。认为宋明理学是“以儒学的内容为主,同时也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它是在唐朝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思想”(《序》)。从分析社会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演变入手,把握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向后期转化的特点,又通过考察北宋时期“经学笺注的没落”、“佛学与道教思想的互相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揭示了理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以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为线索,详细考察了理学的主要代表、思想流派及其相互关系。又认为理学家一般都据《易》探讨“性与天道”问题,由此构成了理学的中心。肯定理学“达到了理论思维的很高水平”,但就政治作用来说,“是思想史上的浊流”。系统地阐述了宋至明时期理学的产生、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对了解宋明时期逻辑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冥音录

冥音录

传奇小说。《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九收有此篇,不题撰人,不注出处,当为单篇作品。《说郛》本、 《虞初志》本、《唐人说荟》本等均题朱庆余撰,无据。鲁迅《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唐人小说》皆据《太平广记》辑录。小说中称李德裕为“故相”,当作于大中或咸通后,属晚唐作品。故事如其篇名,记阴司音乐传于人世的故事。崔氏有妹名茝奴,善弹筝,年17岁未嫁而死。崔氏生2女,幼时曾随其姨茝奴学筝。茝奴死后,崔氏长女祈祷姨母显灵,帮助自己提高弹筝水平。一夜,忽梦其姨来,自言死后在诸帝宫中弹筝,并答应教给崔氏长女阴司10曲。崔氏长女一夜之间学会10曲,传播于阳世。崔氏小女又求传10曲,茝奴也教会了她。故事写传授乐曲的经过甚详,曲名、定调、迭数等都有具体叙述,意在为筝曲的流传加一点神秘色彩。作者显然也是懂音乐的。

增一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部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现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标有“第四分别诵”外,蓁各分均不标诵。全经共有52品,472部经。其中《序品》一经,以颂文概叙本经意旨,以及嘱付流布等事。蓁各品次第系一未能至十一法。此经记述佛陀和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因经中有“六度”、“三乘”等词句,承认菩萨大乘,近乎大众部的主张,故一般认为是大众部的传本。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槃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原始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政治、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