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坦珀利

- 姓名:哈罗德·坦珀利
- 别名:
- 性别:男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剑桥
- 出生日期:1879年4月20日
- 逝世日期:1939年7月11日
- 民族族群:
哈罗德·坦珀利(英语:Harold William Vazeille Temperley,1879年4月20日—1939年7月11日),英国历史学家,自1931年起担任剑桥大学现代史教授和剑桥彼得豪斯学院院长。
坦波丽出生于剑桥,是欧内斯特·坦波丽的儿子。欧内斯特·坦波利是剑桥大学皇后学院的研究员和财务主管。他在谢伯恩学校和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接受教育,在那里他获得了历史学的一级荣誉学位。1903 年,他成为利兹大学的讲师,之后于 1905 年在剑桥大学彼得学院获得奖学金。
坦伯利的研究领域是现代外交史,他作为编辑深度参与了英国政府官方版本的20世纪初外交史的出版。他还写过关于乔治·坎宁和东欧历史的文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坦波丽被委任为法夫和福尔法约曼骑兵团(Fife and Forfar Yeomanry)成员,因病错过了加里波利登陆。然后他被借调到陆军部,负责巴尔干地区的情报和政策工作。他的《塞尔维亚史》于1917年出版。
他参加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后来根据乔治·路易斯·比尔和尤斯塔斯·珀西勋爵设计的方案,参与编写了关于该会议的官方历史。他是阿尔巴尼亚边界委员会的英国代表;1921年,他担任国际联盟阿瑟·贝尔福的顾问。
在《英国战争起源文件》的编纂中,他与乔治·皮博迪·古奇(1873-1968)合作,后者是另一位外交历史学家,也是1906年至1910年自由党议员。古奇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公开反对英国的政策,他也是一位德国历史学家;他的任命旨在使该项目具有可信的独立性。
坦波丽和古奇在财务上受到限制,并且在使用文件时受到“50年规则”的限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不得不使用战术性辞职威胁。莉莲·马杰里·彭森(1896-1963)参与了这一项目和后来关于蓝皮书的项目。
1923年,坦波丽在剑桥创办了《剑桥历史期刊》。
坦波丽于1938年当选为美国哲学学会成员。
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是坦波丽的学生。他后来评论说,年迈的坦波丽和同龄的历史学家查尔斯·韦伯斯特是如何主宰学院组合室的,“就像蓬勃发展的巨人一样,笨重而危险地摆满陶器,充满温暖和美好的感觉,但也有霸道的一面——如果你踩到他们的故事[原文如此],他们就会变成可怕的狮子”。坦佩雷也影响了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欧洲外交政策,包括对轴心国的绥靖政策和《慕尼黑协定》
哈罗德·坦珀利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该书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选举与考试制度、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制等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式的概观与对照,叙述因革演变,指明利害得失。论述精辟,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书中钱穆先生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是:任何一项政治制度,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观察,若仅以当前的标准来评价和看待历史,必然有失公允,得出偏激的结论。这恰恰是对当时先生写书的环境反映。彼时的中国仍是弱国,弱国就容易自卑,自卑则容易自我否定。书中,钱穆先生极力反对当时用“专制黑暗”评价中国政治制度的武断言论。想来当时的中国,应该仍有不少五四新文化的遗风,在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否定传统,并且是彻底的否定。
野谷诗稿
宋诗别集。6卷。赵汝鐩著。赵汝鐩是江湖派诗人里才气豪放、风格多样的一位诗人。《四库全书总目》说:“江湖一派,门径如斯,不能兼责以他体,一花一石,时饶佳致,如汝鐩之流,固亦谈艺者所不废也。”诗稿中有仿晚唐现实主义诗歌的《陇首》:“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斋钟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在《翁媪叹》中胥吏欺压良民的一段描写,明显地可以看到范成大诗作的影响:“沥血祈哀容贷纳,拍案邀需仍痛詈。百请幸听去须臾,冲夜槌门谁叫呼?后胥复持朱书急急符,预借明年一年租。”而《途中》等诗,又可以见出其才气放逸的一面:“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不得已
清杨光先著。二卷。顺治十七年(1660),向礼部上《正国体呈》,控告传教士汤若望“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礼部未准。康熙三年(1664)上书《请诛邪教状》,告汤若望造妖书和谋反。汤若望由是下狱。四年,被特授钦天监监正,以“但知推步之理,不知推步之数”,五次上疏辞职,未准。因辑其前后所上的书、状、论、疏,为上、下两卷。上卷除上述之文外,还有《辟邪论》上、中、下三篇,《摘谬十论》等。下卷有《孽镜》等文。杨、汤一案是清初天文学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对天文学的发展和对国家的政治、宗教以及西方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有一定影响。本书是斗争中的一方的文献结集。与之相对的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类思针对《不得已》所作的《不得已辩》,一卷。其后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又曾加以修订。《不得已》在清代流传很少。光绪十五年(1889)出版荆楚挽狂子重辑的《不得已辑要》一卷附一卷本。直到1929年方有据清抄本影印的两卷本。利类思《不得已辩》有康熙四年版,八年南怀仁修正本。
春秋史
研究春秋时期历史专著。童书业著。开明书店1946年出版。童书业(1908—1968),字丕绳,中国历史学家。浙江省宁波市人。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又入上海圣舫济英文专修学校学习英文,后在顾颉刚《古史辨》的启迪下,开始走上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道路。曾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分校史地组教授、光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副主任,青岛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述还有《春秋左传研究》、《先秦七子研究》、《中国疆域沿革略》、《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史》、《古代东方史纲要》、《中国古代地理考证论文集》、《唐宋绘画谈丛》、《中国瓷器史论丛》等著作。 本书原系作者协助顾颉刚授课写的讲义,后经修订成书。分17章,约21万字。第1章追述上古至西周略史。第2、3章论述西周到春秋时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宗教、学术文化的发展。第4章记述四方少数民族、春秋各诸侯国的起源、发展及其疆域。第5—11章重点分析春秋初期、中期中原各诸侯国的形势,大国争霸的政治局面形成,详细叙述大国争霸的全过程。第12章介绍弭兵之约的完成及弭兵时期各国内政的变迁。第13章分析春秋后期社会制度的变迁及其原因。第14章介绍孔丘生平及思想。第15、16章分别介绍春秋晚期中原及南方的形势。第17章从华夏氏族的形成、中国疆域、社会经济和学术思想、统一局面的酝酿等方面总结了春秋时代历史发展的特点。本书是一部新型的断代史著作,取材极为广泛,考订精细,许多章节前有绪论,以介绍本章所述基本内容;后有结论,以指出本章节所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极便提纲挈领地理解和掌握。其缺点,是第一章脚注过于繁冗。
来果禅师语录
本书系节录来果禅师(1881—1953年)语录中的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自行录等三卷。解谤扶宗说,一一破解宗、教、律、净相互争议的症结,令其能相容尊重。扶宗说以简明的一百则学禅的箴言,句句破心殷切,为后学大开眼目,指点迷津。参禅普说,以修道者常犯的毛病,如怕动、求静、怕苦事、无长远心、我慢等,抽丝剥茧作彻底的针砭。自行录,以来果禅师一生行履为主轴,文中有禅师的孝行,割肝疗治父疾和求法种种困厄的历程。 本书为入门学禅者,先确立正见的方向(解谤扶宗说、参禅普说二章),后树立禅者大无畏的风格(自行录一章)。“语录”是启发性灵的一面镜子,只要对有所探索的人,此书必定是良师益友。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
同名二部:一唐智严译,一卷。一唐不空译,一卷。冠佛说之二字。皆与一向出生菩萨经同本。与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