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

唐弢
  • 姓名:唐弢
  • 别名:字越臣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浙江镇海人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92年1月4日
  • 民族族群:

唐弢(1913年-1992年1月4日),现代作家,现代文学研究家。原名唐端毅,字越臣,曾用笔名风子、晦庵、若思等。浙江镇海人。家境贫穷,在亲戚资助下入学读书,至初中二年级,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考入上海邮局任邮务佐。1930年以后,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参加工人运动,担任文字宣传工作,还和工人、店员组织了小型读书会,从事业余创作。1933年起,开始在《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先写散文,后写杂文,曾经得到鲁迅的关怀和指导。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沦为“孤岛”的上海,参加了1938年《鲁迅全集》的编校工作。以后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在几个中学任教,和青年们一起参加民族解放斗争。太平洋战争发生后,被迫离开邮局,在一个私人银行里任秘书。抗战胜利后,重回邮局工作,并与柯灵合编《周报》,参加反内战、反饥饿的民主运动。《周报》被禁后,改编《文汇报》副刊《笔会》。1949年上海解放后,被选为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曾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任全国文协委员兼上海分会常务委员,后调任复旦大学、震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等校教授。1950年,参加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工作。1951年,任华东文物处副处长,兼任文协机关刊物《文艺新地》副主编。1953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副主编,书记处书记。1959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主要文学活动是创作杂文,从事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是著名的杂文作家、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杂文集《推背集》、《海天集》、《短长集》、《投影集》、《劳薪辑》、《识小录》、《学习与战斗》、《唐弢杂文选》和《繁弦集》,短评《可爱的时代》、《上海新语》,文艺短论及史料集《文章修养》、《书话》、《创作漫谈》,散文诗集《落帆集》、《莫斯科抒情及其它》,论文集《向鲁迅学习》、《鲁迅在文学战线上》、《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燕雏集》、《鲁迅的美学思想》,少年儿童读物《鲁迅先生的故事》,编有《鲁迅全集补遗》及《续编》各一本,主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唐弢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近百年湖南学风

近百年湖南学风

思想史著作。钱基博著。全书9篇,为作者抗日战争时避兵湖南所作。在第一篇“导言”中追溯了屈原、周敦颐、王夫之对湖南学风之影响。在第2~8篇中,分别介绍了汤鹏、魏源、罗泽南、李续宾、王錱、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刘蓉、郭嵩焘、王闿运、阎镇珩、邹代钧、罗正钧、谭嗣同、蔡锷、章士钊等17人的思想。其特点是突出强调各家的经世致用思想,如作者在第9篇“余论”中所云,这17人中“其人有文人、学者、循吏、良相、名将,不一其人,而同归于好学深思;其事涉教育、政治、军谋、外交、欧化,不一其术,而莫非以辅世长民”。作者写作此书之宗旨也是为了激励今人:“张皇湖南,而不为湖南,为天下;诵说先贤,而不为先贤,为今人。”抗日战争时期由兰田袖珍书店和安化桥头河求知书店印行,1985年岳麓书社将此书与李肖聃《湘学略》合刊重版。

老子化胡经[敦煌本]

老子化胡经[敦煌本]

亦称《老子西升化胡经》、十卷本《化胡经》。唐《化胡经》传本之一。(1)S.1857、P.2007,系卷一。首部均略残,有经题,存一百二十七行。开首二十行为“魏明帝”撰《老子化胡经序》,以下为卷一《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概述老君自殷汤以来变化法身,在中国及西域各国说经教化之故事,宣扬佛、道、摩尼三教“混齐同归”。(2)S.6963,系卷二。首部略残,存三百二十四行。列举“九十六种外道”之名称及所部鬼神数,末载驱散邪鬼外道之偈文一首。(3)P.3404,系卷八。首部微损,尾题《受道》,存二百七十八行。言老君在西域诸国讲说教义戒律之事。(4)P.2004,系卷十。首尾完好,题《玄歌》,存二百四十二行。收入化胡诗歌三十余首。早在东汉佛教初入中国时,已有老子西入夷狄,化为佛陀的说法。西晋王浮始造《化胡经》,贬斥佛法,从此化胡说成为佛道二教长期激烈争讼焦点之一。六朝至唐宋时,道士所作宣扬化胡说之经典非止一种,十卷本《化胡经》即其中之一。元至元年间(1264—1294),道士与僧人争讼失败,世祖诏令焚毁道经,《化胡经》乃全部佚失。敦煌所出写本,为研究佛道二教有关化胡争讼史提供了极重要资料。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元人郭居敬集。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它们是“孝感动天”(虞舜)、“戏采娱亲”(老莱子)、“鹿乳奉亲”(剡子)、“为亲负米”(子路)、“啮指心痛”(曾参)、“单衣顺母”(闵损)、“亲尝汤药(刘恒)、“拾葚供亲”(蔡顺)、 “为母埋儿”(郭巨)、 “卖身祭父”(董永)、 “刻木事亲”(丁兰)、 “涌泉跃鲤”(姜诗)、“怀桔遗亲”(陆绩)等等,郭居敬编撰的《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对二十四孝故事人物进行筛选、排序,再配上诗歌。郭居敬在诗体上选择四句的五言诗,平直亲切,长短适中,便于上口和记忆。

韵语阳秋

韵语阳秋

诗话,又名《葛常之诗话》、《葛立方诗话》,二十卷。南宋葛立方(?-1164)撰。立方字常之,丹阳人,徙吴兴(今属浙江)。绍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阳秋”即“春秋”,晋人避简文宣郑太后阿春讳,改“春”为“阳”。书前有作者自序,写于隆兴甲申(1164),书大约成于此时,为作者晚年归休吴兴时所作。此书为杂评宋代和宋代以前诗人作品的专著。在自序中说:“凡诗人句义当否,若论人物行事,高下是非,辄私断臆处而归之正。若背理伤道者,皆为说以示劝戒。”宋代诗话著作很多,此书采罗广博,卷数很多,是一部大型诗话,对唐宋诗人及作品的评论,时有新意,保存了宋以前不少未传世之作,评论及史料皆可资借鉴。

千百年眼

千百年眼

明张燧撰著的一部史论随笔。《千百年眼》在明代是一部新颖奇特的书,曾盛传一时。它是一部质疑五千历史文化的一部旷世奇书,具有高人逸士的风范,特立独行的视角,读后必有启悟。康熙将此书列为头禁书,自己却终生秉烛攻读不辍。此书上起远古,下迄明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还有许多为正史所不载的逸闻轶事。记述具体,议论新奇。正如书名所示,作者想要看透千百年来中国的历史。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释会纪闻

太虚大师讲述,十一年九月在北京己未讲经会。吾人无论受持读诵何经,须先解佛经通义。凡称经者,皆为佛所说、所印可之法──如本经系经佛所印可者,故亦名经。佛为法王,心亦为法王:佛明证自心,故成就真净;众生迷昧自心,故流转生死。然则吾人发心学佛,首当发明自心。欲读诵佛经,尤当先决定自心。自心维何?人人本有之寂常灵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