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公振

戈公振
  • 姓名:戈公振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省东台县人
  • 出生日期:1890.11.27
  • 逝世日期:1935.10.22
  • 民族族群:

戈公振(1890.11.27-1935.10.22),新闻学家。原名绍发,字春霆。江苏省东台县人。少时在家乡学塾读书。


1904年进入东台高等学堂。


1912年在家乡当家庭教师,后在陈星南创办的《东台日报》工作,拦任图画编辑,这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起点。


1913年,考入南通师范学堂,因家里经济困难未能入学。当年冬天,到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不久升任出版部主任。


1914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最初任校对、助理编辑、后任编辑,撰写时评,一直升到总编辑。在《时报》先后工作了15年,对报纸的革新作了大量的工作,创办了多种副刊。


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为中国画报的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在这之前,中国的画报都是石印,该画报的出版,才使中国画报进入了“铜版时代”。在办报的同时,还专心研究中外新闻学和新闻史,并开始著述有关新闻学的书籍。第一本书是据美国开乐凯的著作编译成的《新闻学撮要》(1925年,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出版,1929年修订再版)。在这个时期里,他还积极从事新闻教育工作,从1925年起,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担任报学系(或新闻学系)的系主任和教授,讲授中国报学史和新闻学。他的重要著作《中国报学史》就是1925年在上海国民大学讲课时写成的(192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8年10月再版,1931年5月3版,1935年1月4版,1955年3月由三联书店重新出版)。


1920年参加了上海新闻记者联欢会的工作。


1925年,他发起组织上海报学社,出版《言论自由》刊物。


1927年初,用自费到英、法、德、意、瑞士、美、日等国考察新闻事业,于1928年底回到上海。在出国期间写了《华法途中》等通讯发表在《时报》上,还写了《白理安的回忆》和《德外长史特莱斯曼之回忆》等文刊登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上。在访问英国期间写了《英京读书记》,于1928年在天津大公报编印的《国闻周报》上发表,后编入1929年2月再版的《新闻学摘要》一书的附录中。


1929年,参加了《申报》,任该报总管理处的副主任,并创办了该报增刊《图画周刊》,担任主编。


1930年8月,为《生活周刊》写了《中国报界应有之觉悟》的长文。同年开始撰写《世界报业考察记》,其中《伦敦泰晤士报社参观记》曾在《国闻周报》上连载。这本书已交商务印书馆准备出版,适逢“一二八”战争爆发。原稿及排印件全毁于炮火。这个期间,他还应邀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学讲学,作了关于各国报纸之趋势等报告,并讲授新闻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上海爆发的“一二八”战争,使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走出书斋和报馆。与邹韬奋等人发起了援助东北抗日战士的捐款运动,积极参加上海文化界的抗日救国运动,并开始阅读马列主义的著作和研究苏联问题。这时,与邹韬奋等人积极筹办《生活日报》、因遭国民党反动当局阻挠而未能出版。


1932年3月,以记者身份随同国际调查团去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然后赴欧、并在苏联实地考察了3年,到过许多地方,同工人、农民、干部和各界知识分子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向国内发回了大量反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道。这些通讯收在《从东北到庶联》一书中(1935年,生活书店出版,1936年3月三版)。


1935年10月又应韬奋电邀回国创办《生活日报》,从莫斯科抵达上海,不幸回国仅一周就猝然病逝。


戈公振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葵书

葵书

十六卷,清王桂撰,刘琦解,李仪鹏释义。写于乾隆甲戌年(公元1754年),是一部研究治军、救灾、勤王、农桑、经史子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奇书。是书初刻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其博大精深,不胫而走。邓州刘琦为之作《溓壁解》,解梁李仪鹏为之笺注并作《释义》。咸丰初年李仪鹏意欲再刻时,礼部右侍郎曾国藩为之写序。书设四纲、十六目、一百六十子目,子目之下或数条,或十数条。刘琦解、李仪鹏释义散附原文之下。其内容,自厚生、正德之常经、整军、勤王之远略乃至经史子集之奥赜,凡益国利于民用者,靡不探究发挥。曾国藩称“其所谓《葵书》也者,以为葵一微物,睠睠向日,匹夫报国,义亦如之。……其文体无所规摹,句锻而字鍊之,征引故实,博极群书。”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省图藏。

苏氏演义

苏氏演义

唐苏鹗撰。苏鹗,字德祥,京兆武功 人,唐僖宗光启二年(886)进士。此书原为10卷,但原 书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文, 编为2卷,由于此书有些条目与崔豹《古今注》、马缟《中 华古今注》相同,因此四库馆臣认为《中华古今注》是抄 袭《苏氏演义》而作,而今本《古今注》则又是后人摭取 《中华古今注》中的部分内容编成的。然而根据《四部丛 刊》影印宋嘉定本《古今注》所载李焘跋,可知南宋尤袤 刊刻《苏氏演义》时,后4卷误将崔豹《古今注》全文刊 入。《永乐大典》中所收的《苏氏演义》很可能就是尤袤 的这个刊本,所以才会有部分内容与《古今注》雷同。《苏氏演义》是一部考究经传、订正名物、解释词语、 辩证讹谬的笔记。虽然今存是残本,且羼入《古今注》的 文字,但此书仍有许多可取的材料。《四库提要》称其 “训诂典核,皆资博识”,不为过誉。如下卷叙述使臣所 持“节”的沿革,结合文字训诂加以解说,论述极为详明, 可供研究古代名物制度时参考。上卷谈卜筮的两条,可 与《易经》注疏参阅。此书如阐释“狼狈”、“滑稽”、“娄 罗”、“龙钟”、“乾没”等词,也都溯得其源,言之成理,为 后代辞书所采用。此书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与《古今注》、 《中华古今注》两本合印为1册。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题称「翼真坛副演教师何守澄撰」。何守澄即南宋净明道道士何真公。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内称南宋绍兴辛亥年(1131),许真君(许逊)降临江西西山(今南昌新建县)玉隆万寿宫,「发明道要,说〈气镜〉、〈神印〉二篇」。何守澄据真君所说,编成是书。书分二篇:〈神印〉篇叙说净明教义及用神印伏魔之法,内载伏魔神印图式及用印口诀;〈气镜〉篇言服气炼神之法。

谈艺录

谈艺录

《谈艺录》虽成书于上个世纪40年代辗转流徙、国步艰危之际,然而钱锺书先生通今通古,学兼中西,因而此书兼收并采,纵论古代各家诗文之优劣得失,尤其是唐以后重要诗家,分肌擘理,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与哲思,是钱锺书先生《管锥编》最重要的著作。 然而钱锺书先生行文汪洋恣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据统计,本书引述宋以来诗话130种,引述西方论著500余种,对于普通人阅读无疑障碍重重。本书分鉴赏论、创作论、作家作品论、文学评论、文体论、修辞、风格七个部分,遴选《谈艺录》原文一百余则,将所论诗人、作品、用典一一注明,每则之后有题解,以浅近的现代语体阐释每篇的命意,融会贯通,无疑为我们深入理解钱先生的原著开启了一道方便之门。

慈云忏主净土文讲记

慈云忏主净土文讲记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现被收入《大正藏》第四十七卷,其「决疑」有三门:疑师、疑法、疑自;「行愿」开四门:礼忏、十念、系缘、众福。在「十念」门中,主张每日清晨服饰以後,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名为十念,意在令心不散,专精藉气束心,作此十念已,发愿念回向文,便是我们现在要讲解的〈慈云忏主净土文〉(以下略称〈净土文〉)。其内容相当好,能够坚固我们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宗门宝积录

宗门宝积录

凡九十三卷。清代僧山晓本皙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七册。辑录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等,所未载之宋末、元、明时代八十八位禅师之语录,仿古尊宿语录之形式,集其上堂、示众、小参、机缘、拈颂、法语等。然卍续藏仅刊载序文、凡例、目录(卷一至卷九十一由南岳怀让、青原行思、雪峰义存、玄沙师备,至觉浪道盛、为霖道霈、雪关道訚、嵩乳道密,卷九十二、卷九十三为历传祖图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