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贡举志

作者:冯梦祯
历代贡举志

梦祯字开之,秀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是书叙历代贡举之制,如叙周官,而於大司徒、乡老、太宰、内史选士之法不详。叙汉制,而误以董仲舒之举贤良在建元之初。魏晋以降,中正九品之法盛行。辽、金、元亦有进士科及荐举制科,载於各史志者甚悉。梦祯一概略之,未免过简,不足以资考证也。

冯梦祯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嘉善县志

嘉善县志

明正德十二年,知县倪玑主修《嘉善县志》,简称《倪志》。编修时间距设县87年。《倪志》由孙璧及邑生沈概、蒋岳、高廪、郁衮、夏光宇分别编写,列6卷、1图,分25目,后又续《志余》3卷(已佚)。志详水利,重风俗,包括建置疆域、山川、市镇、乡都、户口、祀典、公署、题名、官绩、人物、风俗、物产、田赋、土贡、水利、桥梁、古迹、冢墓、祥异杂志、古今文章等内容,记述较简,成书4册,卷首有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太仆寺少卿都穆及倪玑三人之序言。

暑症发源

暑症发源

温病著作。一卷。清·李识候参订。书成于1902年。此书论述暑证以及与暑邪有关病证,包括初夏湿温、季夏暑病、秋令伏暑和疟疾、痢疾等。对上述各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和治疗等论述较为详备、且有创新见解。作者分经辨证,并按标本虚实寒热立方遣药,颇多经验之谈。现有《三三医书》本等。

石点头

石点头

明末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共14卷,每卷一篇,作者题名天然痴叟,字浪仙,生平事迹不详。“石点头”取义于东晋和尚生公说法使顽石点头之意。小说寓意“推因及果,劝人作善”。书中题材多取撷历史故事,也有当代人实录。对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揭示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中的“吾剥皮”不择手段聚敛钱财。在任船运官吏时,凡过往船只一律赋税,为了夺取民财不惜制造冤案,将王大郎一家3口暴打致死。《侯官县烈女歼仇》中的方六一也是一个强夺人妻害人死命的地痞恶霸。作品还塑造了一批孝子、烈妇的形象。《王立本天涯求父》写王立本寻找失散的父亲,飘泊12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感动鬼神,使父子得以团圆。其他还有以卖肉屠身抚养婆婆的宗二娘,有驯服卑顺被丈夫抛弃仍驻屋守节的青姐。还有宣扬因果报应和读书作官的篇章。小说意在劝世说教。大多文章都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的伦理道德,其中还掺杂着宿命论,因果报应等迷信色彩。艺术上,小说善于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对于心理描写也有独到之处,语言较为流畅。《石点头》最早刊刻于明崇祯年间,其他还有光绪乙未(1895)年上海书局石印本。1935年上海杂志公司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再次刊印该书。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新1版。

治世余闻

治世余闻

明陈洪谟撰。分上下篇,各四卷。成书于正德末。陈洪谟,弘治丙辰进士,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本书专述弘治一朝见闻,皆即一时所闻,或因一言一行之微,均予记录。对于经筵讲读、科举考试、学校教育,亦多有记述。如上篇卷一记华亭钱福为文不属草,卷三记张元祯七岁属文称为奇童;下篇卷二记状元入阁事、进士行贿事、冒名场屋事,卷三记京官出任乡试考官事,卷四记父子状元、探花事,等等。有纪录汇编本,今有中华书局校勘本。

满清外史

满清外史

《满清外史》,清末民初天嘏著,以清朝兴亡为线索,连缀若干官闱秘闻、绮闻琐事而成。其中许多篇章,如“满族之崇奉堂子”、“多尔衮之盗嫂”、“琰(嘉庆帝)之不喜如意”、“李莲英女弟之指婚”、“宫中遗产之富”等,皆以小见大,鳞爪片羽,极富史料价值。

力庄严三昧经

力庄严三昧经

三卷,隋那连提耶舍译。佛由力庄严三昧出,说佛之十智。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力庄严三昧,文殊师利等二十童子,各礼佛足。分往十方佛土,各同十方菩萨来集。佛从定起,坐师子座。文殊先问佛十种智难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轮菩萨问十智义?佛为释十智因缘,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诸佛,皆观菩提树七日七夜,如此方便,即是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甚深境界。次种种问答,明诸佛不思议境界,即一切众生境界。是一境界,无二无别。依六根六尘,而示平等无差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