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莲社约
作者:虞淳熙虞淳熙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
太上洞渊说请雨龙王经,撰人不详。盖为唐代道士所作。《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太上洞渊龙王神咒妙经》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抄自《太上洞渊神呪经》卷十三〈龙王品〉之前半部分,言诵咒召龙禳灾之法。内载五十八位龙王名号,称烧香诵念名号三日三夜,可召来天龙,「时旱即雨,虽有雷电,终无损害」。又称如遭天火,但家家书写四海龙王之名,安置住宅四角,焚香受持,即有水龙来护。凡有灾难,当设置九龙之位,转念此经,则妖氛自灭,兵革不兴,天下太平。
恨海
写情小说,十回。我佛山人(吴趼人)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广智书局初版。小说以庚子事变为背景,描写北京一个大院中两对未婚青年在战乱中离散及其爱情与幸福被毁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乱景象。故事叙述陈家兄弟二人经父母做主,哥哥伯和与同院姑娘张棣华订婚,弟弟仲蔼与同院表妹王娟娟订婚。义和团入京,清政府与洋人谈判破裂,战争迫在眉睫,娟娟随父母回苏州原籍;
驼庵传诗录
《驼庵传诗录》依据叶嘉莹女士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所记讲录前一部分:从先秦之“诗骚”到魏晋之三曹、渊明,再由唐宋之各诗词名家至元明之戏曲大作,直至近代诗词名家王国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流中,顾随先生以其独到说解揭示出每一位作家所具有的独特作风,更揭示出所有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心弦的内在动力;讲录后一部分:顾随先生从诗歌创造角度,对诗歌中的“知、觉、情、思”、“诗歌特质”、“诗人修养”、“诗境”、“诗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阐释。
安乐妙宝
范古农居士撰,大藏秘要云:依教中说,一切真言手印,必从师受。若未入灌顶轮坛,辄结手印作法,得盗法罪,所作不成。若于如来像前,诵大轮金刚陀罗尼二十一遍,即如见佛,即同入一切曼荼罗,所求诸法,皆得成就。
阿毗达磨俱舍论
略称《俱舍论》,意译《对法藏论》,又称聪明论。为部派佛教上座部教理集大成者,为《大毗婆沙论》的纲要书。公元第五世纪间,世亲菩萨所著。汉译本有二,一为陈天嘉四年真谛所译的《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本;一为唐永徽二年玄奘所译的三十卷本,历来为法相宗的基本教本。本书基本上是反映世亲住世时代,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的说一切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的主要学说,并吸收经量部的许多观点。内容由界、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定等八品构成,另又附录破我品,则成九品。其中第一、第二的界品与根品,说明现实世界(物质与精神界)成立之要素的‘法’,并说明有为、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六因四缘等名相。第三的世间品,说明地狱乃至天界的生物世界(有情世界)与物理世界(器世界),并介绍印度的宇宙观及地理说。此外,更解说十二缘起,说明轮回的相状,此即业感缘起论。第四业品,说明轮回的原因,并细分业的种类。第五随眠品,叙述烦恼,将其分类为六大烦恼、十随眠、八十八使、百八烦恼,并介绍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实有论,而加以破斥。世间、随眠、业等三品系明示迷之世界(有漏),至于第六贤圣品,则将悟入的阶位分为凡夫位的之三贤、四善根,圣者位的四双八辈,又说明悟入的观法即四谛十六现观。第七智品,则是说明世俗智、法智、类智等十智为获得开悟之智慧,并说明十八不共法。第八定品,除说明产生圣智基础之禅定外,复说明四禅、四无色定、三解脱门、四无量心等其他禅定。第九破我品,则是站在无我之立场,以破斥犊子部之非即非离蕴我及胜论之我等,即明示无我之道理。
父母恩难报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孝子经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