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实录
作者:佚名
《明英宗实录》共三百六十一卷,其中附有《景帝实录》九十一卷,在《明实录》中,其卷数是较多的。实录中收有大量奏疏,本文将对其所收奏疏及其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奏疏是古代社会臣民与帝王沟通的纽带,是民情上达的一种渠道,不同种类的奏疏,其用途亦有不同。《英宗实录》中所收奏疏数量宏大,上书者身份迥异,上疏内容更是广泛。有治国安邦疏、经济改革疏、礼仪文化疏、军事防御疏、民生救济疏、举荐贤才疏、弹劾疏、规劝皇帝疏等等,几乎囊括国家治理的一切事务。奏疏的收录方式亦是多样化,有全文收录、提炼而书、选择而录、仅有提及等方式。因其为官修史书,其修纂者多为进士出身,水平较高,且史料来源广,资料可信度高,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章节列表
升序↑- 英宗睿皇帝实录序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之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四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
- 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一
- 明英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
- 大明英宗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
- 大明英宗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
- 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五
- 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
- 太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九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六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七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二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三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六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七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八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九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
猜你喜欢的书
康熙随州志
《[康熙]随州志》四卷,清刘霦修,清何藩等纂。 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
茶解
明代茶书,1卷,罗廪撰。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生平待考。卷首有屠本畯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序,介绍其书内容为:“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艺植高低,四之定其采摘时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凉燥,七之评其点瀹缓急。八之明其水泉甘冽,九之禁其酒果腥秽,十之约其器皿精粗。”序又称其书: “其论,审而确也;其词,简而考也。”核之全书,确有独到见解。正如《茶解·茶论》所述,作者少年时就喜茶,亲自从事茶之栽培、采制、烹饮,这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多有创见,非明代杂抄前人论述拼凑成篇的茶书可比。但书中也偶有疏失。如《茶经·禁》载:作者认为茶有真香,不应掺以花果杂物。而误驳蔡襄主张以茉莉等花入茶之论,实际蔡襄力主茶有真香,切不可入龙脑之类,见其《茶录》。以花入香始见于明人,实作者误以钱椿年、顾元庆《茶谱》之说误系于蔡襄,乃张冠李戴,偶误记而已。此书又有龙膺万历壬子(四十年,1612)跋。此书当成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屠本畯序可证。仅有《茶书全集》本,《续说郛》及《古今图书集成》均仅节录数条,且编次错乱。
谁先到了重庆
4幕话剧。1943年2月联友出版社初版。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1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0卷。剧本主人公吴凤鸣为帮助弟弟凤羽逃出北平沦陷区去重庆参加抗战,自己留在北平刺杀日本军官和汉奸,最后以身殉国。他在牺牲前说,“还是我先到了重庆”在这里,重庆已成为抗战的中心和精神的象征。一颗心先到重庆,就是为抗战献身。
胜饮编
郎廷极撰。郎廷极字紫衡、又字紫垣,号北轩,汉军镶黄旗广宁 (今辽宁北镇)人,是山东巡抚郎永清之子,自幼聪颖,十九岁时开始步入宦途,初任江苏江宁府同知,1705年授江西巡抚,任期达七年之多。他长期任江西巡抚并十分关注景德镇瓷业,致使制成一种被人称之为“郎窑”的瓷器。由十他十分热心于瓷业,遂将自己的文集定名为《陶人心语》。著有《集唐要法》一卷、《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一卷、《师友诗传录》、《北轩集》等。《胜饮编》是一部杂纂之作,是杂辑有关经史书籍中以酒为内容的语句,汇辑成编,取“不饮而胜于饮”之意,以定书名。书凡十八卷,依次为“良时”、“胜地”、“名人”、“韵事”、“德量”、“功效”、“著撰”、“政令”、“制造”、“出产”、“名号”、“器具”、“箴规”、“疵累”、“雅言”、“杂记”、“正喻”、“借喻”。每卷内各有子目。杂录历代有关酒的人物、故事、物品、习俗、著作等,内容颇丰。有《粤雅堂丛书》及《笔记小说大观》本。
钦定八旗通志
兵制史书。又名《八旗通志二集》。清铁保等奉敕续修。铁保,字治亭,号梅庵,姓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累官吏部主事。是书约于嘉庆间精选补充《八旗通志》而成。较之《八旗通志》,资料来源有所扩大,体例亦有所变通,并增加了一些类目。计凡三百四十二卷,卷首十二卷。卷首载天章、敕谕。“志”有旗分、兵制、职官、氏族、土田、典礼、学校、选举、营建、人物等类。“表”分封爵、世职、宗人府、内阁、部院、直省等大臣以及内大臣年表,八旗都统年表。另有八旗大臣题名。全书已非原志之志、表、传三部分,原志诸传收入人物志内,人物志所补,多系李绂补撰。志下有目,如氏族志下分八旗满洲谱系、八旗蒙古谱系、八旗高丽谱系、八旗汉军谱系等子目。世职表按满洲、蒙古、汉军之黄、白、红、蓝,或前镶后正,或前正后镶,分述其世职。八旗大臣题名按各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分卷。所补内容以乾隆朝为主,卷首天章、敕谕所收资料尤为难得。系研究八旗之社会制度和军事制度沿革的重要参考书。有乾隆末年刻本、1984年中央民族学院影印本。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
清超琛(尼)说,普明编、明俊录。卷内收图像。像赞、序、示众、偈、颂古、机缘、佛事、记铭、行实、自叙行略训徒。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