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

作者: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李芳果(1357年—1419年),即朝鲜定宗(조선 정종),朝鲜王朝第二任君主(1398年—1400年在位),字光远,即位后改名李曔,是朝鲜太祖李成桂次子,李芳远同母兄,母为神懿王后韩氏。早年出仕高丽王朝,官至三司右使。朝鲜王朝开国后封为永安君,拜义兴亲军卫节制使、三军府中军节制使。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八月第一次王子之乱期间,世子李芳硕被李芳远杀害,事后改立李芳果为世子,同年九月,李成桂禅让于世子李芳果,翌年还都松京(今朝鲜开城)。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李芳远发动第二次王子之乱,铲除兄长李芳干的势力,李芳果遂立李芳远为世子,不久禅位于他,成为上王(世宗即位后称“老上王”)。永乐十五年(1419年),李芳果病死于开城仁德宫。享年六十三岁,葬于厚陵。明朝赐谥“恭靖”,朝鲜上谥“温仁顺孝”,但未上庙号。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由朝鲜肃宗追上庙号“定宗”,加谥“懿文庄武”,全称“恭靖懿文庄武温仁顺孝大王”。

猜你喜欢的书

黄帝阴符经解

黄帝阴符经解

黄帝阴符经解,原题「同知建隆观事赐紫道士保甯大师蹇昌辰解」。据刘师培《读道藏记》考证,昌辰乃北宋末成都人。《通志•艺文略》着录是书一卷,今本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作者自序及《阴符经事蹟》一篇。内称昔西王母遣玄女授黄帝《阴符经》三百余言,黄帝又敷演一百余字以系之。故是书取经文四百余字本,分作四章。各章先有总叙章旨文字一段,然后分句注释。注文大旨本于老氏虚静自然,清心寡欲之说,饰以道士养生之言,或引证《易传》以论天道人事契合之机。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

黄帝授三子玄女经,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着录「玄女式经要法一卷」;萧吉《五行大义》引「玄女拭经」,疑即此书。今《正统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众术类。此书内容词语,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古占卜书。经文言占卜日辰吉凶之法,共十四条。所占之事多与选择婚嫁日辰有关。如第一条占与人期会之吉日良辰,第二条占索求聘物,以下各条皆占娶妇嫁女之日辰吉凶。从内容文字看,此经似有缺佚。

南华真经章句余事

南华真经章句余事

宋陈景元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本书是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的副产品。景元以江南古藏本,徐铉、葛湍 校天台山方瀛宫藏本,徐灵府校成玄英《解疏》中太一宫本,张 君房校文如海《正义》中太一宫本,张君房校郭象《注》中太一 宫本,张君房校散人刘得一《注》,江南李氏书库本和张潜夫《补 注》,校勘国子监景德四年印本,得349异字。九家今皆不存,本 书是宝贵的校勘资料。

花部农谭

花部农谭

古典戏曲论著。1卷。清人焦循著。李斗《扬州画舫录》说:“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农谭”,即农家人的谈论。这部论著是焦循于柳荫豆棚之下和农人“闲谈”的记录。谈锋主要针对花部所演的10部著名戏剧,就其本事和故事来源、梗概做了论述。这是花部兴起后,较早的一部专门评论花部戏曲之作。当时(尤其是上层人物)只重雅部——昆曲,对于花部不屑一顾,认为其鄙俗粗疏。可是焦循在前言中却说道:“花部者,其曲文俚质,共称为乱弹者也,乃余独好之。”他认为昆曲谐于律,而听者不看戏文,则茫然不知唱的是什么。可是花部“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花部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农叟、渔父,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所以他对于花部10部名剧大加称颂,如认为花部《铁丘坟》有昆曲《八义记》所不能及者。还指出大众喜爱花部戏剧,“前一日演《双珠·天打》(昆曲),观者视之漠然;明日演《清风亭》(花部),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彼谓花部不及昆腔者,鄙夫之见也”。

孔子家语[四库本]

孔子家语[四库本]

十卷。魏王肃 (195—256)撰。王肃字子雍,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官至中领军散骑常侍。曾遍注群经,不分今古之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长于贾逵、马融之学,唯不喜郑玄之说。故杂取秦汉诸书所载孔子遗文逸事,综合成篇;又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诸书中有关古代婚姻、丧祭、郊禘、庙祧等制度与郑玄不同处,借孔子之名,攻击郑学。卷六关于“五帝”之说,实杂采《礼记》、《左传》,而假为季康子问答,以驳郑玄“六天”说。卷七“郑问”关于“郊祀之礼”说,实杂采《礼记》等书假为定公、孔子问对之词以驳郑玄。自称得之于孔子二十二世孙猛,作为所撰《圣证论》的论据。与郑学对立,称为“王学”。带有辑佚性质,也保存了一些古书。如 《问王(玉)》可考见 《文论》遗文,《王言解》可校《大戴礼记》。《孔子家语》,《汉书·艺文志》著录 “二十七卷,周孔丘门人撰”。早佚。今本十卷,四十四篇,系王肃伪托之作。该书经先贤诸子反复考证,其出于肃手无疑。特其流传已久,且遗文轶事,往往多见于其中。故自唐以来,知其伪而不能废。其书至明代,传本颇稀。故何孟春所注《家语》,自云未见王肃本。明代所传凡二本,闽徐火勃家本,中缺二十余页;海虞毛晋家本,稍有不同而首尾完整。今不知徐木存佚。《孔子家语》有《百子全书》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二十二子》本,《四部备要》本等。清孙志祖有 《家语疏证》。1990年和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明覆宋刊本影印。

大明重刊三藏圣教目录

大明重刊三藏圣教目录

即南藏目录分十七科﹕一般若部、二宝积部、三大集部、四华严部、五涅盘部、六五大部外重译经、七单译经、八小乘阿含部、九小乘单译经、十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十一西土圣贤撰集、十二大乘律、十三小乘律、十四大乘论、十五小乘论、十六续入藏诸论、十七此方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