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简介

《梁书》唐·姚思廉 撰OfJ中华典藏网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OfJ中华典藏网

《梁书》记载自梁武帝萧衍建国至梁敬帝萧方智亡国共五十六年间的历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两代人辛勤撰写完成的。OfJ中华典藏网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南朝历史学家。历经梁、陈、隋三朝,于陈朝任秘书监、领大著作、吏部尚书等职,于隋朝任秘书丞。入隋后于文帝开皇九年又受命编撰梁、陈两代历史,未竟而卒。临终时遗命,嘱其子姚思廉继续完成撰史工作。OfJ中华典藏网

姚思廉,字简之,姚思廉在撰史工作中,充分利用了其父已完成的史著旧稿。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OfJ中华典藏网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的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OfJ中华典藏网

卷一 ·· 本纪第一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 ·· 本纪第二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 ·· 本纪第三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 ·· 本纪第四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 ·· 本纪第五OfJ中华典藏网

卷六 ·· 本纪第六OfJ中华典藏网

卷七 ·· 列传第一OfJ中华典藏网

卷八 ·· 列传第二OfJ中华典藏网

卷九 ·· 列传第三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 ·· 列传第四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一 ·· 列传第五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二 ·· 列传第六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三 ·· 列传第七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四 ·· 列传第八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五 ·· 列传第九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六 ·· 列传第十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七 ·· 列传第十一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八 ·· 列传第十二OfJ中华典藏网

卷十九 ·· 列传第十三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 ·· 列传第十四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一 ·· 列传第十五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二 ·· 列传第十六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三 ·· 列传第十七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四 ·· 列传第十八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五 ·· 列传第十九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六 ·· 列传第二十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七 ·· 列传第二十一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八 ·· 列传第二十二OfJ中华典藏网

卷二十九 ·· 列传第二十三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 ·· 列传第二十四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一 ·· 列传第二十五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二 ·· 列传第二十六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三 ·· 列传第二十七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四 ·· 列传第二十八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五 ·· 列传第二十九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六 ·· 列传第三十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七 ·· 列传第三十一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八 ·· 列传第三十二OfJ中华典藏网

卷三十九 ·· 列传第三十三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 ·· 列传第三十四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一 ·· 列传第三十五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二 ·· 列传第三十六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三 ·· 列传第三十七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四 ·· 列传第三十八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五 ·· 列传第三十九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六 ·· 列传第四十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七 ·· 列传第四十一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八 ·· 列传第四十二OfJ中华典藏网

卷四十九 ·· 列传第四十三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 ·· 列传第四十四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一 ·· 列传第四十五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二 ·· 列传第四十六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三 ·· 列传第四十七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四 ·· 列传第四十八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五 ·· 列传第四十九OfJ中华典藏网

卷五十六 ·· 列传第五十OfJ中华典藏网

附录 ·· 梁书序OfJ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