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天外乘

作者:王世懋
窥天外乘

一卷。明王世懋撰。此书为王世懋诸多著述之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专论明代掌故、故事,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足资参考。尤其是关于明代掌故之记载与辨疑,较有价值。此书体例颇似《龙川略志》之体例。但《龙川略志》只记作者之所阅历之事,而《窥天外乘》则泛言明朝一代之事。其中关于“建文当复年号、修实录;景帝当称宗;兴献帝不当祔庙;仁宗、宣宗不宜以兴献帝之故而早祧”等条,持论皆正。同时他又对“宣德非建文之子、元顺帝非合尊子”等加以辨正,认为这些一出于建文故臣之口,一出于宋遗民之口,均未可信。另外书中所记关于佩袋官窑器之类,亦足资考证当时之掌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版本很多,有《王奉常杂著》本、《纪录汇编》本、《续说郛》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元明善本丛书》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王世懋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松隐文集

松隐文集

诗文别集。四十卷,其中诗、赋二十二卷。宋曹勋撰。《宋史·艺文志》著录曹勋《松隐集》四十卷,据宋楼钥《松隐集序》,此本为勋子编成,宋时亦曾刊刻,但未见其传世。现在可知最早刊本,刻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四十卷。此本前有正统时大理寺洪益中所撰序,谓此集为曹勋十世孙曹参所藏,六册,四十卷。《四库全书》所收之《松隐文集》,系从抄本采抄,为残本,第十四卷全缺,故标为三十九卷。其实抄本亦有全璧传世,如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鲍廷博手写本,即四十卷,丁丙《善本书藏书志》亦标明藏有四十卷本(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另有1920年刘承幹所刊《嘉业堂丛书》本,系据明正统刻本刊刻。文物出版社1982年影印了《嘉业堂丛书》,名《松隐集》。

幼学歌

幼学歌

清·王用臣撰,王用臣生平不详。蒙学作品,分天文门,地理门,人事门,物类门四类。

医述

医述

综合性医书。16卷。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道光6年)。程氏通儒业医,工于诗文。他以“医书浩繁,学者苦难遍阅,乃积数十年之心血,上自《灵枢》、《素问》,下至近代名家,综贯众说”本着“采其精华,遗其糟粕”的宗旨,汇编而成本书。因遵孔子“述而不作”之意,故题名为《医述》。卷1~2为“医学溯源”;卷3为“伤寒提钩”;卷4为“伤寒析疑”;卷5~12为“杂证汇参”;卷13为“女科原旨”;卷14为“幼科集要”;卷15为“痘疹精华”;卷16为“方药备考”。由于作者富有临证经验,又兼擅文理,并受清·乾嘉时期重于证据的学风影响,因此该书的特点是编次极为清晰,各卷、各门、各条的排列均条不紊。每条附记出处或作者姓名;选材较为严谨,重于临证,其引录旨在“切要”,其所辑有的仅数行、数语,甚或数字,重点突出,便于读者由博返约;资料丰富,介绍客观。所辑内容除历代三百多种医书外,还包括经史子集诸书中有关的医药材料。对每一个问题,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列有多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尊重作者原意,不加评述,全书比较系统地,客观地保存了中医学术的历史面貌。书名“医述”,实际上在一些学术问题上也反映了程氏的见解或思想倾向,对读者颇有启悟。建国后安徽人民出版社曾予点校内部发行,后安徽科技出版社再予校订出版。

李太白诗集注

李太白诗集注

李白诗注本。清王琦辑注。琦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另有《李长吉歌诗汇解》。李白、杜甫均为唐伟大诗人,但后世对其诗集的注释多寡不均。清杭世骏曰:“注杜者,自宋以后已有千家……太白之集历五百年而始有萧、杨二家,又历五百年而始有盐官胡氏孝辕。孝辕亡后,今且百馀年矣,文士林立,未有起而补其阙者。”(《李太白集辑注序》)王琦正是鉴于此种情况,积数十年时力重为编次,参合诸本,汇集杨、萧、胡三家注之长,而纠其错讹疏漏,益以逸篇,厘为三十卷。其前二十五卷略依萧士赟本次第,但删去分类标目及题下所注作者游踪;杂文四卷依郭云鹏本次第,参订以缪曰芑本,并详加注释。别以序志、碑传、赠答、题咏、诗文评、年谱、外纪为附录六卷,而将缪曰芑本的《考异》一卷散入各篇文句之下。该书补刻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后续有重刻。校勘方面,善于取资文义及有关旁证,作出精确判断。其注释考证详于典故与地理。王琦自序云:“芟柞繁芜,补增阙略,析疑匡谬,频有更定。至于山川古迹之地形、鸟兽草木之名状,尤加详考,不厌繁复,盖将以为多识之助”,故虽知有“绮碎鳞杂”之议,而仍坚持详尽综博,以“搜罗轶典,抉发奥思”。王氏又精通道书佛典,用以注释“才兼仙佛”的李白,正“足以发太白难显之情,而抉三家未窥之妙”(杭世骏《李太白文集序》)。对于前人的见解,王氏能慎重斟酌,去短从长,融入自己的心得,成为新注,总观全书,持论平正,客观可信。是书又名《李太白全集》、《李太白文集辑注》,是当时李白诗文合注最完备的本子,历来得到学术界重视,除王氏自刻者外,有多种翻印本,如《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万有文库》本及中华书局1979年标点整理本等。今人瞿蜕园、朱金城为李白集作新校注,即以此为底本。

瑜伽师地论选译

瑜伽师地论选译

本注译旨在充分继承前人注疏披寻成果的基础上,对原典加以详注并译成现代语体,且力求反映现代宗教学、佛学有关研究的新成就,做到让教外普通读者也能看懂,并受到此宝典的不尽惠溉。然而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感到此译的难度极大,本人又才疏学浅,根性愚钝,每每因一组名相的译文苦索数日。幸有玄奘大师精神的鼓舞,为弘扬中华文化,我终于努力完成了本注译,虽聊胜于无,但错谬之处定有不少,吾寄望来者献出更佳注译本。

作佛形像经

作佛形像经

一卷,失译人名。叙优填王造佛之形像,说造像之功德。造立形像福报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