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惧失败才是可耻
《东方杂志》三十周年纪念要我作一篇自传。自维一介侨商,非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贡献宗邦事业,愧不敢当。乃荷绩函催寄,语重意诚,过却恐涉不恭,谨书稍关实业教育及侨情数者,聊以塞责。
一 追忆往事
我为福建同安县人,世居集美社,距离厦门水途数海里。九岁入私塾,十七岁第一次南来新加坡,随同先君从商,二十岁首次回梓完婚,二十二岁第二次南来。二十五岁第二次回梓。二十六岁第三次南来。二十八岁第三次回梓。三十岁第四次南来。三十一岁始自经营米谷,号曰谦益;同时并创设菠萝罐头厂。三十二岁买山地五百英亩,种植菠萝,逐年入息不过二万元。其时南洋橡皮业甫在萌芽,乃觅购种子二千元,插种于菠萝之边。三十三岁向印度人租一制造熟米厂,日出米数百担,专售印度,年余获利十余万元,乃承购该米厂二十万元。制熟米之法,系将谷用水先浸至透湿,然后炊热,落厂栈磨去壳后,印人食米多用此法。南洋华侨前多脚气病,若食此米,则脚气可愈。三十五岁熟米厂遭回禄之灾,重新建造,损失数万元。
三十六岁剪去辫发,示与清廷断绝关系。时适橡皮价昂,将所种之橡皮园卖给英人三十五万元,复购置山地数千英亩,仍垦植橡皮,每年垫去资本十余万元。三十七岁任新加坡闽侨首创之道南学校总理,加入同盟会。是年秋清政府推倒。在福建会馆开闽侨大会,倡办保安捐,筹款资助闽省光复,被举为会长。三十八岁秋第四次回梓,在集美大祠堂传集乡长,告以创办集美两等小学校,及建筑校舍之要义。议定即托友物色校长教员十余人,始知同安全县,仅有师范简易科毕业生四人,除一人转营商业外,尚有三人,即聘其二。查同安全县人口四十万人,仅有县立小学一校,私立四校,学生统计不满六百名,其文化如何可以想见矣!
我在南洋将归之前,曾购办制造罐头机器。运回集美设厂制造海蛎,并聘到日本人任技师,结果成绩不佳,将该厂移厦门,改作大同股份有限公司食品罐头厂。
三十九岁,春二月集美小学校开幕,夏集美小学新校舍告竣移居焉。我于夏秋之间,出游同安各处乡村,目击儿童成群嬉游赌博,衣不蔽体,且有赤裸全身者,询之乡长有无设教,咸云旧学久废,新学师资缺乏,经费奇重。无力创办云。我听其言,深感闽南数十县,同安如是,他处可知,若不亟图改善,恐将退处于太古洪荒之世,岂不可悲?顾以能力有限,时萦脑中而已。是年秋第五次南来,扩充菠萝厂,四十一岁适欧战发生,船运不便,货物积滞,大感困难。几乎有停业之虞。四十二岁租期限轮船四只,川走南洋及印度等处。四十三岁购置轮船两只七千吨,出价一百万元,航行欧亚,曾往浦口载运华工往法国。秋将一部分菠萝厂,改作生橡皮厂。并命舍弟敬贤回梓建筑集美师中校舍及创办女小学。四十四岁复将熟米厂改为生橡皮厂,规模扩大,并直接推售美国,较之就地售于洋商,获益不少。
四十五岁春,集美师中学校开幕,夏秋所置两只轮船,因欧战关系沉没于地中海。收回战险赔偿费一百五十万元,冬购置橡皮园一千英亩,出价四十万元。并购拓山地数千英亩,垦植橡皮,复在霹雳邦之太平埠及槟榔屿埠,设生橡皮分厂。同时倡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
四十六岁,集美商科及幼稚园开办。是年本拟长住桑梓,致力办学,不复南来操心商业,故南洋商务稍事收束,计其时如除还债务外,剩有资产四百万元。按逐年入息,尽数提归办学之需。秋八月第五次回梓,九月假厦门陈氏大宗祠,传集各界倡办厦门大学。其目的系要求最优美适宜之演武场官民山地为大学校址。
四十七岁,集美女师及水产学校开办,夏聘定汪君精卫任厦门大学校长。迨秋间因陈总司令炯明,由漳州领粤军回粤。汪君乃来函告辞。十月我往上海邀同余日章、郭秉文、李登辉、黄炎培、胡敦复、邓华英、黄孟奎诸君。开厦大筹备员会议。
四十八岁四月六日,厦门大学假集美校舍开幕成立。五月八日,厦门大学校舍奠基。秋驰函新加坡将第一生橡皮厂,改作橡皮熟品制造厂。
四十九岁,二月厦门大学移入新校舍。建造集美第一渔船,为水产学生实习,费款三万元。三月第六次南来,原拟稍住数月,重行回梓;迨抵埠后,鉴于生橡皮厂同业竞争之剧烈,不得已取消来意,即往马来亚橡皮出产地,创设分厂九处。大半系承购旧厂改革,同时并扩充橡皮熟品制造厂。
五十岁,集美女中并幼稚师范开办。是年新加坡寓有同邑人爪哇大富某侨,拥巨资数千万元者,因代厦门大学向他捐募,不纳。五十一岁往游爪哇。创设分行数处,在万隆、泗水二埠,遇两位乡侨,各积有资产数百万元,年纪已大,皆无子嗣可继承其业,然我恐曲高和寡,不敢奢望,但请捐建厦大图书馆舍一座十万元,亦竟无效。
五十二岁,集美农林学校开办。向法国购集美第二渔船一只三百余吨,价七万元。是年英政府限制橡皮出产,价值大涨。乃卖去第二次橡皮园二千英亩。银一百四十万元。转购入数段七千余英亩,银一百五十万元。其年生橡皮厂获利四百万元。冬间函告厦大、集美二校长,新年可增加经费,扩充设备,并拟捐建厦门、福州、上海三处图书馆,计其时除债务外剩有资产可一千二百万元,拥有橡皮园一万五千英亩,每亩现年可入息一百元,姑如减至五十元,全年亦有七十五万元。其他营业入息亦属不少,自以每年担负教育义务一百多万元,不为过举也。
五十三岁,春复购橡皮园一千英亩,出价六十五万元,其地距离新加坡市区仅六英里,又创设牛皮厂、肥皂厂、造纸厂。(纸厂不成,耗去定购机器银二十万元。)夏秋之间,橡皮市价大跌。上年各途营业又多失利,审度时势,绝无乐观之希望,不得已停止集美校舍工程,驰函取消图书馆之筹备,此为我一生最抱歉,最失意之事件。
五十四岁,卖去第三次橡皮园五千英亩。价银三百五十万元。虽获此巨款,然不敷两年来之支出,故难免处于困难之景地。
五十五岁济案发生。倡办山东惨祸筹赈会,被举为会长。其时全侨抵制日货至为剧烈,我所办之南洋商报。因登载某家某日到有大帮仇货。对方竟以此含恨,致橡皮制造厂重要部分,遭其回禄,损失六七十万元,更以抵制日货之故,日人大肆报复,有组织之同类物品,贱价竞售,受创尤大。
五十六岁,卖去第四次橡皮园六千英亩。价银二百六十万元。除还债外,所剩无几,从此之后橡皮价值日败,橡皮园乏人承手矣。
五十七岁至今四年间,各途营业更形惨败。土产败市,产业贬值,不景气之严重,自有新加坡以来所未有,亦世界所未有。损失之巨,毋待赘言。
二 实业及教育
自五十三岁迄兹八年,江河日下,入息毫无。盖诸营业中,唯生橡皮厂最为有利,而前服务诸伙友十多人,相继离去作同业之经营。各银行更供给款项,至七百多万元。故资本宏厚,竞争剧烈。致数年来优美之利权,完全丧失,至银行何以容易相信彼等而投资,因凡许售欧美橡皮,买客当由银行认来信用票,银行以票利厚,故争相放款耳。竞争诸旧伙,大半已于前年失败,银行损失亦甚巨,现存数家,亦曾经过困难,但因价值低廉,资本短少,难期发展,然在马来亚市场上最活动者,莫非旧伙友也。
我办学之动机。盖发自民国成立后,念欲尽国民一份子之天职,以一平凡侨商,自审除多少资财外,绝无何项才能可以牺牲。而捐资一道,窃谓莫善于教育,复以平昔服膺社会主义,欲为公众服务,亦以办学为宜。更鉴于吾闽文化之衰颓,师资之缺乏,海外侨生之异化。愈认为当前急务,而具决心焉。集美师中初办两年,四易校长,外人不知中间苦况,每多误解,且或讥为商人见异思迁,然敷衍潮流,较之实事求是,相去悬殊,故不得不彻底改革。我在厦门鼓浪屿,遇一富侨在其乡里办一小学,附设师范科两班,甫仅数月,纠纷枝节,告我曰:“唉,吾侪当时以为赚钱难,今日方知费钱更难也。”
集美中等学校,开办时系注重师范,次及中学实业等科;因鉴于全闽师资之缺乏,及严求师范生毕后人人须能实践教职,故首期招生,不便造次,乃函商闽南各县劝学所长,请各保荐合格贫生,及志愿将来任教席者五名,其待遇则较政府所办者为优。如此设施,经数期后,师范生在学者数百名。
闽南地瘠民贫,海多田少,对于水产农林,故特加以注意。其初拟先办水产学校;民国六年,资送吴淞水校考取第一名学生,往日本留学,毕业后服务集美水产校。开办后又恐毕业生无出路,乃向欧洲购买集美第二渔船一只,使其出海捞渔,三四天后满载而归,成绩甚佳,所得之鱼多为帆渔所未见。迨开市发售,每次需七八天方能卖完,缘闽南交通不便,不能急运内销售,而厦门一隅销路短少,供过于求,且冰块昂贵,利不及费;不得已,乃令该渔船驶往上海渔捞。厦门大学创办之起源,为鉴于闽省中等师资之缺乏。盖小学师资既有集美学校可负责,而中学师资,则尚付阙如,然大学要办理稍完备,需款浩大,非千万元以上不为功。窃以南侨之富,若有宏愿者出。则三数人之力已绰有余裕,且百尺高楼从地起,要彼先筹现款,而后创办,度今之势,无日可成,故我不计成败利钝,勇往进行,最初准备三年内,捐输开办费一百余万元,待规模稍具,引起侨界信仰,然后奔走南洋各埠筹募巨款,以闽侨之富。目的不患不达也。
向人募捐办学,势有不同,如办中小学,可以沾门劝募,半由情面,半出本意,多者千百元,少者数十元。结果筹有数万元,或多至一二十万元,便是最佳成绩,可以作基金,可以抵多年校费,至于大学募款,则似不然。凡殷富之家,须了解人群责任,及社会义务,才能自动慷慨,虽出于朋友之劝募,亦当由本身热诚乐输,如此则少者数万元,多者可至数十万以至百万者,则规模方能远大,倘其人不解国家社会为何物,人群天职为何事,拔一毛亦难,况巨大捐款乎?
厦大、集美两校,十余年间,我各捐去四百余万元,集美从未向人募捐。厦大前年曾由林校长文庆,向黄君奕住捐办图书册三万元,又曾君江水捐建图书馆一十万元,又叶君玉堆捐款五万元,又北平文化基金委员会,年补助理化科三万元,国府于民十八年秋,按月助款五千元。自东北事变以来所交不及半数。去年厦门之厦大协进会,并林校长来南洋捐募。合计约募得二万元。
南洋华侨素称爱国,然对祖宗庐墓所寄之桑梓,理宜更加注意。西哲有言:“凡有诚意为公益者,必须先近后远。”查闽南富侨,在南洋未遭不景气之前,约可千家以上,若每人能在其故乡办一小学校,或数人合办一校,按年每校津贴费至多不过一千元,则闽南何患教育不普及;而事实上乃等于凤毛麟角!民九我在集美倡设同安教育会,其目的在图同安小学之普及,而向南洋同侨筹募年捐,按每年增办三十校,十余年间全县可以普遍,甫办两年,成立四十余校,每校年约补助费六百元,在新加坡募有年捐二三万元,他埠尚未进行。迨收款时,成绩则不及半数,或完全推诿,或交不及半,于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原定计划,终成泡影。
橡皮熟品制造厂之创办,我亦为一种理想之提倡。二十世纪称为橡皮之时代。欧美之盛,固不待言,岛国日本亦已设厂至数百家,独我国则尚未萌芽。新加坡为橡皮出产地,且距离我国不远,男女侨胞数十万人,若能设备大规模制造厂,不特可以利益侨众,尤可以为祖国未来工业之引导。如化学、工程、技术、机师人才等等。须经长时期之训练,如教育之造就师范生,应有发展林立之可能,故锐意进行,当时聘到东西洋技师多人,教练工作,凡各种车胎、靴鞋、雨衣,及其他用品,无不研究制造,前后垫去资本银八百万元,雇用男女工人六千名,分设发售处八十所,乃遭不景气之损失,及日货贱价倾销之竞争,致一切皆遭打击,陷入困难之境地。
我在此三十年间之经营,统计所入赢利,米业约五十万元,菠萝厂一百万元,轮船一百五十万元,橡皮园四百万元,生橡皮厂一千二百万元,共一千九百万元。至支出之数,厦大、集美两校八百万元,利息五百万元,橡皮制造厂亏损四百万元,牛皮、肥皂、造纸、枋木厂损失七八十万元,地皮产业亏折一百万元,共一千八九百万元。我之个人家费,年不过数千元,逐月薪水足以抵过。在集美建一住宅,值不上一万元,他无所有。今日资本实力丧失迨尽,而校费若极力缩减,现状尚可勉强维持,善后问题,则茫无把握矣,或谓我当时校费若早缩减,可免今日困难。语虽近情,然我则否认是说,盖自不景气来临,平素较我殷裕者尚多,既无如我之负担,乃现下之困难,固亦不减于我,且更有甚者,又何说焉。自古英雄豪杰,何尝不遭艰危落拓,况我乃一庸愚侨商,安敢妄事怨咎,美国汽车大王有言曰:“正当之失败,无可耻辱;畏惧失败,才是耻辱。”其言足资警惕。除愿国人勿引我之困厄为口实,致阻公益事业之进展,陷我于罪人幸甚。
三 华侨与祖国
闽南华侨不下数百万人,不亚其他繁盛区域,何以闽南社会仍属衰落,民生仍属艰难,乡邦事业,实际似无裨补,推究其实,殆有三种原因,一则此间乐不思蜀,绝无祖国观念,及身如是,后辈可知。一则入只供出,或所入有限,无资可以寄归。一则固富有资财,不忘乡梓,虽挟资回里,不过建华屋,蓄婢仆,锦衣玉食,交结权贵,阔费大豪侈,导变风俗,或则放钱债,高利息;购良田,独善其身,无民生之观念,无社会之利益。且田地有限,原为农村生命线,一归大地主,则农民不能自存,至贫民借债入手,多作不正当之开销。结果财产俱亡,其流弊酷烈,转出富侨之所赐也。
过去华侨在祖国稍可获得荣誉者,缘华侨较之国内居民,资财比较丰裕。故对于义务捐输,亦比较容易,遂博得爱国荣名,几乎华侨不归,如吾闽何。自民国成立后。各界同望华侨运资回国,振兴实业,大利民生,而尤以吾闽人为甚。若究其实,虽在不景气未来之前,亦如画饼充饥,徒拥虚名而已!盖少数义捐,集腋成裘,乃普通人容易做到之事。对于精神上、营业上,绝无关系。较之倾家产,运巨资,归祖国,舍熟就疏,艰难辛苦与新事业奋斗者,殊有天渊之别。至华侨拥有资产之人,现下可分两种:一为侨生承先人遗积,富者尚在不少,此辈久已忘祖,安有祖国观念?一为年在四五十岁之老客,经久年辛苦奋斗,始成艰难缔造之事业,多属不动产,或商场货账,虽有现资,不过十之一二,使其热心祖国,亦仅衣锦回梓,省视庐墓,或稍息尘劳,或游历观光,目的不过如是而已。谁肯舍半生在南洋已成之事业而另图未必有利之新事业耶?
我久客南洋。对于侨情颇知底蕴,既不欲祖国空费无益之期望,亦不愿侨众辜负国人之推崇。故凭我良心上坦白无隐,据实倾诉,功罪均不之计。虽然,华侨之于祖国,亦非绝无乐观之可能,以我鄙见,约有三事,若能达到,则华侨决不负国人之希冀!
(一)政治纳入正轨,地方秩序良好,无军阀劣绅士豪之欺凌。
(二)交通略已发展,利便新事业之建设。
(三)独资创办或组织股份公司,成绩稳健,利益优厚,则利之所在,人必争趋,而华侨之投巨资归祖国,势如水之就下,即平昔乐不思蜀之流,亦必倾资而乐于归化也。
编者按:本文原载《东方杂志》,第三十一卷第七号(民国廿三年四月),页五——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