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
作者:脱脱
纪传体史书。元脱脱、阿鲁图等撰。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另附《金国语解》一卷。修于元至正三年至四年(1343—1344)。记述了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共120年的史事。以王鄂的《金史》做蓝本,兼采《金实录》及刘祁《归潜志》、元好问《中州集》与《壬辰杂编》、张《大金集礼》等书,笔削而成。条例整齐,记事较详密,胜于同时所修的宋史、辽史。本纪叙次严整,先列一篇《世纪》,追述金先祖,末载《世纪补》,记述景宣帝、睿宗、显宗这三位后来追认的皇帝。诸志最为系统、详备。食货、兵、百官、选举各志对金代制度和社会特色多有记载。河渠志记载二十五埽创设和黄河治理,保存了重要资料。“文聘表”为首创,用表格形式记录了金与宋、西夏、高丽等国和战庆吊往来诸事。简明扼要。是研究金代的基本史料。不足之处是人名错讹、互相岐异。清代施国祁有《金史详校》,今人陈述作《金史拾补五种》可供参考。版本有元至正本、明南监本、清殿本、百衲本。1975年中华书局有校点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卷一·本纪第一·世纪
- 卷二·本纪第二·太祖
- 卷三·本纪第三·太宗
- 卷四·本纪第四·熙宗
- 卷五·本纪第五·海陵
- 卷六·本纪第六·世宗上
- 卷七·本纪第七·世宗中
- 卷八·本纪第八·世宗下
- 卷九·本纪第九·章宗一
- 卷十·本纪第十·章宗二
-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章宗三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章宗四
-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卫绍王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宣宗上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宣宗中
-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宣宗下
- 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哀宗上
- 卷十八·本纪第十八·哀宗下
-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世纪补
- 卷二十·志第一·天文
- 卷二十一·志第二·历上
- 卷二十二·志第三·历下
- 卷二十三·志第四·五行
- 卷二十四·志第五·地理上
- 卷二十五·志第六·地理中
- 卷二十六·志第七·地理下
- 卷二十七·志第八·河渠
- 卷二十八·志第九·礼一
- 卷二十九·志第十·礼二
- 卷三十·志第十一·礼三
- 卷三十一·志第十二·礼四
- 卷三十二·志第十三·礼五
- 卷三十三·志第十四·礼六
- 卷三十四·志第十五·礼七
- 卷三十五·志第十六·礼八
- 卷三十六·志第十七·礼九
- 卷三十七·志第十八·礼十
- 卷三十八·志第十九·礼十一
- 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乐上
- 卷四十·志第二十一·乐下
- 卷四十一·志第二十二·仪卫上
- 卷四十二·志第二十三·仪卫下
- 卷四十三·志第二十四·舆服上
- 卷四十四·志第二十五·兵
-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六·刑
- 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七·食货一
- 卷四十七·志第二十八·食货二
- 卷四十八·志第二十九·食货三
- 卷四十九·志第三十·食货四
- 卷五十·志第三十一·食货五
- 卷五十一·志第三十二·选举一
- 卷五十二·志第三十三·选举二
- 卷五十三·志第三十四·选举三
- 卷五十四·志第三十五·选举四
- 卷五十五·志第三十六·百官一
- 卷五十六·志第三十七·百官二
- 卷五十七·志第三十八·百官三
- 卷五十八·志第三十九·百官四
- 卷五十九·表第一·宗室表
- 卷六十·表第二·交聘表上
- 卷六十一·表第三
- 卷六十二·表第四
- 卷六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
-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下
- 卷六十五·列传第三·始祖以下诸子
- 卷六十六·列传第四·始祖以下诸子
- 卷六十七·列传第五
- 卷六十八·列传第六
- 卷六十九·列传第七·太祖诸子
- 卷七十·列传第八
- 卷七十一·列传第九
- 卷七十二·列传第十
- 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
- 卷七十四·列传第十二
- 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三
- 卷七十六·列传第十四
- 卷七十七·列传第十五
- 卷七十八·列传第十六
- 卷七十九·列传第十七
- 卷八十·列传第十八
- 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九
- 卷八十二·列传第二十
- 卷八十三·列传第二十一
- 卷八十四·列传第二十二
- 卷八十五·列传第二十三·世宗诸子
- 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 卷八十七·列传第二十五
- 卷八十八·列传第二十六·纥石烈良弼等
- 卷八十九·列传第二十七
- 卷九十·列传第二十八
- 卷九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 卷九十二·列传第三十
- 卷九十三·列传第三十一
- 卷九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 卷九十五·列传第三十三
- 卷九十六·列传第三十四
- 卷九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 卷九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 卷九十九·列传第三十七
- 卷一百·列传第三十八
- 卷一百一·列传第三十九
- 卷一百二·列传第四十
- 卷一百三·列传第四十一
- 卷一百四·列传第四十二
- 卷一百五·列传第四十三
- 卷一百六·列传第四十四
- 卷一百七·列传第四十五
- 卷一百八·列传第四十六
- 卷一百九·列传第四十七
- 卷一百十·列传第四十八
- 卷一百十一·列传第四十九
-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五十
- 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五十一
-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五十二
- 卷一百十五·列传第五十三
- 卷一百十六·列传第五十四
- 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十五
-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 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五十七
-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五十八·世戚
-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五十九·忠义一
-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六十·忠义二
-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六十一·忠义三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六十二·忠义四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六十三·文艺上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六十四·文艺下
-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六十五·孝友
- 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六十六·循吏
-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七·酷吏
-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六十八·列女
-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宦者
-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七十·逆臣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七十一·叛臣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七十二·外国上
-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七十三·外国下
- 附录等
猜你喜欢的书
空山灵雨
许地山著。1925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收集作者1922年间的作品四十余篇,均曾在《小说月报》上连载,是作者早年对社会、人生、爱情问题思索的结晶。《万物之母》写一个儿子被乱兵杀死的老妇人发疯的故事,谴责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公理战胜》对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罪恶给予无情的嘲笑。《面具》通过人面与纸制面具的比较,讽刺人世间的奸诈虚伪。《蝉》借雨中挣扎的蝉,象征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命运。《三迁》通过母亲为逃避恶劣的环境把儿子从城市迁到农村再入山野的故事,提出了严重的社会和教育问题。《愿》和《落花生》表达了埋头实干的平民主义思想。其他的作品,有的表现人生旅途中的疲惫和苦恼,有的描写男女恋情和纯洁的童贞,其中流露出“生本不乐”的佛家思想,有一定的消极倾向。书前的作者《弁言》,介绍自己写作的思想背景。
东岩集
明代诗文别集。夏尚朴(字敦夫,号东岩)著。他所著述的诗文,初刻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题《夏东岩文集》6卷,诗集6卷。《四库全书》本仅收录了文集6卷,未收录诗集。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傅而保又重梓之,卷帙与嘉靖刻本有所不同,变为14卷,另首1卷。这2种刻本,今皆有存本。四库馆臣议论其文说:“尚朴本讲学之士,不以文章为工,然其言醇正,固亦不乖于大雅焉。”(《四库全书总目》卷172)这也说明其文并无多少文学色彩。但他的诗作,却无甚理学气,颇堪讽诵,正如陈田《明诗纪事》所说:“敦夫讲学,得之娄一斋(谅),一斋出之吴康斋,康斋诗入击壤派,殊不耐观,敦夫诗清超可喜。其论诗云:‘汉魏以来,至唐宋诸大家,皆有典则。至陈白沙自出机轴,好为跌宕新奇之语,使人不可追逐,盖本之庄定山(昶),庄定山本之刘静修(因),规模意气绝相类,诗学为之大变,独古选和陶诸作近之。’盖尝究心此事,宜其所作不入击壤一派也。”统观其集,所言确有道理。
半轩集
十四卷。明王行(1331—1395)撰。王行,字止仲,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少授徒于城北齐门。洪武初,有司延为学校师。后馆凉国公蓝玉家。蓝玉荐之太祖朱元璋,得召见。蓝玉诛,王行亦坐死。事迹具载 《明史·文苑传》。著有 《樯园集》、《四六札子》、《止仲词稿》、《通意宜资》等。王行死后,其作收于孙肯集内,直至弘治四年(1491)才由张习刻印别行。前有洪武二十四年(1391)金文征序,张习跋及杜琼撰写的传、邹亮的传跋。是集凡十四卷。王行善文,其文踔厉风发,纵横跌宕,极尽驰骋,颇肖其为人。其诗亦清刚肃爽,清新可诵,王行亦善山水,时人称之为王泼墨。在北郭十子之中 (案 《明史·文苑传》载,王行与高启、徐贲、高逊志、唐肃、宋克、余尧臣、张羽、吕敏、陈则号北郭十友,亦曰十才子),与高启称为劲敌。就文论文,不能不推一代奇才。有两淮马裕家藏本。是集被收入 《四库全书》,此外还有多种抄本行世。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洞真智慧观身三百大戒文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无上秘要》卷四五亦全录其文。此书内载「玉清智慧戒」(又称观身戒),包括下元戒品一百八十条,中元戒品二百十六条,上元戒品三百条,共计戒律六百九十六条。据称此戒乃太上高圣道君授元始天王,元始天王又传授太微天帝、太极高仙,道学之士皆应尊奉戒文。
道德篇章玄颂
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
林肯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林肯》钱智修著。林肯,美国第16任总统 (1861—1865)。生于肯塔基州。9岁丧母,但得到继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未受过正规教育,靠刻苦自学,涉猎甚广。早年当过工人、水手、店员、邮递员和土地测量员。1836年在伊利诺斯州开业当律师。1834年步人政界,相继出任州议员、国会众议员。1856年加入共和党,力主阻止奴隶制的扩大。1860年当选总统,南方因此叛乱。南北战争期间,颁布 《宅地法》 和 《解放黑奴宣言》,使联邦政府稳操胜券。1865年4月14日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遭刺客布斯枪击,头部饮弹,翌日晨逝世。消息传出,举世震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