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遗录
作者:王世德
《崇祯遗录》是由自称为草莽孤臣的王世德撰写而成。王世德,字克承,号霜皋,明朝大兴县(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市大兴县)人。明朝末年,王世德子承父业,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当年王世德年少时春风得意,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要职,频繁出入宫门,穿梭于宫廷皇族内臣之间,亲身目睹经历了明末崇祯帝在位期间朝中的诸多事件,起伏变故,以及王朝的最终灭亡。做为一个生命个体,从锦衣玉食到一芥草民,荣华富贵乃过眼云烟,王朝变故亦不过昼夜事也。思之于心,颇多感慨,奋笔疾书,述诸笔端。《崇祯遗录》所记录的史实,从崇祯皇帝即位开始,一直写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受挫兵败撤离北京城而南退,皆是作者亲历目睹之事,与一般的旁门闾巷稗官野史笔记相比较,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否认的。由于《崇祯遗录》记述的内容是崇祯朝史事,盛赞崇祯德行,且多有指斥清廷之言,凡此种种,莫不触犯清廷的禁忌,所以在乾隆四十七年,四库馆臣奏请朝廷加以禁毁。
王世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爱的艺术
弗洛姆的代表作,从科学和精神分析角度谈爱的伦理著作。埃·弗洛姆著。1956年美国哈珀·罗出版社出版,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包括1个前言和4部分。各部分内容:1.断定爱是一种无师自通的情感,它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象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也应该学习的。2.全面阐发了爱的理论,认为爱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它既使人克服孤独感,又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人自身的尊严。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各种形式的爱,如母爱、性爱、兄弟的爱、对上帝的爱、自爱等等,都包含着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4种成熟人才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3.剖析了当代西方社会的爱,指出西方社会的爱已被市场上的交换原则所渗透,蜕变成商品关系,出现瓦解的状态。4.强调了爱的实践,认为真正的爱必须是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产物。爱的实践和其他艺术实践一样,有4个共同要求、规范、专心、耐心、关心。爱的成功的主要条件是克服自恋,这要求谦恭、客观和理智。爱的艺术实践则需要通过自信和勇气达到信仰的实现,任何人只要努力建立这些品质,就会学会爱、拥有爱。
顺治云中郡志
十四卷。清胡文烨等纂修。胡文烨,字德辉,山西永济县人,出身贡生,顺治七年(1650)从昌平知州升大同知府,九年(1652)又升为平阳巡道。按《云中郡志》云中郡为大同府之古名,来源始于秦,其地处边陲,秦汉以来,屡为胡人侵略。明洪武七年(1374)改元大同路为大同府后,充实武备,严紧边防,遂安然无事。自升府以后,领有四州七县。其志旧有明正德十年张钦修本,又有万历间知府汪承爵续修。顺治初年,胡文烨久购得明守汪承爵所纂《大同府志》,首尾三册,与郡之学博子衿辈,斤斤参稽,通牒报可,遂辑其事而纂修,志成于顺治九年(1652)。全书十四卷,分为:卷一至卷二方舆志:沿革、疆域、星野、山川、风景、形胜、古迹、风俗、封建、巡幸诸类隶之;卷三建置志:城池、公署、坊表、学校、仓驿、桥梁、祀典、陵墓诸类隶之;卷四食货志:赋税、丁役、物产诸类隶之;卷五秩官志:总督、巡抚、巡按、饷司、监司、守令、幕僚、教职、协将、都司、守备诸类隶之;卷六名宦志:忠烈、功业诸类隶之;卷七武备志:兵籍、饷籍、守御、征讨、边警、抚款、关塞、边堡、烽堠诸类隶之;卷八至卷十一人物志:征辟、甲第、乡举、里选、忠义、孝友、卓行、事功、文学,贞节诸类隶之;卷十二外志:侨寓、仙释、逆变、灾祥诸类隶之;卷十三至卷十四艺文志:碑记、题咏、跋诸类隶之。该志系据汪承爵本补辑而成。全编体例尚简洁,文笔雅驯。
正德朝邑县志
明代方志。明王道修,韩邦靖纂。二卷。道,武城(今属山东)人。正德进士,历国子祭酒,终官吏部侍郎。邦靖字汝度,号五泉,陕西朝邑(今大荔)人。正德进士。官工部主事。著《五泉诗集》。邦靖因前代志书卷帙浩繁,记事欠详,文晦不白,于正德十四年(1519)成此志。二卷,分为七篇:总志、风俗、物产、田赋、名宦、人物、杂记。全书仅5700余字,《四库全书总目》谓:“古今志乘之简,无有过是书者,而宏纲细目,包括略备。”因其过简,古今志界人物多所批评。
水浒传
又名《水浒全传》、《忠义水浒传》。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杰作之一。系在有关水浒故事的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版本很多,通行的有100回本,120回本,70回本。施耐庵著,一说“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一说罗贯中著。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作者在以往话本、流传故事以及有关水浒戏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加工和再创作而成。全书以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集中地反映了梁山泊农民革命军由产生、发展到失败的过程,形象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真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腐朽的本性。
广陵妖乱志
笔记。唐罗隐撰。一卷。隐有《甲乙集》已著录。是书记载高骈晚年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府中任用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吴尧卿等人,尽是“役使鬼神,变化黄白”左道之辈。结党营私、恣意妄为,广建楼台殿庙、为骈立生人祠,玩神弄鬼极尽欺骗愚弄之能事。其横行不法,鱼肉乡民之人事,可补史缺。故事性强,间有诙谐、幽默和滑稽,近于演义小说。全书四千五百字。有《虞初志》、《合刻三志》、《唐人说荟》、《唐代丛书》本。另有《说郛》(宛委山堂本)、《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等本皆题唐郑廷诲撰。
杨仲宏集
元诗别集。8卷。全称《翰林杨仲宏诗集》。杨载撰。《四库全书》曾据内府藏本编入别集类。书首有明嘉靖十五年(1536)梅南翁撰《重刻翰林杨仲弘诗集序》。并有原序2篇:至大二年(1309)裴庾序、致和元年(1328)范梈序。卷1为五言古诗,卷2—4为五言律诗,卷5为七言古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为五七言绝句。杨载为元诗四大家之一,诗名较大。集中所收的诗篇,题画、赠答、送别等应酬之作所占比例很高,作品表现的生活面比较窄小,往往是有工整可诵的句子,少见通篇具佳的好诗。据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杨载诗集原本为4卷,现存8卷本应为明人所析。他的名句如“风雨五更鸡乱叫,江湖千里雁相呼”,“窗间夜雨消银烛,城上春云压彩旗”都曾受到称赏。而长诗如《古墙行》、《梅梁歌》也曾传诵一时。据范竑序,杨载死时其子年幼,文稿散失。友人杜伯原将其平生所写诗篇汇辑刊刻于武夷山中。至明代传本甚少,梅南翁见到旧本1帙,字多磨灭,便经亲自校订,刊行于世。本集有明嘉靖十五年辽藩刻本,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流传比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