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
作者:佚名![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d/file/books/7345bacfd1f97ea3b1e4712000f4281a.jpg)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实录]。李娎(1457年—1495年),即朝鲜成宗(조선 성종),朝鲜王朝的第九代君主(1469年—1495年在位),朝鲜世祖李瑈之孙,朝鲜德宗(懿敬世子)李暲之子,朝鲜睿宗李晄之侄,母为昭惠王后韩氏。李娎生于天顺元年七月三十日(1457年8月19日),出生一个多月后,父亲懿敬世子过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承袭,李娎则被封为者山君。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469年12月31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李娎奉祖母贞熹王后之命,于当天即位于景福宫勤政门。起初由贞熹王后垂帘听政,成化十二年(1476年)亲政,在位期间颁行《经国大典》,大举起用士林势力,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言论三司”制度,编修或刊行《国朝五礼仪》《东文选》《东国通鉴》《东国舆地胜览》等书籍,重视文治,崇儒抑佛,对外则两次越境征伐女真。在他的统治下,朝鲜国泰民安,因此他被誉为“太平圣君”。 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495年1月20日),李娎薨于昌德宫大造殿,享年三十八岁。庙号成宗,谥号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明朝赐谥康靖,葬于宣陵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希波战争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在西亚东部确立霸权后,开始向西亚西部、欧洲扩张。当波斯文明与希腊文明相遇,征服与反征服的较量进行了长达近七十年的较量。两种文明究竟为何会产生冲突?文明冲突为什么会导致战争爆发?文明交融真的必须通过战争形式实现吗?波斯文明内部属性如何催生出专制的基因?专制与武力扩张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希腊文明的内部属性如何催生出民主的基因?民主与捍卫自由存在怎样的必然联系?波斯帝国的世界霸权是如何在地缘战争中终结的?《希波战争:文明冲突与波斯帝国世界霸权的终结》进行了深刻剖析。
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道教经书。不著撰人。卷一末尾有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路时中附记,称于宣和庚子(1120)上元夜入室存真,见赵升谓其有秘书藏于句曲山三茅大山之顶,后果于其地得石函帛书一卷,因厘为二十四品以传世。卷二十八末尾又有路时中称以上七品格言并大观元年(1107)正月十五至七月初七累受大教主天君密降口诀,后至宣和元年(1119)品书禁书并降笔以传真。绍兴戊寅(1158)天君降靖中授路时中与弟子翟汝文,于是得亲闻笔记。则此书有可能为南宋路时中及其弟子据所谓教主天君降授而编成。书中谓玉堂乃天心祖法之内秘,万法之所宗,三界所仰,自汉天师以来独传心印,别无杂术,惟正而已,正心正身,入于真仙之域。所谓玉堂,乃玉京山中自然梵炁结而为堂,此法教自玉京山出,故称玉堂。嗣玉堂者,与天为徒,即内修三光以成道,外运三光以为符,学者当以在身之三光合在天之三光。书中主张修心定心,认为天堂皆在我,地狱不离心;人心迷失真元而入幽境,虽千圣亦难着力;凡欲见我神,先在定我心,心定则妄定,妄定则心常清。全书三十卷,自前二十三卷收录二十四品之后,从第二十四卷起又有《玉堂大法宗旨》十一品,总计三十五品,依品修持,由浅入深。所说玉堂大法实为正一派符箓道法,包罗甚广,列出许多符咒并有神像,其神像的艺术价值较高;又吸收了内丹思想,可见宋代符箓道法受内丹学影响的情况。为研究宋代正一派符箓道法新特点新演化及道教艺术的参考史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吴社编
笔记。明王穉登著。一卷。王曾长期居住吴中,是书专记吴中里社赛神之“会”。自序云:“吴风淫靡,喜讹尚怪,轻人道而重鬼神,舍医药而崇巫觋,毁宗庙而建淫祠,黜祖祢而尊野厉。呜呼!弊也久矣。”“每春夏之交,妄言神降”,于是有迎神赛会之俗。又曰:“凡神所栖舍,具威仪箫鼓杂戏迎之曰‘会’。优伶伎乐,粉墨绮缟,角抵鱼龙之属,缤纷陆离,靡不毕陈。香风花霭,迤逦日夕,翱翔去来,云屯鸟散,此则会之大略也。”是书详记会之名目,会之组成、扮演,还有“妆会”、“走会”、“舍会”的场面。扮演有“杂剧则”、“人物则”、“技术则”、“缠头则”、“乐部则”等。除民风民俗外,尚可了解江南一带戏曲之盛。有《八公游戏丛谈》本、《广百川学海》本、《宝颜堂秘笈》本、《王百穀全集》本及《续说郛》本等。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实录乾隆朝实录)1503卷。全称《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嘉庆初年大学士庆桂、董诰等奉敕修纂。书中记载了清高宗弘历自雍正十三年(1735) 八月继位,至嘉庆四年 (1799) 正月卒期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如登极、典礼、祭祀、视朝听政、册封、巡幸、诏谕、诗文、文教、武功、遣使、出征等等。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对于研究“康乾盛世”的形成和所达到的程度,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五伦书
《五伦书》是明宣宗朱瞻基生前所编,正统十二年,其子英宗御制序刊行。全书共六十二卷,详细地论述著五伦的理法采,集经传子史中嘉言善行编撰而成。《明史•艺文志》著录:宣扬忠、孝、悌、忍、善,盖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道德根本。此为明正统十二年内府经厂本。 五伦,即古人所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五伦书》虽是以 “五伦” “五常” 作为成书的线索,但并非仅仅是在宣扬伦理道德。以现代文化的眼光来看,此书可看作以 “五伦” 为分类,采撷史籍名著,所选素材从上古三代至汉唐,至宋元明。其内容删减得当,不仅记述了不少历史事件,同时也记录了不少古代的民风民俗、人文世情。其中凡正史记载的朝代、先王,都要抬一格书写以示尊重,而一般名人与诸侯王则不抬格书写。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一卷,失译。阿难请问荼毗之法,佛言应如转轮圣王,又悬记千年后佛体显神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