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大清会典

作者:佚名
钦定大清会典

一百卷。亦称《清会典》,清奉敕官修。康熙三十五年 (1694) 初修。雍正五年(1727)续修。这两次编撰是依《明会典》的体例,将事例分散于各条之下。乾隆十二年 (1749) 始命 《会典》与《事例》各修一书,于乾隆二十九年修成为《会典》 一百卷、《则例》 一百八十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编《会典》为八十卷,《事例》九百二十卷,《图》一百三十二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再行编纂,又复《会典》为一百卷、《事例》则增至一千二百二十卷,《图》二百七十卷。《清会典》是记载清代典章制度的资料汇编,它依宗人府、内阁、军机处、六部、理藩院、都察院、各寺监、八旗都统、内务院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顺序,对清代的行政、军事、司法等各机构作了较全面、详尽的介绍。此较是书历年所修各本,《会典》内容前后基本一致,变化不大,而乾隆后修的本子,将“事例”别编一书,则不断增加卷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再修本增加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内容,反映了清末外交事业的发展。《四库全书提要》对本朝所修《会典》多所推崇之语,此虽不尽然,但所提出编纂典制之书的宗旨: “不尽系编纂之工拙,而系乎政令之得失”,于史实“不能删而不书”,也“不能饰而虚载”或“有所点窜变易”,(卷八

猜你喜欢的书

杜布罗夫斯基

杜布罗夫斯基

《杜布罗夫斯基》是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所写的中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杜布罗夫斯基出身于一个并不算十分富裕的俄国地主家庭,父亲几乎用尽一切努力满足其在军校中的各种生活、交际费用,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后来他终于成为一名少尉。然而父亲却因土地纠纷得罪了家乡一位退役上将,后受到陷害含恨死去,致使家道中落。 杜布罗夫斯基在父病故后烧掉了属于自己的农庄,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一心为父报仇雪恨。但当他有机会杀死仇人时,却发现自己爱上了仇人的女儿玛莎,原本充满仇恨准备狠狠鞭笞仇人的他,却最终由于爱情的力量宽恕了仇人。由于情人玛莎被迫嫁与他人,心灰意冷的杜解散了部属,只身离开俄国。杜布罗夫斯虽身为强盗头子,但本质上仍是阔少爷心性。他劫富不是为了济贫,遇艳便放弃了复仇。小说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贵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五显灵观华光本行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道士所撰。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称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中为众真演说善恶因缘,有三天境内「灵观大圣华光五大天师」誓愿救度众生。天尊于是遣金童玉女敕召灵观五大天师,分身降世,伏魔归道,济生度死。据称此灵观五大天师禀五星五炁之精,毓五方五灵之秀,可以显十种化身,降世救度群生。世人称呼其名号,念诵灵观咒,即现形虚感。天尊复称若有世间妖魔为害众生,可斋戒沐浴,建五圣坛,立三清座,拜表上章,诵经首过,恳请灵观大圣率部下降,扫荡妖氛。若遇水旱兵虫冤疾诸灾,亦可醮请大圣,即转祸为祥。

同昌公主外传

同昌公主外传

《古今说海》说渊部收录此篇,不著撰人。实出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亦即《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七所引《同昌公主》条。叙唐懿宗女同昌公主,最得爱宠,咸通九年下嫁韦保衡,穷奢极侈,把内库珍宝都给她陪嫁。公主不久死去,又举行了盛大的送葬仪式,超出常规。本篇记载非常详尽,也有夸张描写,《四库全书总目》说《杜阳杂编》“铺陈缛艳,词赋恒所取材,固小说家之以文采胜者”,大概即指此而言。同昌公主盛葬事,见于《新唐书·懿宗纪》及《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懿宗为公主病死还杀了医官韩宗绍等,并贬谪了谏阻的大臣刘瞻等一批人,成为一大事件。《杜阳杂编》详记皇亲国戚的骄横奢侈,有一定讽刺意义。

春蚕

春蚕

短篇小说。茅盾著。写于1932年11月。连同以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春蚕》描写浙东一户普通的蚕农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季节紧张、艰辛、充满希望与焦虑的劳作,通过他们赢得春蚕的空前丰收反而进一步负债、卖地的结局,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老通宝是旧中国受尽三座大山压榨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不仅把他逼向破产,也给他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复杂性:一方面,他具有我国农民勤俭朴实、坚韧顽强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的落后生产方式局限和封建思想的毒害,又形成了他因循守旧、固执迷信的性格特点。作者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了老通宝的典型性格,揭示其悲剧的根源所在,从而相当完整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通宝的儿子多多头,是与之相对照的新一代农民形象,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滋长了怀疑和反叛的情绪,开始有了朦胧的觉醒。在《秋收》、《残冬》中,多多头的性格进一步发展,终于带领饥饿的农民群众走上了自发反抗的道路。通过多多头等年青一代农民的逐渐觉醒,也显示了30年代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

汉杂事秘辛

汉杂事秘辛

一卷。作者不详。书前有明代作家杨慎题辞,故明沈德符《敝帚轩剩语》认为此书是杨慎伪作。鲁迅也持此说。《杂事秘辛》之“秘辛”二字,类似卷帙甲乙名目。其“杂事”,主要记叙汉桓帝刘志懿献梁皇后被选及册立的故事。作为小说手法,其中写吴姁至皇后住处审视一段,描绘细腻,颇有自然主义色彩,具明代秽亵文学的特征。所以,从艺术手法上考察,此书文辞艳丽、淫靡,类似传奇,但汉人无此体裁、风格。其版本有《秘册汇函》本、《津逮秘书》本、《绿窗女史》本、《五朝小说》本、《汉魏丛书》本、《四库全书》本、《龙威秘书》本等。

比丘听施经

比丘听施经

全称《佛说比丘听施经》。佛教经典。东晋昙无兰译。一卷。听施,比丘名。本经以旅人不识路为喻,教化听施比丘精进修道。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