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廷献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二希堂文集
十二卷。清蔡世远 (1681—1732)撰。蔡世远字闻之,号梁村。漳浦(今福建)人。康熙、雍正时学者、古文家。康熙二十四年 (16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文勤。著有 《二希堂文集》。此集共十二卷,卷一至卷四为序,卷五为记,卷六为传,卷七、卷八为论、说、书,卷九为墓表、志铭、行状,卷十为祝文、祭文,卷十一为杂著,另将《圣主躬耕耤田赋》、《圣主亲诣太学颂》、《清海平定诗序》、《日月合壁五星联珠颂》、《河清颂》、《乐善堂文钞序》六篇合为一卷,列于卷首 “以志荣遇”。全集共收文一百七十二篇。刊于雍正八年 (1730)。卷首有雍正八年乾隆帝在藩邸时所作序以及皇五子、平郡王序,目录之后有其门人雷鋐跋。取名“二希堂”,据蔡世远自称:“学问未敢望朱文公(熹),庶几其真希元(德秀);事业未敢望诸葛武侯 (亮),庶几其范希文 (仲淹)。”说明他以古代贤人自期。此集为 《四库全书》所著录。
六如居士画谱
中国书画著录书。三卷。明代唐寅编著。书载录画家、评家王维、张彦远、郭熙、荆浩等诸家论画语录。有论画理,有论画法,或谈心得,或谈经验,皆为点滴经论,亦有参考价值。
难经集注
医经研究著作。5卷。成书于明代(1505)。是《难经》最早的一种集注本(原题宋·王惟一撰)。由明·王九思、石友谅、王鼎象等编辑。此书辑三国时吕广、唐时杨玄操、宋时丁德用、虞庶、杨康侯等各家之注,加以选录汇编而成。本书5卷,分为13篇,按脉诊、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编次,选注比较精要。本书只是集诸家注释,未作任何发明论述; 但因保留了五家已佚之书的内容而有文献价值。现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数种刻本、抄本。商务印书馆据守山阁本铅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日本国文化元年(1804)濯緓堂重刻本。
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
中国早期道教五斗米道的主要戒律,后成为道教授受传承的大戒之一。又名“老君百八十戒”、“长存要律百八十戒”,简称老君百八十戒、百八十戒。《太上老君经律》、《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五、《云笈七签》卷三十九均收有戒律全文。内容包括: 不得多畜仆妾,不得淫他妇人,不得盗窃,不得杀伤一切物命等180条具体规定,涉及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道教对修道之士修行节目的具体规定。认为这些条目和戒律的遵循是成仙得道的基本途径。
周礼纂训
二十一卷。清李钟伦撰。李钟伦字世得,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之长子。康熙举人,未仕而亡。初受三礼于叔父李光坡,并受父指授,多与宣城梅文鼎、长洲何焯、宿迁徐用锡、河间王之锐、同乡陈万策讨论,对三礼造诣颇深。除着有《周礼训纂》外,还有《诗经测仪》、《经书源流歌诀》、《三礼经测义》。《周礼训纂》体例与其叔父李光坡《周礼述注》相似,详为由《天官》至《秋官》五官注疏,加以训义。《考工记》因河间献王所补,非周公之古经,缺其不注。对名物制度不甚加意,故往往考证不详。但也不乏精论,如对“巾车重翟”,“锡面朱总”、“压翟勒面绩总”,“安车彫面鹥总”,解释颇为散乱。解“辨”、“禘祫”、“社稷”、“学校”诸篇,皆考证详核,解“司马法”考证尤为精核。李钟伦又明于推步之术,其训《大司徒》“士圭之法”,认为百六十余,竟差一寸。《周礼训纂》凡所诠释,用词简要,多得“礼”意,是研究《周礼》较好的一部参考书。版本有乾隆中成云山房刊本、乾隆翰林院抄四库底本。
坚固女经
全一卷。又称牢固女经。隋代那连提耶舍(517~589)译于开皇二年(582)。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引述坚固女优婆夷为不断绝佛种与一切智种,并为利益一切众生,乃发无上菩提心愿,而非为无始无际流转生死之恐怖;故经中基于大乘之立场,主张修行应以广利众生之大丈夫事为志,而排斥声闻、缘觉、辟支佛等小乘罗汉之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