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毅疏稿

作者:商辂
商文毅疏稿

一卷。商辂撰。商辂(1414—1486),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1436—1449)中殿试第一,授修撰。郕王监国,入参机务。景泰朝官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英宋复辟后被黜为民。成化 (1465—1487)初被起用入阁,进谨身殿大学士,在内阁十年,以宦官汪直擅权专政,尝率同官弹劾,后辞官归家。商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卒谥文毅。有 《商文毅疏稿略》、《蔗山笔墨》、《商文毅公集》等。此书为其子侍讲良年所编,后有其孙汝赜跋,称商辂《素庵文集》共有几十卷,两遭回录,悉为灰烬,幸此卷独存,乃付梓印刊。此本为天一阁所钞,但刊本又佚,幸有偶传。《商文毅疏稿略》内有招抚流移疏、边务疏、减省官员疏、用贤疏、止盗疏、政务疏、赈恤疏、修德弭灾疏、灾异疏、公务疏等共33篇,记载史事足以补史缺。有 《四库全书》 本。

商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伤寒论十四讲

伤寒论十四讲

刘渡舟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10月出版。全书共9.6万字。作者编著此书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能从理论上获得启迪,并在临床上有所借鉴。全书分为十四讲,专题讲述了《伤寒论》里的十四个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其自身的系统性,而彼此之间也有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一讲阐述了《伤寒论》的历史沿革和编著者对六经辨证的认识,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伤寒论》的内涵;第二讲论述了《伤寒论》条文排列的有机联系及其意义,剖析了《伤寒论》的辨证思想和方法;第三讲是讲六经为病提纲证的意义,其与八纲辨证的关系;第四讲介绍《伤寒论》的气化学说,以传统的医理分析六经、六气阴阳变化的规律。以上四讲为本书的总论,它起到指导阅读各论的作用。各论即第五讲至第十三讲。各论采用以方带证的归类方法,把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的主要方证进行了归纳阐述,这包括桂枝汤类方证、麻黄汤类方证、苓桂剂类方证、白虎汤类方证、承气汤类方证、柴胡汤类方证、理中汤类方证、四逆汤类方证以及寒热并用类方证。其中还补充了不少后世医家所论述的方证及临床验案,以满足读者临床所需。最后一讲是作者使用经方的心得体会,也是对上述各论简明扼要的总结。该书是作者数十年精研《伤寒论》的成绩及体会的总结,是作者治《伤寒论》的代表著作,文字精炼,内容丰富。其中对《伤寒论》原文排列组合意义的阐发精采纷呈,填补了《伤寒论》学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在第十四讲里关于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主证问题的论述极有见地,对临床工作大有指导意义。在各论对各类方证的论述中介绍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验方,如第七讲对于苓桂剂的论述、对于作者用苓桂剂治疗心脏病经验的介绍,第十讲对于柴胡剂的论述、对于作者用柴胡剂治疗肝病经验以及柴胡解毒汤、柴胡三石解毒汤、柴胡鳖甲汤、柴胡茵陈蒿汤等验方的介绍,皆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天关三图经

《上清天关三图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内容大部分与《洞真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相同,但删去该经上卷第一至八页文字,补入部分神图。盖为同一经典之不同版本。

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

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

太上洞神天公消魔护国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唐宋间。三卷。上卷假托元始天尊为无极真人说消灾护国之法。中下二卷假托太上老君为尹喜真人说道教经箓斋科,劝人修行天合斋法,消灾护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卷中述“剑州临津县”王法进修道事。考唐改始州为剑州,隋改胡原县为临津,宋省,“剑州临津县”之称当使用于唐五代时期,该经盖出自其间。

嘉定屠城纪略

嘉定屠城纪略

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嘉定屠城纪略》有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藏《明末十家集》旧抄本,日本嘉业堂文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八家集》旧抄本,清光绪十三年尊闻阁刻《明季稗史汇编》本,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铅印本。

平定三逆方略

平定三逆方略

专题性史书。六十卷。勒德洪,康熙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因在清朝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立有功勋,被分别封藩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他们各拥重兵,占据数省,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康熙十二年 (1673年),三藩先后举兵反清,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至二十年十月清军数路围困云南省城,吴三桂(五年前死)孙世旸走头无路,被迫自杀。三藩叛乱终于被平定。次年,勒德洪等奉圣祖诏令,纂修《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二十五年书成。本书自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兵始,至二十年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荡平,诏赦天下”止,详细而具体地记述了清廷平定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叛乱始末。乾隆时本书收入《四库全书》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精写本。可资康熙朝研究之参考。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虎丘绍隆禅师语录

全一卷。又作虎丘隆和尚语录。宋代临济宗僧虎丘绍隆(1077?~1136)撰,嗣端等编。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辑录和州开圣禅院语、宣州彰教禅院语、平江府虎丘云岩禅寺语、初祖赞、宋临济正传虎丘隆和尚塔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