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瑄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太清道林摄生论
太清道林摄生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魏晋。南宋《秘目》着录「道林摄生论」,即此书。今本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全书分六篇,前两篇目录缺佚,后四篇依次为〈黄帝杂忌法〉、〈 按摩法〉、〈用气法〉、〈居处〉。各篇主要介绍日常饮食起居之卫生保健常识,以及预防疾病,养生延年之术。梁陶弘景撰《养性延命录》受此书影响。
老子想尔注
《老子》的注释。注者不详。或说为东汉张道陵撰。现仅存敦煌莫高窟所出六朝写本残卷。它 把道教精神与儒家思想、灾异报应结合起来解说《老 子》,如主张长生成仙说,强调去邪守真道;宣扬天神、 忠、孝、仁义;相信食气、宝精等修炼方法;肯定天人感 应。第一次提出“太上老君”之名。本书受《太平经》影 响,两者之间有同有异。它反对内丹炼形和胎息之法, 高扬天神而下抑帝君,认为“臣子不畏君父也,乃畏天 神”。它第一次提出“道教”名称,并初步判定了“道诫”, 其基本宗旨是:“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 寿”。主张以善行作为学道的根本,“人当积善功,其精 神与天神通”。本书的思想表现了张鲁五斗米道的特 征。有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牋》(1956年香港本)。
怀清堂集
二十卷。清汤右曾(1656—1722)撰。汤右曾,字西崖。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诗人、书画家。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诗才出众,与朱彝尊并为浙派首领。工画,长于山水,高超洒落。书法工行楷。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玄烨闻汤右曾工诗,令以其集进呈。遂以右曾所作《文光果》诗上达,蒙御制赐和。今刻冠斯集之首,以显其得皇帝恩崇之至。汤右曾著有《使黔集》、《怀清堂诗稿》、《怀清堂集》。该 《怀清堂集》全书二十卷,均为古今体诗,每卷五十至一百余首不等,编年排次。书前有纳兰常安、黄叔林、潘思榘序,书后有吴超缪、陈履中跋。吴跋称其诗“笔健而思沉,材富而律细,上已入少陵之室,下可夺眉山之席。”是集有乾隆七年(1742)黄钟刻本,乾隆十一年汤学基刻本,《四库全书》 等本。
宋史论丛
史学著作,张荫麟著。主要收入张荫麟的宋史研究论著,不少篇章具有开拓性,至今依然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王曾瑜回顾宋史研究时指出:“张荫麟是中国近代宋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学问渊博,在20-40年代,先后发表论文二三十篇,涉及宋代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宋史研究的不少课题是由他发轫的。例如《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宋太宗继统考实》《北宋的土地分配和社会骚动》《宋代南北社会之差异》《沈括编年事辑》《燕肃著作事迹考》《顺昌战胜破贼录疏证》等文,至今仍有相当参考价值。可惜他逝世过早,未能给我们留下更多的作品。”
今言
《今言》4卷,计344条,明郑晓撰。书中所言,涉及明代洪武至嘉靖180余年事,凡国政朝章、兵戒邦计、治河漕运,边事倭情,于耳闻目睹之余,并笔之于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录,虽系“杂史之支流”,然却可补正史之缺佚,纠其谬误,为研究明代前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提供了颇为宝贵的资料。如第44条,以内阁辅臣解缙系诏狱为发端,言及20余例成为明代后期法律的故事,颇具史料价值。本书作者曾总督漕运,书中3处记述了他治河漕运的见的与方略,其中不乏远见卓识。郑晓在任兵部尚书期间,边事频仍,书中既谈到了瓦刺的崛起、南侵及其内部争斗,又叙述了“东虏”的侵扰,东南沿海的倭情,如将本书涉及边事所记联系起来,一幅明代前期较为完整的边患图即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无疑为研究这个时期民族矛盾的产生、演变,对后世的影响提供了绝好的材料。《今言》单行本世所罕见。嘉靖四十五年(1522),郑晓的外甥项笃寿为《今言》梓行,是为最早的刻本,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唯一单行本,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1984年中华书局印行的《今言》,以民国二十七年(1938)上海涵芬楼影印《纪录汇编丛书》中所载《今言》为底本,通校了项笃寿刻本,整理后而成书。
圣者的故事
圣严法师将敞见于经律中所记载的圣徒事迹,汇集编写成一则则生动的故事,运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将二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在目。他们的度化故事,展现了佛法平等普化的智慧;他们的行谊,得以为后世学佛人的典范。期待读者亦能由其中获得启发,开启智慧解脱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