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徽钦北徙录原名南烬余闻,惟原序中有云:「余亦有感而作书曰南烬余闻,此盖二帝北徙实录。」为切于书的内容起见,故改今名。他本亦有作南渡录的,内分南烬余闻,窃愤录,窃愤续录三种;然窃愤录与窃愤续录,本书中亦包括在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杂史类中有南渡录窃愤录二书,据其所述,亦与本书完全相同。盖原书不一其名,且题名晦涩,在当时或嫌忌讳,在今日大可不必,故亦以改题今名较为统一明晰。 xen中华典藏网

本书原为清人抄本,据其跋云: xen中华典藏网

南烬余闻一书,向无刊本,亦不知其为何人所撰。余于今夏在友人案头,得覩此本,因假而抄录之。竟三日之功,录成是本。但中有叙事不伦之处,一仍其旧;或有乖误鲁鱼之谬,亦不自知,读者谅之!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小春,松岩识于养怡书屋。 xen中华典藏网

是其书向无刊本,与他本已刊者,故题名不能相一。松岩不知为何人别号,其书则又从抄本中转抄之,惜不知原抄本又从何处抄得。又前跋引四库遗书总录,谓此书为宋淮海周辉撰。按辉字昭礼,为宋大词人周邦彦之子,着有清波杂志一书,自称曾至金国,惟未明言撰有此书。他本亦有题为辛弃疾所撰的,弃疾虽由金入宋,然时代较后,恐亦未必能着此书。考本书前有冀之炎氏序文,谓其书是他有感而作,序题阜昌丁巳十一月初三日。书末附录阿计替本末,则谓:「金阜昌七年,阿计替手持所记上皇少帝及郑朱二后生死诸事实录授予。」是炎氏实取阿计替所记实录,改编而成。阜昌丁巳,亦即为阜昌七年。惟阜昌为伪齐刘豫年号,此炎氏如指为周辉别署,则周氏殊不应如此荒谬。且其书直记至宋高宗绍兴三十年,距阜昌七年(即绍兴七年),晚在二十三年之后。岂炎氏只编于此,而后又有别人为之续成吗?细阅其书,自绍兴七年以后,正是徽宗已崩,钦宗被召回金燕京的时候。以前皆记二帝在外如何苦楚,此后即但记路途所见异事及金国大事而已,体材显然不同,或者确为另一人所续成的。 xen中华典藏网

总之,此书初稿,或确出于阿计替之笔,因其随侍二帝,未或稍离,故能记载如此详细;否则旁人即欲伪撰,恐亦无从伪撰起的。其后钦宗既回燕京,那时正在阜昌七年,阿计替未必再随侍在侧,故所记遂略。作者既非通文达理的人,改编者似即就其原文稍加整理而已,故书中文字,文白杂淆,至不齐一。他如称徽宗或太上,或上皇;称钦宗忽为帝,忽为少帝;又称金帝时而金主,时而北国皇帝:亦往往须细辨之后,方能明白。 xen中华典藏网

本书原不分章,兹为读者明晰起见,略分十五章,每章各标以小题。其内容大略,有如下表;并附正史所载,以资对照: xen中华典藏网

宋金年分 xen中华典藏网

本书事略 xen中华典藏网

正史节略 xen中华典藏网

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太宗天会四年 xen中华典藏网

 二月初二日金人围京城,三月初二日金兵北返。十一月十九日金人重围京城,廿五日京城攻陷。 xen中华典藏网

 正月初七日金兵抵城下,二月初九日金兵北去。十一月廿三日金兵又至城下。闰十一月三十日帝诣金营,十二月初二日帝还。 xen中华典藏网

宋靖康二年五月高宗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 xen中华典藏网

 二月十一日帝幸金营,十七日还宫。三月初三日帝再幸金营,次早太上亦到营中,初四日至十五日后妃诸王累累至营中。十六日粘罕召二帝传金主旨令二帝赴燕京,十八日二帝与郑朱二后并北行。五月廿一日至燕京朝金主,廿三日封太上为昏德公,帝为重昏侯。六月初二日朱后殂,年二十六岁。初三日金主命二帝与郑后往安肃军安置。二十三日金主又命往云州。 xen中华典藏网

 正月初十日帝复诣金营。二月初七日范琼逼上皇及太后赴金营,同日金人将诸皇子及后宫尽取入军。三月初十日金人复来取宗室凡三千余人,悉令押赴军前。廿七日上皇北迁太后及诸亲王妃嫔以下从行。四月初一日帝亦北迁,皇后皇太子皆行。五月十八日二帝至燕山府。九月十三日二帝自燕山徙居中京。 xen中华典藏网

宋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 xen中华典藏网

 三月初九日金主又命往西江州,行十余日至。 xen中华典藏网

 七月金移二帝于上京。八月廿五日金主封上皇为昏德公,帝为重昏侯。十月金徙二帝于韩州。 xen中华典藏网

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 xen中华典藏网

 金主又命往五国城,行十余日至。郑太后道卒,年四十七岁。 xen中华典藏网

 七月金徙二帝于五国城。九月郑太后殂于五国城,年五十二岁。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五年金熙宗天会一三年 xen中华典藏网

 二月金主又命往筠从州。 xen中华典藏网

 四月丙寅,上皇崩于五国城。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六年金天会十四年 xen中华典藏网

 正月十八日太上崩,年五十四岁。是月金主命帝移源昌州。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 xen中华典藏网

 十一月金主召帝赴燕京,月余至。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xen中华典藏网

 帝与辽主耶律延禧同居鸿翼府,不久移帝独居赡养寺。 xen中华典藏网

 绍兴十一年二月,金追封上皇为天水郡王,改封帝为天水郡公。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 xen中华典藏网

 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南归。 xen中华典藏网

 三月金归宋帝母韦氏。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十三年金皇统三年 xen中华典藏网

 移帝于燕京之北,赐第以居。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 xen中华典藏网

 移帝于玉殿观。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二十年金海陵王天德二年 xen中华典藏网

 移帝于元帅府左廨中。 xen中华典藏网

宋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 xen中华典藏网

 春帝崩于马足之下。 xen中华典藏网

 绍兴二十六年六月庚辰帝崩。 xen中华典藏网

观上表,则本书与正史(指宋金二史)大有出入。然本书原为野史,或者一时出于传闻之误。但如正史所载,简略殊甚,故欲一考见当时二帝在北的实况,惟本书最为详备。若云此书全出伪撰,则宋人所撰大宋宣和遗事,亦已载有二帝北徙故事。我们如拿二书对照,不但年月无异,事迹亦尽多相同,不过宣和遗事较略,而此书更为详备而已。故此书即使伪撰,亦必出于传闻如此,不能全说其伪。况且二帝北徙,金人只当他们是俘虏看待,固不屑为之详载;而宋人则以帝皇之尊,受辱于人,自亦不能不为之避讳。今有此书为之详载一切,使我们知道国族一灭,即以帝皇之尊,而所受痛苦亦复如此,岂非一大快事?所以我们把本书作为正史研究,或者有所不可;若作为史料参考,则我以为再好也没有的。况且真伪问题,有时也有待于商榷,如法人格拉奈(Marcel Granet )所著古中国的跳舞与神秘故事(李璜译,中华书局出版。)中有云: xen中华典藏网

书经的几章是真的,因为司马迁曾经用过;其余几章,在司马迁以后方出世,或曾经被他弃却过,便是伪的。甚么叫作「真」?又甚么叫作「伪」?不过是如此:在一些故实的调和中间,前几章比后几章更可承认为近于古,而后几章且有一种仿照前者而带多少巧制的意味罢了。至于两者中间的故实,则皆取材于传说。传说则一样的终是传说而已,(不过这里有时也该当留神。)这种分别无非在年岁上。假使在千年以前,有某种地方的历史材料(如果真有所谓材料的时候),消灭得很快,我们便应该相信在这地方早出世三四百年的,比晚出世三四百年的为有价值一些吗?真的书经出世的时代近于孔子,这可以承认;但伪的书经更完全是杜撰的吗?不错,他是全靠取材于别的叙述,譬如曾取材于墨子书中。墨子与孔子是差不多同时的人,这两种材料的价值便应该相差很远吗?真书经便比伪书经不杜撰吗?这是以书经为例,说明真伪至多不过年代关系而已。同时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也说: xen中华典藏网

书有从一方面可认为伪,从他方面可认为真者。如管子商君书,若指定为管仲商鞅作则必伪;然其书中大部分要皆出战国人手,若据以考战国末年思想及社会情状,固绝佳的史料也。乃至周礼谓周公作固伪;若据以考战国秦汉间思想制度,亦绝佳的史料也。 xen中华典藏网

所以我也说:若以本书作正史观固伪,若据以考二帝在北情形的彷佛,亦绝佳的史料也。即使无阿计替其人,但当时确有人传说如此。至于年代的差异,当是记此书的人并非通文达理,所以有此错误。也可疑阿计替记此书时或未注明年代,而由后编者妄加上去,所以记宋年代皆是,记金年代就不对了。 xen中华典藏网

总之,本书自有牠一部分的价值,何况有许多人也不承认此书是全伪呢?而此抄本又较他本为详备,更可珍贵。此点读者如取两本对照,便可明晰,本序中也不再一一引录了。 xen中华典藏网

周君达廿九年十一月廿五日。 xen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