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实录

作者:佚名
明光宗实录

明官修。八卷。记光宗在位期间史事。天启初年,以叶向高等为总裁官,与《神宗实录》同修,三年(1623)成书。后魏忠贤当国,以其党霍维华主持改修,对原稿大加涂抹。改本未及上而熹宗死,至崇祯元年(1628)始进呈。事后,霍本与叶本并存皇史宬。今之影印本为叶本。

猜你喜欢的书

李尔王

李尔王

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李尔王的故事在十六世纪英国历史著作和诗歌中已经流传,又被编成剧本于1594年上演过。1606年,莎士比亚在这个基础上加工改造成了他的重要悲剧《李尔王》。剧中叙述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不列颠王李尔年老,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言过其实地表白对父亲的爱,得到国土,三女考狄利娅率直,反而激怒李尔,没有得到国土,远嫁给法国国王。长、次女忘恩负义、冷酷残忍,把李尔逼疯。在暴风雨之夜,李尔冲出女儿的宫廷,奔向原野。三女闻讯,兴兵讨伐,但她和李尔都被俘虏,三女被缢死,李尔也在悲痛疯颠中死去。高纳里尔和里根为了争夺大臣葛罗斯特的私生子的爱情,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最后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她自己也自杀了。作品反映了中世纪宫廷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三室成员的贪婪和自私。

渊颖集

渊颖集

元代诗文别集。12卷。吴莱撰,吴莱私谥为“渊颖先生”。《四库全书》曾据两江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吴莱门人宋濂所编,卷首有3序:至正十二年(1352)胡翰序、刘基序、胡助序。后2序未署年月,均应作于至正年间。卷1为赋,卷2-4为诗,卷5-12为文。其中影响较大的《观日赋》风格近于汉赋,延祐七年(1320)以《春秋》举荐但未中选,吴莱东游昌国,于盘陀石观日出并作此赋以明志。吴莱的诗仅为3卷,但很受诗评家重视,清人王士禛《论诗绝句》说:“铁崖乐府气淋漓,渊颖歌行格尽奇。耳食纷纷说开宝,几人眼见宋元诗。”(第16首)他还提到“吴立夫长句瑰玮有奇气”(《选古诗凡例》)。吴莱的文,以18岁时所作《谕日本书》(应即指《论倭》)较有名,“人谓其有终军、王褒之风”(胡翰序),被认为古之能言善辩者也不过如此。胡助评其为文时说:“他人恒苦其浅陋,立夫独患其宏博也。”宏博正是他为文的特点。本书目录之后,有吴莱之子吴士谔所写的1则附记,据此可知本集编成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由宋濂据其家藏文集选编成书。本集有元代原刊本传世,并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是比较常见的善本。另外,《金华丛书》之中也收入了《渊颖集》,《丛书集成》曾据以排印行世。

史记四库本

史记四库本

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此外有明南、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是清朝后期较好的本子。四库本《史记》系根据殿本《史记》抄写而成,分为正文、索隐,正文为司马迁所著原文,其中“楮少孙曰”是司马迁以后汉元帝时期的楮少孙所写。索隐为唐代司马贞所作,其包括节录《竹书纪年》的记载以佐证或互见。对地理名词、典章制度和语句音意的解释等。四库本《史记》正文前还有有清高宗(乾隆帝)御撰的序和四库馆臣所作的《四库全书提要·史记》。

平定准噶尔方略

平定准噶尔方略

一百七十一卷。清傅恒等撰。傅恒,字春和,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高宗孝贤皇后弟。初为侍卫,后官至军机大臣,参与清廷机要政务二十余年,颇为高宗所倚任。他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后期,积极为清廷出谋划策,并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平定准噶尔方略》一书的正总裁,与来保等人经过十五年的努力,至乾隆三十五年终于纂修完成。准噶尔是我国西北部漠西厄鲁特四部之一,太宗天聪年间即遣使朝贡,世祖顺治年间清廷锡以封爵。康熙年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势力日渐强盛,并野心勃勃地要吞并蒙古各部,与清廷发生冲突。圣祖为此亲征准噶尔,迫使噶尔丹仰药自尽。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及策妄阿拉布坦子噶尔丹策凌、外甥阿睦尔撒纳先后发动叛乱,清廷为此进行了长达五六十年的平叛战争,直至乾隆二十二年才将其全部平定。接着,清廷又向新疆南路进兵,压服了大小和卓木(即当地的维吾尔族叛乱首领布那敦和霍集占)。全书分前编五十四卷、正编八十五卷、续编三十三卷。其中,自康熙三十九年七月“命议青海事宜”始,至乾隆十八年九月命钦差大臣永常为陕甘总督止为前编,记述了准噶尔问题的缘起及圣祖、世宗、高宗三朝对准噶尔方针、政策和“挞伐”之事;自乾隆十八年十一月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策凌等率众降清始,至乾隆二十五年三月高宗在中南海丰泽园赏赐凯旋清军将领止为正编,记述了清廷削平阿睦尔撒纳叛乱及擒斩大小和卓木的全过程;自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命犒凯旋之索伦官兵始,至三十年十一月伊犁将军明瑞等疏奏办理乌什回人情形止为续编,主要记述了清廷平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木以后所采取的善后措施。该书卷帙较大,内容翔实,史料丰富,记述全面而具体,书成后有满、汉两种文本,并收入 《四库全书》 中。

邺中记

邺中记

城镇志。晋陆翙撰,清四库馆臣辑。一卷。邺,三国曹魏时定为都,十六国时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沿袭,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是书以记后赵石虎事迹为主。书成于南北朝。 《隋书·经籍志》作二卷。原书久佚,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馆臣辑散见于《永乐大典》诸条,并与其他诸书互证,删除重复,共得七十四条,排比成编。约七千字。正文不分门目,记事仿《世说新语》一事一记,书末附唐人《邺都故事》数条。是书虽篇帙有限,然叙述典核。所记邺都凤阳门、太武殿、金华殿、昆华殿、铜爵台(曹魏时称铜雀台)、华林苑等建筑,皇后公主沐浴、冰井台藏冰、石虎发十六万民筑华林苑、选女尚书、置女骑军、设五色诏等史事颇为重要。记皇后浴室有吸浊水之铜龟,能边行走边舂米之舂车,九龙喷水车以及华林苑中二斤重之勾鼻桃,冬花春熟之春李,秋花冬熟之王母枣等,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唐代王维、李颀等人诗中的典故,多赖此书释解。堪为“罕观之秘籍”。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活字本, 《四库全书》本等。

毗尼后集问辩

毗尼后集问辩

问。梵网云。于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若谓但遮诵时。不遮讲时者。诵时仅宣文句。讲时备解义理。重筌轻鱼。有何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