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
作者:佚名
这是一部编年史书,古版本为13篇,现行本为2卷,系战国时魏国史官所撰。原名《纪年》,又称《古文纪年》或《汲冢纪年》。南朝梁沈约(441—513)附注。约有《沈约集》已著录。《晋书·束晢传》载:太康二年(281)汲郡(河南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墓(或云安釐王墓)得竹书数十车,皆蝌蚪字。经荀勖、束晢等人整理成书,完整的六十八篇,残缺者七篇,共七十五篇。其中有《纪年》十三篇,记黄帝以来至周隐王时编年史。自周幽王后接晋国,晋亡特记魏国。以夏正纪年,记事简短。记事起自黄帝(一说起自夏、殷、周),至周幽王为犬戎所灭,以晋事接之,三家分晋后,专述魏事,止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9)。
猜你喜欢的书
顺治封丘县志
顺治封丘县志九卷清顺治十九年刊本由清余缙修,李嵩阳纂。按封丘三面濒黄河,土疏易溃,顺治七年九年溃决相继,顺治封丘县志记河患甚详。按顺治封丘县志系增续万历乙亥知县胡以祚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体例悉本《胡志》,分封域、建置、民土、学校、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八门。《胡志》与嘉靖辛丑朱缙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凡例称其书:“文词典赡,体裁峻整,未易增损一字。”故顺治封丘县志俱录旧志原文,凡增续者加一“按”字,以晰分新旧界限。顺治封丘县志书后,又附康熙三十六年知县耿宏祚修《续志》五卷,续顺治十六年后之事。
元城语录解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永卿方为主簿,受学於安世,因撰集其语为此书。安世之学出於司马光,故多有光之遗说。惟光有《疑孟》,而安世则笃信之,亦足见君子之交不为苟同矣。其中艺祖制薰笼一事,周必大《玉堂杂记》谓其以元丰后之官制加之艺祖之时,失於附会,然安世非妄语者,或记忆偶未确耳。李心传《道命录》又论其记程子谏折柳事为虚,谓程子除说书在三月,四月二日方再具辞免,四月上旬非发生之时云云,然四月上旬与三月相去几何,执此以断必无方春万物发生不可戕折之语,则强辨非正理矣。安世风裁岳岳,气节震动天下,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於王安石、吕惠卿皆有所节取,乃独不录安世。董复亨《繁露园集》有是书序曰,朱文公《名臣言行录》不载先生,殊不可解。及阅《宋史》,然后知文公所以不录先生者大都有三。盖先生尝上疏论程正叔,且与苏文忠交好,又好谈禅。文公左袒正叔,不与文忠,至禅则又心薄力拒者,以故不录。其说不为无因,是亦识微之论。然《道命录》备载孔平仲诸人弹论程子疏议,以示讥贬,独不载安世之疏,不过於孔平仲条下附论其不知伊川而已,盖亦知安世之人品世所共信,不可动摇,未敢丑诋之也。近时有安邱刘源渌者,作《冷语》三卷,掇拾伊、洛之糟粕,乃以卫道为名,肆言排击,指安世为邪人,谓其罪甚於章惇、邢恕,岂非但执朋党之见,绝无是非之心者欤。要之,安世心事如青天白日,非源渌一人所能障蔽众目也。《行录》一卷,明崔铣所续编,大名兵备副使於文熙又补缀其文。旧本附语录之末,今亦并存之,庶读者知安世之行,益足证安世之言焉。至语录之中,时有似涉於禅者,此在程门高弟游、杨、吕、谢之徒,朱子亦讥其有此弊。是不必独为安世责,亦不必更为安世讳矣。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器物。此书卷后附《攒簇周天火候图》和《金火相交生药图》,以明 “龙虎动静,金木玄功”。篇末附《古文龙虎经注疏后序》,总其要旨,言龙虎汞铅金华黄芽有无之形,述《龙虎经》及《参同契》所谓乾父坤母日魂月魄真友交合气化液结之质。此书撰成后,首先得到道士周真一的赏识,称此书 “事显而言直,理明而义详。”认为王道“深得 《参同契》、《金碧经》)之密意”(见卷前 《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后世学者对此书也颇为推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都著录此书。清代学者对王道其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书言之成理而不废。然此书虽非经典之作,而对于后世修身养生及学者对《参同契》、《龙虎经》等古籍的研究,实有助而无弊。现存明 《道藏》本、清 《四库全书》本。
隋唐仙真
唐代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艺苑中的香艳奇葩。它是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的小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标志着我国小说发展的成熟。它以自己的独立完整的耕新的英姿,赢得古今读者、评论家们的青睐,争得了同诗歌、散文相抗衡的同等地位,其文学价值也空前地提高了。关于唐代小说及其美学价值,已经受到古今研究家们的重视,研究和评论硕果卓著。鲁迅先生对唐人小说研究的披荆斩棘,筚路褴褛,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此后学者继起,各抒新意,共力攻关。但是学者们偏爱直面人生、揭露现实、评论是非之作,而对记鬼神灵怪的小说,却有所忽略,用心不够。这无益于唐人小说的研究和全面、正确的评价,因而也就难以作出公正的结论。有鉴于此,本书选择了近九十则唐人志怪故事,作了白话的改写和评论。
金刚经注疏
金刚经注疏,三卷,唐慧净注,褚亮序,深厉序,志道校订例言。
禅灯世谱
凡九卷。明代僧山翁道忞编,吴侗集,崇祯五年(1632)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七册。初时,道忞欲搜录诸传灯录、碑铭残简等,以编集禅宗祖师之世系,偶知闽人吴侗亦有类似之撰述,道忞遂合二人之作,加以修订成书。内容系以图表列述自释迦牟尼以下,南岳、沩仰、临济、黄龙、杨岐、虎丘、云门、法眼、青原、曹洞等诸正脉,旁出嗣法传承之源流。清顺治十一年(1654),介庵悟进(1612~ 1673)刊行所编之佛祖宗派世谱八卷,因其内容、形式与本书颇多雷同,故卍续藏仅收录其与本书有出入之卷一、卷五、卷六等小部分,并附于本书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