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贤确论

作者: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

一百卷,作者不详,但在此书前面,有明人吴宽写的序言,在序言中,他称书中对名贤的论述,都出自唐宋人之手,而且散见于这些人的文集中,由于这些评述过于零散,不便于查阅,所以他对其整理编纂,辑成此编,以便观览,但对于书的作者,吴宽并未载明,史家也多评说不一。此书成书后,由锡山(今江苏无锡)钱孟浚刊刻,使这本书得以流传于世。在这本书中,观其评骘人物,是从三皇至五代时期,作者对这些人物按代分系,并标列主名,凡是在当代极为有影响的,则称“通论”加以区别。此书虽然没有标明“十七史”这样的名称,但考核其始末,正合十七史之数,故在《宋史·艺文志》中有“名贤十七史确论”,由此,足以得到佐证。书中,有多处引唐人之文,如罗隐论子高梅子真、张渭论刘宋代晋诸篇,而唐人文集中皆未载录,可见其中也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此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四库全书》 史部史评类。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最留恋的一个地方

最留恋的一个地方

文集,本书精选了邹韬奋的经典作品,主要包括他对少年学习生活的回忆、流亡欧洲时的所见所感等。邹韬奋的文字朴实自然、贴近生活,他写的通讯和评论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色,以犀利之笔伸张正义、针砭时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百家姓注释

百家姓注释

我国古代简明姓氏手册。北宋时编,作者佚名。因北宋皇帝姓赵,是当朝国姓,故赵姓列于百家姓之首。钱是五代十国时吴越小朝廷皇帝的姓,故次之,孙是吴越王钱俶之正妃之姓,李是后唐李后主之姓,故“赵钱孙李”便为百家姓第一句。“百家”是一个习惯用语,本义是指士族,泛指天下诸姓。百家姓共收录约500个常见姓氏。由于只列姓氏,以四字为句,按韵排列,虽无文理,但读来琅琅上口,易记便诵,故一问世,便成为家喻户晓的姓氏普及读物,也是古时流行的儿童启蒙课本。《百家姓》流传后,明吴沈又编有《皇明千家姓》,改以朱姓居首。清康熙时以康熙本人名义,由臣僚编有《御制百家姓》,又以“孔”姓居首。但流行的仍然是《百家姓》。

论画十则

论画十则

画论,清王原祁撰。六法古人论之详矣,但恐后学拘局成见,未发心裁。疑义意揣,翻成邪僻。今将经营位置笔墨设色大意,就先奉常所传及愚见言之。以识甘苦。后有所得,当随笔录出。

孟子集注

孟子集注

宋朱熹撰。全书7卷。此书属《四书集注》一种。书中采录古注,融会诸儒之说;阐发义理,重视名物词义训解,颇有精到之处。孟子集注考证 注释书。宋末元初金履祥撰。成书年代不详,据金氏年谱考,当不迟于至元十七年(1280)。7卷。本书名为考证实为疏,因朱熹《孟子集注》多因门人之问而更定,其问所不及者则未加修改,部分史实、名物也略而不注,故本书对《集注》中文义详明者不复赘述,而摘部分章句作补充疏解。引证前代训诂成说,前人评注,且加作者疏语。有对文字形、音的校正,多音字、方言的辨析,又有对古书训诂条例的阐发,章指或有可言者亦抒发己见。有金氏祠塾刊本。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

佛典注疏。宋天圣二年(1024)子璇录。七卷。据作者序称是唐宗密述《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简称《纂要》)的删削刊定本。宗密撮世亲、无著所撰《金刚经论》等注疏之精要而成《纂要》一书,宋石壁行绍在《纂要》的基础上别为《广录》,但“文义繁长,不便后学”,故子璇对《广录》“剪削烦乱”而成是书。见载于宋《毗卢藏》、明《永乐北藏》、《嘉兴藏》及清《龙藏》等。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石霜楚圆禅师语录

全一卷。全称慈明禅师五会住持语录。又作慈明和尚语录。宋代僧石霜楚圆撰,黄龙慧南重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编集楚圆于袁州广利寺、潭州道吾山、潭州石霜山崇胜院(寺)、南岳山福严寺等处之示众、上堂语,及机缘、勘辨、偈颂等。偈颂之中,除临济宗之三决三句、三玄三要外,亦有曹洞五位之颂。又卍续藏第一一八册古尊宿语录卷十一摘要刊录楚圆语要,题名慈明禅师语录。